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古代王朝社會走向崩潰乃至滅亡的原因中,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外戚干政。可以説,古代所有王朝的滅亡,都離不開外戚干政的影子。那麼,既然外戚干政,是造成古代王朝社會混亂及滅亡的重要原因,為什麼每個皇帝上台以後,還只是相信母親家的親戚(比如舅舅或者外公),而不會相信父親家的親戚(比如叔叔)呢?
説外戚是造成王朝混亂的重要原因,並非危言聳聽。先秦及上古時期,外戚就已經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周甚至是因為外公替作為外孫的周平王打抱不平,造成了國家的動亂,後來周平王還不得不遷都。漢朝時期,無論是造成西漢滅亡的王莽,還是造成東漢滅亡的梁冀,都是外戚的身份。唐朝和宋朝,也有不少外戚發揮過重要作用,比如作為李治舅舅的長孫無忌,就極大地影響了初唐時期的政壇。
以至於到了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避免外戚在政治上發揮作用,還規定,所有皇帝的皇后,都必須從民間選拔而來。朱元璋這樣做,就是因為民女沒有背景,他想堵住可能形成外戚干政的這個漏洞。
那麼,明明舅舅(或者外公)經常讓王朝出問題,為什麼古代皇帝會總是選擇相信自己的舅舅(或者外公),而不相信自己的叔叔呢?
這要從一個人從皇子到皇帝整個過程説起。
當某個皇子還沒有成為太子,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舅舅(或者外公)是他唯一的希望。
雖然古代是嫡長子制,嫡長子才可以當太子,才可能繼承皇位。但是,由於皇帝的兒子非常多,勢力非常複雜,所以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就算是嫡長子,也不一定被立為太子。就算被立為太子了,也隨時都有下台的可能。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太子之位會遭到很大的衝擊。有一些是來自於其它皇子的衝擊。比如李世民就對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構成威脅。胤褆也對太子胤礽不滿,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甚至有一些威脅還來自於皇帝本人。比如劉邦立嫡長子劉盈為太子了,但他卻一直不滿劉盈,要廢掉他,立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朱常洛是嫡長子,但是他爹明神宗就是不想立他為太子,而只想立朱常詢為太子。
正因為每一個皇子在當上皇帝之前,必然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或者説他必須去爭取。因此,他自己就必須要有所依靠。必須要積攢力量,和別的皇子爭鬥。
什麼才是古代皇子們最可依靠的力量呢?
其一,叔叔們是不可能的。
皇子的叔叔們為什麼説是不可能的呢?因為叔叔們也是皇家一族的,他們自己也是有後代的,也是可能參與爭奪儲位的。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某個皇子如果與叔叔們交往,還必然會引起皇帝的極大猜疑。因為那些叔叔們,本來就是皇帝的一個極大的威脅。皇帝一直是提防他們的。如果某個皇子與叔叔們聯繫得太緊密,這個皇子和叔叔們都是會受到打擊的。
比如宋太宗的兒子趙元佐與叔叔趙廷美關係很近,最終,趙元佐失去了太子之位,而趙廷美也被則被貶到房州,抑鬱而死。雍正的兒子弘時與叔叔胤禩有聯繫,雍正氣得把弘時逐出家門。弘時本來應該獲得儲位的,也得不到了。
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和叔叔們聯絡。
其二,大臣們是不可靠的。
皇子們除了不能和叔叔們聯絡以外,還不能和大臣們聯絡。
皇子們和大臣們聯絡,這在古代叫做“交通大臣”,或者説叫“首尾大臣”,是會受到嚴厲處罰的。
李亨是太子,大將王忠嗣是唐玄宗的養子,相當於是李亨的哥哥。兄弟倆聚一聚,本來是沒什麼的。但是,就因為他們聚一聚,結果王忠嗣被唐玄宗貶謫,而李亨也受到嚴厲處罰,太子之位差點不保。這就是“交通大臣”的後果。
康熙在廢掉太子胤礽以後,讓大臣們推薦一個接班人。大臣們集體推薦了“八賢王”胤禩。這一做法,讓康熙認為胤禩與大臣們“交通”。康熙從此再也不喜歡胤禩,辱罵打擊,無所不用其極。
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給大臣們求情,請求宋太宗給立了功的大臣們兑現功勞。本來這是極為平常的事情,誰知道宋太宗冷冷説了一句,等到你當了皇帝以後再給他們兑現吧。此話嚇得趙德昭回去以後就自殺了。
既然皇子們不能聯絡王爺們,也不能交通大臣們,因此,他們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母親這邊的親戚了。而當他們依靠母親這邊的親戚上位,最終當了皇帝以後,外戚自然就走上了政治舞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而且,由於舅舅(或者外公)是外戚,奪位的可能性,遠遠小於叔叔們。因為他們奪位,便意味着改朝換代,大家是接受不了的。因此,皇子當了皇帝后,也會一如既往相信舅舅(或者外公)們,讓他們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