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清時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時期,而同時間火器逐步走向優勢地位,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為何明朝時重視火器的應用,而至清朝時卻對此不屑一顧呢?難道真是遊牧民族習性使然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任何顛覆性的處理結果都有着他存在的合理性。而明朝之所以重視火器的應用與清朝之所以忽視都是有着切身的感受才最終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的。
明清之際是中國火器發展又一關鍵的轉折點,與南宋末期一樣,火器並沒有為宋明帶來好運與改變國運,反倒被北方遊牧民族給征服。並不是説火器不行,只是需要完善與鞏固,才能達到適用性與可靠。只是帝國時代的腐敗與王朝末期的腐朽導致火器被簡化,造成風險性較高,明軍就是吃了這個虧,最終不得不撿回冷兵器傳統對抗清軍,才有後來清朝對此的不重視!為何本該好的東西會有這個結局呢?那我們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明朝單兵火器發展 為歷朝之最
一、宋末火器開始成熟,併成為剋制冷兵器時代騎兵優勢的致勝武器
唐宋之際火器就已經出現並應用於軍事,尤其是在南宋突火槍與火藥的軍事應用一度扭轉戰爭的局勢,為南宋的存續提供了武力支持。但是無奈黨爭的惡化,失去對軍事應有的支持度,才導致蒙元滅掉南宋。而蒙古帝國的興起卻也是因為火藥的活學活用,從而橫掃歐亞稱雄一時,之後後來的蒙元政權時卻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還是採用保守的騎射天下的老本行。而作為火器應用的大本營南方的地區卻還是保留着這一傳統。
漢人對抗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很吃虧,先天不足的缺點使得遊牧民族的騎兵成為漢人政權的威脅,但是火器與火藥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平衡,使得騎兵的戰略威懾性卻沒有那麼大的威脅。而漢人也有了反擊的利器。可以説這一劃時代的發明改變了攻守之勢,漢人也有了反擊與主動進攻的可能。
明朝軍隊作戰 火器裝備率達六成
二、明軍靠火器彌補自身不足,永樂大帝更是依此而橫掃蒙古草原
明軍成功推翻暴元的統治,一方面是民族壓迫的等級制度,南宋遺民遭到殘酷剝削的無奈反抗,更是因為整個蒙元貴族對於漢人的全方面控制與防範,使得漢人在這一政權中沒有歸屬感,無論平民與士大夫都感到不滿。而火器則為反抗增加了籌碼。明朝起於南方,善用火器以制衡蒙古騎兵,加之南方地形的限制,使得蒙元對於南方鞭長莫及。明軍北伐作為傳統優勢的騎兵也難以抵擋火器的威力,被迫逃亡草原以規避風險。可見火器的軍事應用已經不斷地成熟。
永樂征戰大明火器輝煌時刻 熱兵器對冷兵器的橫掃
永樂大帝時期火器得到政府重視,並逐漸成為明軍主力輸出的屏障,京師三大營其中騎兵使用三眼銃,神機營使用鳥銃的三段擊式,加之火炮的配合與牽制,使得明朝軍力作戰達到最大化,這也是為何永樂北征蒙古,蒙古各部落被打殘,始終無力抗衡的原因。不是武力不行,也不是騎兵不優秀,只是火器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明因火器而發家,又因火器而成大勢,對於火器的重視貫穿有明一朝,這是有着他的傳統的。
明中後期火器雖有進展 但黨爭的擴大化影響了火器的常規加工
三、明末火器被腐敗漂沫破壞,導致清朝對此有誤解
但是自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勳貴集團的崩潰,退出權力中心,導致文官集團以外行指導內行,明軍武力開始全面下降期,邊軍與軍户都被滲透與侵蝕,使得明軍的軍備被破壞,而作為致勝利器的火器與火藥也沒有被放過。這也就是為何曾經明軍的火炮與火槍為何到後期不但威力小,還經常炸膛,使得明軍都不敢使用了,畢竟沒殺傷敵人,反倒殺傷自己了,對於火器也就敬而遠之。
軍備腐化後的利器成為阻礙 成就了滿清的騎射最後一次的輝煌
而這就是因為文官集團掌權後不懂得火器的重要性,以及黨爭與貪腐盛行,逐步影響到軍隊後勤裝備上,既要孝敬上司,又要保證工程量,那就只能偷工減料,應付了事。這就導致這一國之利器這麼被廢弛了。明末不但沒有因為他而致勝,甚至把自己折騰的精疲力盡,最後甚至不得不從澳門葡萄牙進口火炮。不得不説很可悲。而清軍也是因為與明軍的較量中,發現這火器的威力與射程真不怎麼地,甚至對於騎兵的威脅不是很大。這也就造成他們錯誤的認知。其實不是火器不行,而是被加了料,摻了假的火器根本就發揮不出他本身的真正威力。
邊軍使用火器禦敵 火藥的另類使用
四、清朝想保持武力優勢,刻意弱化火器優勢以防漢人再次強盛
但是清軍自寧遠之戰後意識到進口紅夷大炮的威力,結果就被擋在了寧錦防線上,但是明軍沒有進口火槍,使得自己只有防守之力,而沒有進攻能力。不過鬆山之戰被迫主動出擊的明軍以慘敗而告終,寧錦防線才被攻破,否則清軍還是沒有辦法。這給了清朝統治者以危機感。
自關內內亂而黨爭不斷地內耗中,清朝趁機主宰中原,鑑於火器的威力與潛在威脅,開始了更加鎖國的封禁令,同時嚴防漢人對於火器的研發與應用。畢竟明朝憑藉已經半殘的軍工都能拖得清軍難以進攻,一旦完整的軍工體系出現,對於不善於應用的遊牧民族來説,還是維持騎射傳統優勢比較好。這樣也能始終把握主動權。
清朝有軍工天才發明連機槍 只是不被重視與雪藏
五、兩種文明利益出發點不同
明清兩朝奪取天下的形勢不一樣,明朝作為漢人最後一個封建政權,靠火器彌補自身不足而爭霸天下,驅逐蒙元,使得其意識到火器對於騎兵的剋制作用,從而有了自己的底氣和依仗。才有明朝喊出的硬氣口號,堪稱歷朝之最。而清朝則是靠着八旗制度的騎兵奪取天下,而火器不行的理論是他們實踐中總結出的。同時為了維持異族統治的優勢也只能放棄對於火器的應用與重視。
滿清的無奈用明朝的火器對抗西方的火器 悲壯而不屈
從這也能看出兩朝的主體是不同,漢人由於自身原因更適用於火器的使用,而後金則是天生的騎兵,都想利用自己的優勢來鞏固自身的統治,加強國力。所以清朝沿用的火器都是以前明朝遺留下來的,也就導致鴉片戰爭後中國落後世界火器整體的進程中,不能説是遺憾,只能説是偶然中的必然。
結語: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還是很先進的,只是由於王朝變更中,摻雜着民族融合,如元,清的入主中原,導致在火器發展的關鍵時刻,被他們所廢除,這本身是鞏固統治需要的策略與手段,無關對錯。只是對於民族與客觀的歷史進程來説,還是有着一定的限制的。明朝因火器而強盛,又因火器製作的疏忽與腐敗而導致明末的悲劇,但不可否認明朝的火器已經可以與西方抗衡,如果不是黨爭與軍方勢力權力縮水,領先世界也不無可能。
清朝因為輕視火器而導致近代史的災難,並葬送了最後一支精鋭的滿蒙騎兵,這才意識到騎射並不能定天下,才開始重視這一問題。問題是這都已經退伍了兩百年的時間。如果之前能夠打破民族之間的界限,則中國也會減少很多的不必要的彎路。假如延續明朝的火器傳統,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則中國軍工可能早就與世界爭鋒,從而不會有後來的艱難探索與發展的歷程。清朝面臨火器與騎射的時代轉折點上先天本能的選擇了騎射而輕視火器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並不是簡單的習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