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古裝影視劇裏經常聽到一個説法,如果一位犯人被執行砍頭,那麼習俗是官府會為這個犯人準備一頓“斷頭飯”。也就是“人生中最後一頓飯”,一般來講,犯人死期將至,不管他曾經犯下過多大的罪名,也會盡可能滿足他最後一頓飯的願望,所以往往開始很豐盛的。
或者犯人可以要求家裏人給做最後一頓飯然後送來刑場。只要不是特別過分的要求,即使是沒有家人送飯,官府也會想辦法去買來犯人想吃的東西。
畢竟人都要死了,再去討論罪過,也沒太大意義了,這時候的犯人其實也沒什麼吃飯的心思,他們想吃的東西大都是家常便飯,也根本不會為難官員。往往就是一壺酒,一盤餃子,或者幾盤熱菜。
那今天咱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這個傳統是怎麼來的?“斷頭飯”這件事,有什麼講究?
首先我們要知道斷頭飯的來歷,他不是歷來就有的,而是中途發展出來的。
死刑從建朝開始就存在,但“斷頭飯”其實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做法。其他的諸侯國沒有這個講究,這種習俗是從楚國流傳到其他國家,然後又慢慢集體流傳下來的。
除了流傳下來“斷頭飯”這件事,還流傳下來一個我們更熟悉的傳統那就是“秋後問斬”。為什麼站頭一定得是秋後,這也是和我們古代文化有關,因為古人們以天為最大,認為不同季節,不同節氣,對應不同行為對應不同生活方式,在古代黃曆上,秋天到冬天之間正好對應的是“懲罰”這件事,所以這個時候執行斬頭這種刑罰,在古代人眼裏比較符合自然規律。
古人認為,人們死後就會進入“輪迴”,就要去投胎重新做人了,這一世不管有什麼罪孽都應該不追究了。所以官方給犯人吃一頓飽飯,好酒好菜,也算顯得政治人員比較人性化。
按照當時的迷信思想,人們認為犯人死後先會經過地府的奈何橋,然後喝下孟婆湯之後,清除了前世記憶才會成功轉世。然後問題就出在了這。
在傳説裏,孟婆湯還真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因為在奈何橋的盡頭,孟婆身邊有一條惡犬,這條惡犬專門攔截從奈何橋上下來的亡魂,給他們找麻煩。故意為難亡魂,讓他們沒法喝湯,就沒法轉世。
當然,如果這些亡魂不幸被惡犬吃掉了,那就更別想投胎了。那怎麼辦呢?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這些被執行死刑的犯人,官府會往他們最後一頓飯的飯碗裏準備一塊“發臭的生肉”。
有了這塊生肉的味道,人們就認為惡犬就對這個人沒有興趣了,於是就會給他們放行,這樣犯人就可以成功喝下孟婆湯清除記憶了。所以犯人見到這塊生肉出現在自己的食物裏還會感激官府,因為家裏人也知道,這是為了犯人投胎用的。
就是這種習俗,從楚國流傳到了其他諸侯國。所以其他地方政權也會給犯人準備一餐斷頭飯,來顯示自己的統治並不是那麼殘暴。而且犯人吃了這餐斷頭飯,在刑場上的心理壓力也會小一些。
這種也算是最早的“人性化執法”了,這種傳統一直流傳到了現在。這符合了我們認為的“死者為大”的理念。即使是現在,我們的死刑犯在執行刑罰前,執法部門也會盡一切可能滿足他們最後一頓飯的願望。
可是這對於死刑犯來説,最後一頓飯再奢華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他卻用自己的生命彌補了自己的過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安安穩穩過完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