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最具雄才大略的四位帝王, 康熙大帝未能入列, 第一位空前絕後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經典

第四位: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在位23年(1402~1424)。朱棣的稱帝之路十分坎坷,稱帝之後的諸多創造性舉措讓歷史記住了這位歷史上唯一藩王作亂得逞的皇帝。

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曾分封諸子為王。諸王之中,分封於北方邊塞的九位親王被稱為“塞王”,負責鎮守明朝邊疆,塞王麾下精兵猛將如雲,兵力雄厚。由於朱元璋生性多疑,開國大將多被誅殺,抵抗強大的蒙古騎兵的重任都由塞王承擔。至建文帝時,塞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嚴重威脅着中央的統治。

年幼的建文帝客觀的説也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比他爺爺要來的温和許多(太子病死,太孫即位),符合當時的國內形勢,於是在各項改革之後,建文帝開始着手平定藩王。這就引起了以燕王朱棣為首的諸王的強烈反對,起初的不和逐漸演變成塞王叛亂。隨後由於建文帝的步步緊逼,朱棣舉兵謀反,燕軍進攻濟南,敗。朱棣突圍逃走,此後朱棣據北京雙方互有勝負,終於朱棣得到朝中密報京師防禦空虛,於是傾巢出動一舉攻陷京城。然而建文帝卻在戰亂之中失蹤,為此朱棣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搜尋活動。佔領了首都,朱棣大肆搜捕宿敵,株連“十族”。

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即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帶領240餘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艦隊遠航,期間訪問了30多各國家和地區,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並有可能到達過澳大利亞(《1442年中國發現世界》一書中曾説鄭和的船員曾經有可能到達過好望角,具體內容作者非這段專門史的資深人士不敢胡説八道)

鄭和此次出海影響深遠,這是中國古代史上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對外交流,此後再也沒有鄭和這樣的壯舉,三寶太監可以説是歷史上太監角色中少有的正面形象,七下西洋的壯舉也為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對於此次出海雖然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但是在歷史變革和世界革新的關鍵時期,畢竟我們也有機會去發現世界瞭解世界,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麥哲倫和哥倫布的小帆船戰勝了機械動力的鄭和艦隊。中國與新的變革曾是哪麼近,又永遠哪麼遠。

《永樂大典》

明成祖為了改變“篡逆”形象,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書工作,其中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應運而生。此書共22937卷,分11095冊,輯錄了明朝以前的各類圖書8000餘種,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一次總結。為我國文學,科學等領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朱棣作為我國古代的一位帝王,其最大的功績莫過於鄭和下西洋,期間是中國離世界革新最近的一次,龍旗飄舞的萬人艦隊比哥倫布的小帆布船先進不知多少,然而歷史的偶然與巧合,帝王的一聲嘆息(據説一道驚雷劈到了朱棣的殿前,就在現北京故宮建成的慶功宴當天,朱棣至此停止了勞命傷財的出海遠征)結束了再次引領世界革新的命運。

評比結果:8分

文治:8分

永樂一朝,國力強盛,削平藩王,建立內閣,否則用什麼讓鄭和下西洋呢?有如現在只有最強大的美國才能養得起11艘航空母艦。

武功:8.5分

朱棣是一位戎馬皇帝,一生身經百戰,由於自己的老謀深算與用兵策略最終完成了篡位之舉,五次親征蒙古、收復交趾、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衞,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

德行:7分

由於本身的篡位形象,還有殺人十族的惡行,稱帝以後朱棣花了一輩子的時間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好皇帝。

最牛一事:鄭和下西洋,10分

離世界最近的一次,卻也是離世界最遠的一次。

後世評價:8分

後世對於朱棣還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的,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在史學者為其嘆息的同時,讓我們客觀的去看待這一段歷史,歷史沒有偶然,歷史更不可能去假設。此段歷史可翻閲《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對於鄭和下西洋的書籍當代許多作者都有著作。

第三位: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在位55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隨着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劉徹在位之時西漢王朝的各項政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歸結而言即從“無為”到“有為”。劉徹不僅大力發展國家經濟同時高度集中皇權,對外征戰屢戰屢勝,自此把中國建立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封建國家,居住在劉徹王朝內部的居民稱自己為“漢人”或者“漢族”,漢人稱呼由此而生沿用兩千餘年至今,這些都是國家強大,民族自尊心的體現,劉徹晚年改變了一些執政政策,但是前朝的積蓄已全部耗盡,駕崩之時留給年僅8歲的兒子劉弗陵的是一個爛攤子。(武帝晚年最悔恨的事情就是逼死了自己最疼愛的兒子劉據,此事對劉徹影響極大)

對內,劉徹經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頒佈了推恩令,鎮壓了藩王叛亂。打擊地方豪強,使得統治秩序有了較大改善。設置刺史監察地方,達到了強幹弱枝,綱舉目張的統治效果。此外,在經濟上劉徹統一貨幣(西漢前期幣值混亂),加強對商業的管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均輸與平準,這是國家運用經濟力量,干預乃至經營商業貿易的措施,此舉不僅從商業貿易中得到了大量利潤同時也加強了各地經濟聯繫,但是劉徹與所有封建帝王一樣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讓其有錢用於訓練強大的漢朝騎兵部隊。

對外,北伐匈奴,南平百越,攻佔西蜀,東定朝鮮。可謂是東南西北能佔領的全都佔領了,其中花費半生心血的漢族騎兵北驅匈奴,使得匈奴人無奈之下值得前往中東歐洲等地,對世界影響極大(後來匈奴人以蠻族身份繼續在中東歐地區燒殺搶掠),漢武帝為了征伐匈奴溝通西域,雖然是無心插柳,但是確實促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最著名的第一座歐亞大陸橋,即絲綢之路。由此,劉徹開始影響世界,此後此地成為一扇世界中國的連接之門(後來被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不得不走水路繞到印度洋)。

此外,影響中國封建王朝千餘年的“儒家思想”也是在劉徹一朝由其欽定的。當年董仲舒同志巧妙的利用了劉徹與他太奶奶(太皇太后竇氏)的矛盾,宣揚儒家和君權神授,貶斥道家,得到當時急於執掌全國權利的劉徹的賞識,隨後丞相田蚡(劉徹他舅)又舉幾百儒生為官,至此儒家思想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終於確立,史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晚年劉徹由於錯殺太子(劉據是自盡的,但是歸根結底是由於劉徹錯誤發動的巫蠱之獄),此後晚年喪子的劉徹大徹大悟,頒佈了輪台之詔,緩和了當時已經十分尖鋭的社會矛盾,司馬光稱之為“有亡秦之失而免於亡秦之禍”。懸崖勒馬,結束了長期的征伐和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評比結果:9分差一點點

文治:8.5分

前期國泰民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文景之治的積蓄,但是劉徹在位時頒佈的一系列政策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晚年由於長期的侵略擴張,人民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

武功:9分

前朝疆域的東西南北能吞併的劉徹全都佔了,同時解除了匈奴對漢朝長期的威脅。

德行:8分

晚年的輪台之詔表明,雖然是一個歷史上僅次於嬴政的獨裁者,但是卻有着與嬴政截然不同的胸襟與氣魄,皇上昭告天下表明自己的過失,古往今來還是頭一次。

最牛一事:絲綢之路,10分

此舉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使我們燦爛的文明得以傳播,從而加快了落後地區的發展。

後世評價:9分

對於漢武帝,史學者對其評價都是功大於過的,畢竟漢武帝在位的半個世紀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同時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封建獨裁統治制度。為後代獨裁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其文治武功得到後代帝王的推崇。本段歷史可查閲《史記》,《漢書》和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初被封為秦王,傭兵自重,可謂兵強馬壯,在開國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宮北門玄武門發動兵變,誅殺其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逼高祖禪位於自己,次年改元貞觀。李世民在位24年,(626~649)。期間政治開明,選才不拘一格,治理國家恢復生產,使得隋末戰亂以來遭到極大破壞的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國家穩定,國力強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史稱貞觀之治。

李世民一朝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相房玄齡杜如晦,還有著名的諫臣魏徵。其中魏徵還是太子的舊黨,李世民能不念舊惡加以重用説明了作為國家統治者的胸襟與氣量,同時打破地域偏見,廢除前朝不合理的選官制度啓用山東和江南名士更是得到了廣大士大夫階級的擁護和稱讚。這一切都使得李世民的王朝人才濟濟,國家井然有序。

當然,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守成的君主,他先後經行了對東突厥的戰爭和吐谷渾之間爭奪河西走廊的戰爭,後又開拓西域,分設四鎮以安西都護府統轄,史稱“安息四鎮”。大規模的征戰,使得唐太宗取得了輝煌的武功,原屬東突厥的諸部族皆奉李世民為“天可汗”,在中亞地區威望極高。

但是,李世民晚年曾親帥大軍征伐高麗,結果和楊廣(隋煬帝)一樣無功而反,勞民傷財不説,可謂晚節不保啊。

評比結果:9分

文治:9分

貞觀之治,使得唐朝前期國家強盛,社會安定,經濟從戰亂中較快的恢復被趨於繁榮,從開國藩王到治世名君,李世民的文治能力可謂十分之強。

武功:9.5分

李世民一朝開疆拓土,自漢朝後第二次打通絲綢之路,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亡東突厥,活捉頡利可汗,創不世之奇功,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平定突厥之後,太宗繼續經營西域,先後多次用兵。公元634年(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公元639年(貞觀十三年),太宗以高昌王曲文泰西域朝貢,遂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高昌王病死,其子智盛繼位,投降唐朝。太宗於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德行:8.5分

李世民誅殺親骨肉之事,傳説後來於心不安夜不能寐,結果有創立了中國古代貼在門上的門神這一風俗(當然,皇上用真人,百姓貼圖畫),但就此事而言,李世民只能算是先發制人。隋末天下紛爭,隋末名將王世允和竇建德都是被李世民擊敗的,基本上消滅了中原地區最強大的兩支抵抗力量,奠定了唐朝統一全國的堅實基礎。李建成上台以後不殺李世民那才是怪事,後來李世民逼他爸退位,也是遺傳了他老爸的德行(隋恭帝就是被身為隋將的李淵逼退的)。

最牛一事:玄武門之變,8分

組織周密,心狠手辣,誅殺兄弟,逼退老爸,一個字,牛!

後世評價:9分

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幾乎沒有不好的,士大夫階層之所以推崇貞觀之治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遇上一位像李世民一樣虛懷納諫用人不拘一格的明君,同時李世民的很多民族政策都得到了很多史學家的肯定,例如歷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進藏。此段歷史可以查閲《資治通鑑》與《舊唐書》。

第一位:秦始皇(祖龍)—嬴政


秦始皇嬴政,在位12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實際即位時間是公元前247年(當時處於戰國時期)一生致力與統一中國,遂於公元前221年達成夙願,自此中國第一次完成統一。然而嬴政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其教訓值得所有封建統治者借鑑。

嬴政統一中國之戰是在絕對強勢的前提下進行的,隨後建立的封建大一統帝國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年多年。

秦朝統一後,在原各國的基礎之上,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主要的政治制度分為如下五條:

1,確立皇帝制,對皇權加以神化,皇帝從此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2,建立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並且規定所有官員都對皇帝負責,蓋不世襲,皇上有權隨意任免。

3,實行郡縣制度,三權分立,設立郡守,郡尉,監察御史。皇帝制,丞相制與郡縣制構成的一套完成的政治制度基本在此後的兩千年裏被沿用。(1380年朱元璋廢丞相制,但是保留其餘官僚制度)

4,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分為正規軍與地方武裝,分別由中央與地方統領,皇上是所有軍事力量的領導者,調配軍隊需出示“虎符”。

5,司法上,科定《秦律》,提倡法家思想,崇尚“輕罪重罰”和“以刑去刑”,刑罰殘酷,後來直接引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為了鞏固統治,秦朝還採取了一下措施。

1,令黔首自實田。在法律上承認和規定土地似有,要求地主和自耕農向政府如實報告手中土地,並開始徵收農業税賦。

2,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3,修馳道,從軍事上防止割據,從政治經濟上鞏固統一和領土完整。

4,遷豪銷兵,把六國舊貴族流放安排到偏遠地區,同時收繳全國所有的武器。(後來的揭竿而起不就是因為沒有武器麼)

5,焚書坑儒。此舉雖是為了鎮壓反對派,鞏固中央集權,但是其手段殘忍,對春秋以來的諸多典籍與自由思索的精神予以致命一擊,開創了中國文化專制的先河,對後世君主影響極壞(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把統治思想以外的學術定義為異端加以打壓)

嬴政遂滅六國,但是大規模的征戰尚未結束,他首先授命蒙恬率軍30萬從匈奴手中取得河套地區,其次南開五嶺,在百越之地先後設置會稽,閩中,南海,桂林等郡。同時,修造萬里長城,大規模征伐全國奴役,把許多中原之民遷至河套或是百越地區戎邊雜居。

嬴政的秦朝所取得的文治武功可謂空前,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當時西方的羅馬還是共和國時期,帝國時代遠未到來)但是嬴政死後由於其過分專制的各項高壓政策造成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在不久以後秦朝即告滅亡。

評比結果:9分

文治:8分

嬴政開天闢地的各項全國性的綱領文件正式促成了大一統帝國的形成和發展,但是後期的法家思想也成為二世而亡的一個關鍵性瓶頸。

武功:10分

功蓋三皇五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武功極盛。

德行:7.5分

嬴政早年曾為質子,得勢之後對各國王公貴族趕盡殺絕,對文人百姓包括自己的功勳之將殺伐全憑喜好,可謂是一代暴君。

最牛一事:統一中國,10分

統一的中國自秦朝以後出現在世界上。

後世評價:9分

後世最著名的莫過《過秦論》,相比古人分析時弊是為了封建統治而言,如今的史學者則更加客觀,始皇一生應該是功大於過的。詳細資料,可查閲《史記》與大量史學論文(兼含古代與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