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覺華島之戰——上萬軍民的哀嚎,被遮掩在“寧遠大捷”的歡呼聲中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經典


覺華島的重要性

覺華島位於渤海遼東灣中,距離寧遠只有30裏,與寧遠城互成犄角。史料中稱其為:

明朝後期,為了應對蒙古侵擾,遼東的明朝軍隊就將覺華島打造成了一個水上糧料儲備基地。後來努爾哈赤起兵,覺華島的戰略位置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在廣寧失守後,朝廷圍繞如何在遼東佈局展開討論,有一部分人提議退入山海關,有一部分人推崇固守寧遠城,還有一部分官員則堅持主守覺華島。在當時的情況下,覺華島還能與山海關、寧遠城處於同一位置,這也説明覺華島對明朝的重要性。如果這個還沒有説服力,看看遼東經略孫承宗是如何評價覺華島的。


天啓三年,孫承宗出關巡視,專門視察了覺華島。視察之後,他給皇帝的奏報中稱:

這份奏摺不但説明覺華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還強調了其進可攻、退可守的得天優勢,況且覺華島上既有良田可耕,還可作為屯兵之地,故而,戰略位置十分顯赫。因此,從孫承宗替代王在晉經略遼東開始,就始終將覺華島併入“關寧防線”範圍,進行規劃和部署

防範於未然,孫承宗打造水師捍衞覺華島

其實,從明朝中後期開始,雖然歷代皇帝開始怠政,但朝廷對覺華島的投入卻從未放鬆,有了這樣的基礎,孫承宗對覺華島的打造就發出順利。


眾所周知,到了明朝後期,遼東始終是朝廷的心頭大患,而國家軍隊的重點也都放在了遼東,因此,遼東儲備了大量的糧草軍械,為了防止這些戰備物資落入蒙古或女真之手,要麼集中在堅城,要麼儲存在海島。在這個戰略方向的帶動下,芝麻灣、覺華島等海上島嶼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後來隨着遼東局勢的嚴峻,明朝在覺華島上修建了一座長500米、寬250米、牆高10米、底寬6米的屯糧城。覺華島囤積的糧料,既有來自天津的漕運米,也有從遼西征收的屯田糧

廣寧失守後,明朝軍隊龜縮于山海關內,後金軍一鼓作氣拿下了錦州、右屯衞等關外40餘堡,共搶走糧食50萬石,而此時,覺華島內的糧食儲備也已經達到20萬石之多。這麼大的儲備庫,對後金的吸引力絕對不容小覷。早在天啓二年,兵部尚書楊嗣昌就據實上奏,表達了對覺華島的憂慮:

從楊嗣昌的奏摺中我們可以看出,右屯衞和覺華島的屯糧達百萬石之多,這是朝廷多年的積累,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可是,怕什麼來什麼,右屯衞被後金洗劫一空,只剩下覺華島了,因此,保證覺華島的安全就顯得迫在眉睫

廣寧失陷之前,只有遊記將軍金冠率領少數水兵鎮守覺華島。廣寧淪陷,孫承宗到來,立即加大覺華島上的防禦工事,並調遊擊將軍祖大壽進駐覺華島。除了保障島嶼安全之外,還招兵買馬、擴建水師。後來考慮到努爾哈赤的進攻重點在寧遠,孫承宗又將祖大壽調往寧遠協助袁崇煥

經過孫承宗的一番打造,覺華島在戰前的官兵數量達到近8000人,商民也有7000人之眾

兵不厭詐,努爾哈赤棄寧遠、攻覺華


寧遠之戰,面對堅固的寧遠城和火炮犀利的袁崇煥,努爾哈赤久攻不下,還損兵折將,“戰無不勝”的戰績遭到終結,他怒火中燒,就下令後金軍全力攻打覺華島。

覺華島就沒有防備嗎?不,覺華島懸浮於海上,當時的後金軍並沒有水師。若在平時,即便後金去攻,覺華島的水師也足能應對,可此時乃是寒冬,水面結冰,這給了後金一個大好時機。後金意識到這一點,覺華島守軍也意識到這點,參將姚與賢為了加強防禦,命守島官兵沿島鑿開一道長達7公里的冰壕,為的就是防止後金騎兵突然入侵。可是天氣太冷了,究竟冷到什麼程度?史料中有云:

也就是説,守島官兵為了挖冰壕,手指幾乎都要凍掉,但是,挖出的冰壕很快就再次結冰了。由此可見,天氣因素對覺華島的影響實在太大


袁崇煥為什麼沒有解救覺華島呢?一方面,努爾哈赤並未停止對寧遠的進攻,雖然只是小股兵力,但袁崇煥怕其中有詐,不敢輕易出城;另一方面,袁崇煥也得到了“沿海鑿冰”的消息,認為以騎兵為主的後金軍很難進入覺華島。這也就錯失了支援覺華島的時機;

還有一個原因值得重視,那就是覺華島是座浮島,四面環水,島上守軍以水兵為主,若論水戰,後金不行;然而一旦兵戎相見,水兵哪裏是騎兵的對手,更何況面對的還是彪悍的八旗軍。即便如此,守島官兵也沒有任何退縮,當後金軍逼近覺華島時,守島將領王錫斧、季世登、吳國勳、姚與賢等人依然率眾拼死抵抗,最後全部戰死。當時遊擊將軍金冠剛剛去世,他的兒子金世林乃武舉人出身,帶了200人來接他靈柩回鄉,恰逢後金來襲,於是,就迅速投入到抵抗中去,最後也無一生還


覺華島失陷之後島上官民有多慘?看看當時總督王之臣的奏摺:

島上慘狀可想而知。

覺華島一戰發生在天啓六年,而此時的後金依然秉承着“屠城”的惡習,將婦孺老幼屠殺殆盡。有些人都以“十三幅鎧甲起兵”為出發點讚美努爾哈赤,其實,在我看來,努爾哈赤終其一生也只是一個“酋長”,因為努爾哈赤時期的後金在擴張過程中除了殘暴,還是殘暴,他遠配不上“戰略家”的稱呼。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