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成讖,一切皆不是空穴來風。
12月3日,江淮汽車發佈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合資公司75%股權將歸大眾中國所有,江淮汽車只持股25%,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該消息一經爆出,江淮汽車的股價當天受到提振,市值突破200億。
與高調的大眾相比,江淮一直比較謹慎。
然而,從今年5月大眾汽車入股江淮以來,江淮汽車無論是在資本市場還是汽車媒體筆下,均表現活躍,話題滿滿。如今,隨着增資靴子落地,其也正式成為第一個中外合資乘用車公司股比調整落地的首發隊員,未來存在着極大的想象空間。
或許,沒有一個詞比“苦盡甘來”,更適合形容江淮的心路歷程了。
這家偏隅合肥的地方國有汽車企業,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並不算好。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淨利潤已連續三年為負。如果沒有政府補助等“非經營性盈利”,江淮汽車可能已經面臨退市風險。
扉旅汽車查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淮報告期內淨利潤僅為0.4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5.18%;扣非淨虧損9.1億元。
不過,大眾斥資入場,卻給予了江淮一個新的“希望”。
雖然表面上看,江淮讓出了控制權。但這對於亟待提振銷量和品牌向上的江淮而言,不失為一次翻身的機會,畢竟與大眾合作可以給常年頹勢的乘用車鍍層薄金。
近期,“大眾共線”和“德系品質”已經成為江淮新一代車型宣傳的“話術”。
在今年9月和11月舉行的北京和廣州兩大車展上,江淮乘用車品牌還採用了此前江淮大眾的合資品牌“思皓”,代替了原有標識“JAC”,以表現大眾與江淮有着緊密的聯繫。
而江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項興初也毫不避諱的將與大眾的“捆綁”總結為兩點:一是引入德國大眾質量體系(VDA標準),圍繞零部件、四大工藝、整車出廠全流程開展對標達標工作,將“實現乘用車產品品質的提升”;
二是江淮與大眾在電動化、互聯互通、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等領域深化合作,將助力江淮實現新能源汽車“十四五”戰略規劃目標,“實現全方位的提升”。
但“背靠大樹好乘涼”這一招,在當下還有效嗎?
事實上,思皓乘用車和大眾合資品牌全面共標,產品技術全面對標,導致二者的界限模糊不清,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疑惑和困擾。業內有聲音指出,“在自主品牌打造差異化競爭力之際,江淮繼續以‘合資反哺自主’的思路緊密綁定大眾,就當前的情況而言,其未來發展走向並不明朗。”
此外,江淮還需警惕淪為大眾的“代工廠”。“江淮未來的表現,還要看和大眾磨合的情況,如果江淮未能借助大眾的技術和品牌重新打造自主乘用車板塊,有可能會淪為大眾的‘代工廠’。”
三足鼎立還是相互制衡?
對於自主乘用車業務萎靡不振的江淮而言,與大眾合資將推進其製造體系與品牌向上更近一步,給其東山再起帶來了希望,而全新的合資公司對大眾的意義卻不止是擴大市場那麼簡單。
事實上,大眾汽車在國內已經有南北大眾兩大門户坐鎮,而無論是一汽還是上汽,單獨論資質的深厚和市場影響力,看上去都要比江淮汽車更為優質,大眾為何還會執意選擇江淮?
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恐怕是大多數人心裏的答案。
大眾汽車集團 CEO 迪斯也表明立場:“大眾汽車集團攜手實力強勁、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進一步推動集團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
在入股江淮、主導江淮大眾後,大眾在華髮展策略是:燃油車以南北大眾為主,電動車“三眾”齊發。目前,大眾已經在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廠分別推出ID.4 CROZZ和ID.4 X兩款誕生自MEB平台的車型,有了江淮大眾的出現,其將完成新能源領域內低端和中端的高低搭配,產品更加細分化,新能源領域版圖也更加完整。
但實際上,大眾的期望值遠遠不止如此。
有業內人士指出,增資江淮大眾股權至75%,背後多少有點兒一箭雙鵰的意思,通過第三家合資企業江淮大眾形成對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制衡。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高管曾表示,即便是股權放開,大眾汽車也無意改變南北大眾現有各50%的股權結構的想法,但是在未來新興業務上,江淮大眾顯然成為大眾汽車在華的戰略支點,很有可能成為南北兩個大眾的制衡點。
事實上,如今大眾的佈局,儼然有些偏心的“風向”。
根據協議內容顯示,大眾將授予江淮大眾4-5款純電產品,並且會為該系列產品單獨開啓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力求達到高品質、高效率的生產模式。
除此之外,大眾還承諾,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前提下,優先考慮向江淮大眾導入B級車和C級車,包括純電動汽車、燃油汽車/插電混動汽車車型,以及潛在的商用車產品。
“基於MEB平台的電動汽車生產工作也將於2023年在江淮大眾合資企業進行。”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曾在今年5月對路透社透露。
而此前江淮大眾定的小目標也是到2025年生產20萬至25萬輛,到2029年生產35萬至40萬輛,預計總收入在2025年達到300億元,在2029年達到500億元。
“從此安徽大眾成了親兒子,南北大眾則成了侄子,將來估計要上演奪嫡大戰了。”
不過,無論是“南北大眾”,還是乘勢而起的“安徽大眾”,三者之間的抗衡,最終受益的都將是大眾集團。
附兩者合作歷程時間表:
5月29日,大眾中國投資、江汽控股、當地國資部門共同簽署增資意向書。
6月11日,三方正式簽署《關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協議》,明確約定大眾中國出資23.83億元,取得江汽控股 50%的股權,同時增持電動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
7月21日、2020年8月6日,公司分別召開七屆十九次董事會和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向江淮大眾增資暨關聯交易的議案》。
11月3日,江淮汽車集團正式確認:江淮大眾增資相關事宜已獲得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備案通過。
11月25日,大眾中國投資通過反壟斷審查。
12月2日,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