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正史的朋友們,一定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劉備是曹操的心腹之患,這一點曹操很早就看出來了,而且曹操一生中有不止一次機會可以易如反掌除掉劉備,但他最終都沒有這麼做。許多人認為,曹操不是不想這麼做,而是不能這麼做。他們的論據是,當時劉備雖然實力不大,但是為人所共知,無論曹操使用什麼藉口,動用什麼手段,都會為天下恥笑。然而只要仔細分析這種論據,就會發現其實是站不住腳的。曹操從起兵到離世,何時何地真正在乎過他人的看法?
建安六年和建安八年,曹操兩次東征徐州,其中第一次他屠了好幾次城。《三國志·武帝紀》載:六年,太祖東征,屠彭城。官渡之戰,曹操剿滅袁紹大軍後,直接坑殺了七萬人。《魏略》載:時太祖坑七萬,又云八萬。除了這些大規模殺戮外,他還除掉了當時名震天下的名士豪族,孔融、禰衡、毛玠,甚至後來的荀彧,都是牽一髮動全身之人,曹操也都除掉了。這些人的影響力,尤其是孔融,在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是要遠遠大於劉備的。曹操連孔融都敢除,又有什麼不敢除劉備的呢。
既然這一論點站不住腳,那曹操為什麼沒有除掉劉備,是因為不屑於除掉劉備麼,恐怕也不是。劉備第二次投靠曹操,大約是在建安九年的時候,當時他為呂布所敗。《三國志·先主傳》載:時先主在徐州,數與呂布周旋,後為布所敗,攜十餘騎詣許,太祖收之。劉備投靠曹操後,曹操手下也有不少名臣都勸解曹操除掉劉備,其中不乏曹操麾下幾位謀主,賈詡、郭嘉和荀攸。《賈詡傳》:劉備有雄才,宜除之。《郭嘉傳》:劉備有雄才,能得人心,宜早除之。《荀攸傳》:劉備能得人心,不甘為人下,宜早除之。曹操麾下三位大謀主的理由如出一轍:有雄才,得人心。的確,這是劉備的兩大巨大優勢,也是在能夠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裏,雖然屢屢敗北,依然有許多死心塌地的追隨者的原因。
因此,説曹操不屑於除掉劉備,就是説不過去的。劉備雖然不如曹操會用兵,但在得人心和有雄才這兩方面,只怕是與曹操不分伯仲的。這樣一個人,雖然他暫時還沒有起來,但是他藴含着巨大的潛力,只要時機一到,這些潛力就會很快轉化為實力,赤壁之戰前,劉備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就是時機已到,從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崛起速度之快,就能看出他藴含着多麼大的潛力。這一點,曹操不可能看不出來,但曹操依然沒有除掉他,最終甚至放虎歸山。《先主傳》中説,太祖命劉備前往徐州截擊袁術,劉備到徐州後,除掉曹操設立的徐州刺史車胄,奪了徐州。
實際,曹操不除劉備,既不是因為他不敢,也不是因為他不屑,而是因為劉備有兩個殺手鐧。劉備的第一把殺手鐧,是在他與曹操相處之時,能夠讓曹操意識到,如果曹操真的殺了劉備,就是他懼怕劉備的表現。劉備第二把殺手鐧,就是關羽。先説劉備的第一把殺手鐧。劉備有一種能力,甚至可以説帶有一點魔性,他能夠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讓對方覺得除非這個人比劉備強,否則對方就不會搶先一步除掉劉備,如果對方真的這麼做,只能説明對方是害怕劉備的。其實這裏面,藴含着一種處世哲學。這種處世哲學雖然非常抽象,但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其實無所不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是拿破崙戰爭時期的一件事。
1815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在比利時與英國將領威靈頓和普魯士將領布呂歇爾率領的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滑鐵盧進行大會戰。在會戰開始之前,兩軍都排兵佈陣完畢,此時,威靈頓佔據高地,他可以利用有利地形,來俯視整個法軍戰線。此時,拿破崙騎着他在馬倫戈之戰中的白馬出現在戰場上,當時拿破崙完全處在英軍的火炮覆蓋之中,威靈頓公爵身邊的一位年輕騎兵説,將軍,拿破崙出現了,那個惡魔出現了,我們現在能否直接開炮轟擊他?威靈頓斬釘截鐵地説了一句,當然不能,否則全世界都會嘲笑我是個懦夫的。
威靈頓的這句話中,就透露了這種處世哲學。雖然英軍有能力也有可能通過炮擊殺死拿破崙,但這樣一來,整個戰爭就成為懦弱的和不正義的了。換句話説,這是一種陰險的,卑鄙的獲勝手段,也是一種膽小的,怯懦的獲勝手段。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激發整個法軍,甚至是整個法蘭西帝國的反抗,而且威靈頓和英國也會從此被打上恥辱的烙印。代價實在太大,所以不能這麼做。相反,英軍必須要在和法軍硬碰硬的情況下,擊敗拿破崙和他的軍隊,才能昂然挺胸、充滿自豪的向全世界宣佈他們的勝利。
在曹操與劉備的關係中,也有這樣一層意思。對於曹操來説,他其實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就是徹底征服劉備的心,讓劉備臣服於他,他也的確是這麼做的。但劉備的雄心太大,估計當時整個中原也沒有人能夠征服劉備的雄心,因此曹操這一招實際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另一條路,就是讓劉備走,然後在戰場上,實實在在、真刀真槍,憑藉硬實力打敗劉備。那個時候,劉備就會輸得心服口服,因為自己實力不濟嘛。這一條路,也就是後來曹操選擇的路。筆者認為,曹操放劉備追擊袁術時,不可能不知道劉備要反,但他偏偏就要給劉備一個造反的機會,這樣一來,他就能名正言順地進攻劉備了,他後來也這麼做了,只不過沒有除掉劉備,讓劉備逃到袁紹那裏去了。
當然,除此之外,劉備還有一把殺手鐧:關羽。眾所周知,曹操對關羽愛得要命,這一點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都是一樣的。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格外優待關羽,然而關羽一點不為所動,最後解白馬之圍,報答了曹操,義無反顧地離開曹操,投奔劉備。曹操從內心深處,對關羽是無比敬佩的,因此,他非常想得到關羽。另一方面,關羽對劉備又是死心塌地的,如果曹操除掉劉備,那必然與關羽成為不共戴天的死敵,關羽也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原諒曹操了。這就是劉備的第二把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