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他,而不是將他變成家長們希望的模樣。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人,應懂得尊重孩子,學會放手,將教育的發揮效果達到最大值。
今天和閨蜜雯雯以及她4歲的兒子昊昊一起吃午餐,昊昊似乎不喜歡吃魚,對於雯雯夾給他的魚就是不肯吃,但其他食物他都可以接受。
雯雯似乎跟他較上勁了,只給他的碗裏放魚,別的都不允許他吃,還一邊苦口婆心的勸他:“媽媽這是為你好!吃魚才能變聰明!你怎麼從小就特別抗拒吃魚呢?”昊昊也是堅決不讓步:“我就是不想吃魚啊,我可以吃其他食物!”
雯雯看到他如此堅決的態度,忍不住嚴厲了起來,説:“你看看你,怎麼這麼倔強?上次我想讓你學彈鋼琴,你不願意。我讓步了,又想你能學架子鼓,你還是不願意!你怎麼總是不能成為我理想中的樣子?”對於這樣的指責,昊昊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剛想勸一下雯雯,她便轉頭跟我抱怨:“你看看,他就是這麼倔強,我們給他安排的事情,從來不願意服從,唉!讓他哭吧,別理他。”我聽到後,反問她:“你的這些安排,事先問過昊昊的意見嗎?”雯雯居然有些詫異:“我作為他媽媽,還需要問他?難道我還會害他麼?”
顯然,雯雯與許多父母一樣,陷入了一個“這是為你好”的誤區。以為孩子好的名義,讓孩子成長為父母希望的樣子。一旦孩子表現出不願意的意思,便指責孩子“叛逆”、“不聽話”。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見。
一、以愛的名義,將孩子培養成家長想要的樣子1、給孩子報各種家長喜歡的興趣班
都説現在的孩子,課後至少擁有2、3種課外培訓,有些孩子甚至有5種不同的興趣課程。只要是家長覺得對孩子有利的興趣班,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給孩子安排上。許多孩子在放學後,便奔波在各種興趣班的課堂上。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家長們在給孩子安排興趣班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孩子是否喜歡,否則只是浪費金錢與時間而已。
2、最常對孩子説的話,就是“你應該”
不少家長在教導孩子的時候,都喜歡以“你應該”做為開頭,比如“你應該吃這個”、“你應該先做語文作業,再做數學作業”、“你應該懂事聽話,不要主動説出自己的要求”等等。無形中,把自己作為家長的位置擺到了命令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絕對管理者上。
“你應該”、“你必須”,這些帶有命令式的語句,早已經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沒有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3、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的大學,否則就像我們一樣平庸”,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聽過這句話。家長們似乎將自己的遺憾、未達成的夢想都堆積到孩子身上。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家長們夢想的延續,也不是家長們的新作品。
家長們的出發點基本都是對孩子的愛,但是,如果家長們給予孩子的教育,不是以孩子為中心,而是為了實現自己對孩子未來的設定,那麼,對於孩子而言,便不會是一個好的教育。
家長們以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的教育方式,最後很可能使孩子不僅沒有長成家長希望的樣子,還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二、強迫孩子成為家長希望的樣子,很可能毀了孩子1、抹殺了孩子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而家長們一味的以常見的“好孩子”、“好學生”來規範孩子,其實無形中相當於抹殺了孩子的個性,以及他的獨有潛力,使孩子變得平庸。
家長們對孩子最好的愛,應該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個性以及想法。
2、使孩子變得怯懦、沒有主見
孩子從小便需要按照家長規劃的生活軌跡成長,沒有表達自我的機會。久而久之,便習慣依賴家長,依賴他人。不敢一個人面對各種事情,變得膽小、怯懦,沒有自己的主見。
每個人都有權利給自己做主,也有承擔自己的責任的義務。家長們如此專制的做法,無形中使得孩子失去了這些權利以及承擔責任的義務。
3、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長期受到壓制,沒有自己的自由,這些問題,往往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問題。甚至為了反抗家長,不惜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甚至是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舉動。許多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後天患上抑鬱症的孩子,有些就是因為長期受到家長的嚴厲管制,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由,長期壓抑自己的內心。
對於心理發育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説,長期得不到表達自我的機會,壓抑自己內心來完成家長的規劃,負面情緒會一直伴隨着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但是,孩子真的是快樂的嗎?
愛孩子,就應該讓他自由自在,快樂、健康的長大,成為最好的自己。而對於家長來説,真正愛孩子,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三、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愛,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1、學會聆聽
真正愛孩子,應該是放下家長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尊重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些指導,但是,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及他的獨立性。
2、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家長們應在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的同時,引導孩子,而不是強行要求孩子按照家長的規劃來成長。
強加給孩子的規劃,只會讓孩子感到不開心,雖然表面上會按照家長的規劃進行,但內心是反抗的。
3、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
讓孩子在不觸犯法律與道德的前提下,盡情釋放天性,給予孩子探索的自由。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勇敢與無畏,鼓勵孩子做自己,表達自己。
家長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及愛,就是“如他所願”而非“如我所願”不要將自己的想法或者期待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教育孩子,最終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家長們希望的模樣。
平常你會對孩子強調自己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嗎?是否做到尊重孩子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