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誤解,都在這裏,還不來看看?

關於語言,大眾總是能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比如語言可以幫助我們和其他人溝通,能夠讓我們闡述自己的想法等等。沒錯,這些都是語言帶給我們的作用,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當語言的發展有一天出現問題後,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在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語言發育遲緩。從表面上看,語言發育遲緩是一個導致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全面落後同齡孩子的構音障礙。

可實際上,語言發育遲緩卻是一個影響孩子各項能力全面落後同齡孩子的大麻煩。很多時候,家長們就是沒有注意到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危害,於是錯過了矯正的最佳時間。

之前就有粉絲在文章評論區分享過自家孩子的語言經歷:孩子一開始挺健康的,而且還能夠説一些比較簡單的字詞。但到了兩歲多三歲之後,她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越來越差,而且平時叫他也不能及時回應。

大眾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誤解,都在這裏,還不來看看?

語言能力越來越差、反應能力低下,這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典型特徵。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身上出現這些,那就要及早進行語言矯正訓練,避免語言問題繼續影響孩子。

但是,也有粉絲問了:網上關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很多,我們該怎麼分辨其中的對與錯呢?

彆着急,今天小編就在這篇文章中改變大家對語言發育遲緩的誤解。

第一個誤解:語言發育遲緩不需要矯正,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問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開始興起一波反對語言矯正的浪潮,將語言發育遲緩、功能性構音障礙已經口吃等問題當做靶子豎起來打,認為這些問題並不是真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矯正。

經歷過語言障礙兒童的家庭很難相信這些言論,但一些比較年輕的父母就不好説了。他們對於語言發育遲緩本身就瞭解不夠,再看到網上有那麼多人都説這個問題不需要矯正,心中難免會相信幾分。

可實際上,語言發育遲緩不僅需要矯正,還需要儘早、儘快矯正,拖得越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大。

大眾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誤解,都在這裏,還不來看看?

第二個誤解:語言發育遲緩可以通過“自愈”來恢復?

相信這個理由的家長也不少,他們堅信孩子的“自愈能力”很強,任何語言問題都可以通過時間來恢復。的確,孩子的“自愈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很強,但語言問題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

而且,時間不能恢復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近視、聽力障礙、齶裂等等。況且,根據普林斯頓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自愈率”是8.7%,且自愈後的語言能力依舊比不上同齡孩子水平。

可見,依靠孩子的“自愈”就想恢復語言能力未免有些過於天真了。

第三個誤解:語言矯正什麼時候都可以,孩子越大越有優勢?

如果説前兩個誤解多少還帶有一點道理,那這個誤解就是純粹的“錯誤”。大家要記住,語言發育遲緩矯正越早越好,否則等孩子形成錯誤的語言習慣和發音方式就為之晚矣。

在我們機構,很多家長選擇語言矯正的時間大概在3-5歲,絕大部分孩子的年齡都不會超過五歲半。因為對於語言發育遲緩來説,孩子的年齡超過五歲半,各種風險和問題出現的幾率就會大幅上升。

大眾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誤解,都在這裏,還不來看看?

智力,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在五歲半之後將要遇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眾多報告顯示,如果一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五歲半前還未成接受語言矯正,那就要做好智力永久性損傷的準備。

語言的發展是一個漸漸上升的過程,深厚的字音和語法結構依託着語言,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各個方面的提升。這是大多數兒童語言發展要經歷的過程,但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無疑是打斷了上升的趨勢。

所以,想要改變語言發育遲緩,不僅需要語言矯正的幫助,還需要家長們的努力,二者相互輔助之下,才會讓孩子的語言重新迴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眾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誤解,都在這裏,還不來看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