當孩子出生時,初為父母的你,希望他成為怎樣的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是絕大多數父母的心聲。
孩子慢慢長大,父母的期望也越來越多:身體好、學習好、性格好、特長好……自己孩子表現不如意時,“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心中的參考系。
剛走上三尺講台,成為人民教師的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老師?是否也曾在心中默想:“善待每一個孩子”。
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老師關注最多的是成績好的學生,成績之外,別的優點都變得那麼小那麼小。
孩子們逐漸懷疑:是不是沒有好成績,我就一無是處?我就不是好孩子、好學生?我就愧對父母的付出、老師的教導?
老師,孩子需要這樣的你
親愛的老師,家長交給我們一個孩子,期待他成才,但更要成長。
我們深知,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上北大、清華,也不是每個孩子能夠上一本、二本。分數不能定義一個孩子,更不能限定一個孩子。成績好的可能是好學生,成績不好的一定有其他閃光的地方。
亦小秋 攝
青春期的他們,難免遇到困難,難免有許多困惑,這些成長的煩惱他們不知如何紓解,期待此時的你,成為他們知心的夥伴、温暖的港灣。
一時的失意、消沉,他們也許會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怪圈,你的耐心引導、扶持幫助,是學生前行路上的光、也是為人師者最大的温柔。
家長,孩子需要這樣的你
很多家長説,孩子越大,越和我沒話説。
其實,不是孩子和家長無話可説,是和家長實在聊不下去。
“爸爸,我想週六去公園玩。”
“上次考試考那麼差,還整天想着玩!”
“媽媽,今天有個同學説我胖。”
“本來就胖,別人還説不得啊!”
……
這種潑冷水的聊法,真的很傷人。
有些家長眼裏,自己孩子是來報仇的,幹啥啥不行,學習不如人、特長不如人、口齒伶俐不如人、開朗活潑不如人。別人家的孩子則是來報恩的,自帶光環,十項全能。
有人説,
接受這個事實很難,但這是走進孩子內心最關鍵的第一步。
請對孩子説:“在爸爸媽媽這裏,你不必完美:你可以失敗、可以哭泣、可以懦弱、可以退卻……不要害怕向我們袒露真實的自己,父母的臂膀你隨時可以依靠,懷抱隨時為你敞開。”
被接納的孩子,會給心中的籬笆打開一個口子,邀請你進來:
不怕你看見花園裏被吹歪的小樹,不怕你看見沒修理的枝條,不怕你看見還青澀的果子。他知道,你不會高高在上地批判他,你也許會幫他趕跑來偷吃的麻雀,也許會和他一起打理他的小花園,也許只是看看,告訴他這是你見過最獨特的一個地方。
接受真實的、普通的孩子,孩子心中會萌生一種安定感:家裏永遠有温暖、有依靠。這種安定感將伴隨着他,去面對成長中的風雨、去探索未知的旅途。
孩子,你可以這樣做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一粒種子。有的一開始就燦爛地綻放;有的花期很長;有的是一棵樹苗,也有的向下紮根。不要看着別人開花、結果了,自己沒動靜就亂了陣腳。
亦小秋 攝
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的使命,也有自己的天賦所在。
也許是學習上的一點就通,也許是藝術上的天賦異稟,也許是運動上的敢於超越……
孩子,父母期待的眼神背後,有深沉的愛。
成長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坎,老師、家長、孩子都是行路人,也是同路人。
動搖時、懷疑時、否定時,伸出彼此信任的手,接納自己、接納對方,就會發現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不完美的自己,是最真實的自己,也是最簡單、最重要的教育。
總編輯丨亦小秋
校 對丨曉 白
編 輯丨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