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李學勤歷史教授説過:“要走出疑古時代,神話中自有歷史的史實”。所以司馬遷也在他正史中《史記》中,還是保留了黃帝在鼎湖上天成仙的神話!神話被返樸歸真後,其實就是軒轅黃帝遇到龍捲風後的一件失蹤案而已。史學家對夏商周歷史歸結為:夏人信神,商人信鬼,周人信天命。
上一次發文是史實,下面還有一個已被神化了的大禹殺防風氏故事版本。要比真實歷史有趣得多。
話説抗洪祝捷大會剛要散會,忽報防風氏來了。夏禹招他入見,見後大怒,責備他不應該遲到。
那防風氏自恃身體高大,悍然不服。昂首挺立在半空中,抗聲辯道:“從前你所發的政令都是擾亂天下之法,所以我才不願來。如今你已知改過,下令取消,所以我這次仍然前來。來與不來是我的自由;就是我不願來,你又能奈我何!”
夏禹聽了,勃然大怒道:“從前塗山之會,已向眾諸侯説明:如果寡人有驕汰不德之處,應該和寡人直説,你為何不説,倒反在此煽惑諸侯,這是什麼理由!現在既然遲到,又出言無遜,實屬不成事體,按照軍法,後期者斬。”
説罷,回顧左右:“與我拿下斬首!”左右得令,紛紛前來。但禁不起防風氏的大腳一踢,統統都被踢倒,有幾個竟被踢死。
防風氏指着夏禹大罵道:“你這個臭文命小子,竟敢來得罪我!我一腳踢死你,看你敢對我怎麼樣!”説着,抬起大腳竟要對禹踢了過來。
夏禹見左右之人或傷或死,正在沒法,忽聽見他又要來踢自己,不覺惶窘之至,口不擇言地大聲喝道:“會稽山神何在!”墓地一人從外飛來,慌忙將防風氏的大腳牢牢捉住。
眾人一看,原來是個龍身鳥首的怪物,大家知道他是會稽山神了,無不驚怪。防風氏亦大吃一驚,但是右腳已不能動,急忙俯首用拳來打。哪知拳剛伸出,又被會稽山神龍爪抓住。防風氏力雖勇猛,至此也已無法可施,然而會稽山神急切竟奈何他不得,兩個神人相持許久。
夏禹要想叫人去殺他,只見他身在半空之中,尋常之人不過與他的腿膝一樣齊,哪裏殺得他着呢?然而又沒有在他身上千刀亂斬之理,要想推倒他,無奈他力大如虎,推他不倒。展轉思維,無法可想,忽然叫道:“有了!”忙令左右趕快用畚鍤挑泥,在防風氏身邊堆起來,要和他身子一樣高,也許可以對他施刑法。
這時在旁觀看的百姓很多,看見夏禹的神力如此之大,大家都來幫忙,七手八腳,頃刻之間,已造成了和堤防一樣高的一座池塘,和防風氏一樣高,這樣就可以用刑了,後來此地便名:刑塘,不信可以去查查古地圖。
因為在前冑甲早已在先統統被焚去,刀劍已入庫或鑄九鼎,所以衞士們都沒有刀劍可以行刑。湊巧夏禹身邊尚存有一柄用於自衞的寶劍,劍腹上刻有二十八星宿之形,劍面上記星辰,劍背上記山水,是夏禹前所親自鑄了佩帶的,便解下來付與左右。左右之人拿了劍,爬上堤防,照防風氏的頭頸上猛砍過去。
防風氏早想爭持,無奈身軀已被會稽山神所絆住,無法動彈。寶劍斬過去,只能厲聲號嚎大叫,其聲甚悽慘。這時人羣之中亦有兩個人慘叫道:“我們不報此仇,誓不為人!”眾人聽了無不詫異。正要尋覓,忽聽得大聲陡起,恍如天崩地塌,仔細一看,原來防風氏已被殺死,巨大身軀已倒了下來。
眾人一看,只見他的長度足足橫有九畝之地,血流成渠,腥氣四溢,真是異種。這時會稽山神事務已畢,向夏禹行禮,倏然不見。夏禹就叫人將防風氏屍首埋葬,用了數十人才能扛動。那個頭安放在車上,他的眉毛高出在軾的上面,想見其頭之高大了。
後來到得周朝春秋之時,吳王築會稽城,發現一遺骨骸,其多可以專載一車,莫名其妙,叫人到魯國去問孔夫子。孔夫子告訴他是防風氏之骨,大家方始恍然明白。
夏禹殺了防風氏之後,諸侯無不震懼。夏禹向他們解釋一番,諸侯陸續散去。夏禹又將他從前在此山上所得的金簡玉字之書及赤碧二珪等依舊埋藏在會稽山中。就是那殺防風氏的寶劍,亦選了一座山丘,把它藏了起來。據説秦始皇想得到它,在江蘇虎丘山挖了很深的一個池,後名:劍池。至於到底挖沒挖到,也只有天知、地知,秦始皇他自己知道。
諸事已畢,夏禹就向帝女説道:“我們可以回去了。”帝女點首稱是。
到了次日,夏禹忽説有病。午餐之時胃納驟減,數口之後,即停箸不食。左右要來撤去,夏禹道:“寡人食餘之物,不可以再使他人食之。”當即回顧帝女道:“你可把它傾倒出去,以留一個紀念。”帝女答應,隨即將那食餘之飯用手撮了,向空中四面撒去。有些落在山中,有些落在澤畔,有些落在江中,左右之人看了,也不知道它是什麼作用。
哪知到了後來,這落在山中的就變成一種石子,狀如鵝鴨之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或狀如牛簧,糜糜如面,可食。那落於澤畔的變成一種藤類,葉如菝葜,根作塊狀,而色赤,味似薯蕷。那落於江中的隨潮流至扶海洲上,變成一種篩草,其實食之如大麥。這三種後人統叫它作禹餘糧。
頭一物老嚴猜不出,是板栗?第二種可能就是山芋,在北方名紅薯,後人不知情,竟將它當作外來物。第三種是江南水鄉的菱嗎?
夏禹自從那日病了之後,日日加重,左右勸進醫藥,夏禹一定不許。到了晚間,除出帝女之外,並不許有人在他屋中伺候。
八月裏的某一天,夏禹忽然起來沐浴更衣,到得夜間,左右之人覺得夏禹所住的院內光明四徹,且人語聲甚雜,不知何故。然而夏禹吩咐不準進去,亦不敢進內。到得次日,進內一看,只見夏禹冠服整齊,仰卧榻上,近前細視,已一命嗚呼了。
大家到處尋視帝女,也不知所往。眾人雖然非常着急。然而亦回天乏術,已無可奈何,只得飭人星夜往安邑通報。一面由秩宗伯夷預備殯礆,一切悉遵夏禹生前所定的法令:衣裳三領,葦槨四寸,桐棺三寸,此外並無別物。就在會稽山旁擇地營葬,亦是夏禹政令:死於山者葬于山,死於陵者葬於陵之意。
葬時深埋入地七尺,下不及泉,上不通臭,僅僅足以掩棺而已。又取一塊大石,以作下窆之用。現在此石尚在,名叫窆石,石上刻有古隸文,無人能識。葬畢之後,又在墳旁給夏禹立一個廟,廟中刻像供奉,兼刻一個帝女之像,在旁邊侍立,大家都叫她聖姑,讓她仍陪伴在大禹身邊。
據説後來夏禹墳上時常有大鳥飛來,給她守護。春天拔草根,秋天除蕪穢,年年如此,因此稱之為:鳥社。當地縣官也立法,禁止百姓傷害此鳥。據説在他的祠廟附近的祭田,又常見無數大象來幫忙耕田,也是年年如此。百姓都説神禹之神到死後都還是挺神的。
墳山東面有一口井,深不見底,名叫禹穴。後人以為禹穴就是禹陵,那是弄錯了。
夏禹是真個死了嗎?不是的。古人認為他的靈魂不死,精神常在,死的只是屍骨皮肉,故名為:尸解。
據説那天夏禹起來沐浴更衣之後,與帝女種種都預備好,到得夜間更深人靜時,只見從外來了兩個騎馬人,向夏禹説道:“某姓範,名成光,是上帝遣來迎接大禹的。上帝因大禹功德圓滿,就此請和某同去吧。”這時夏禹所住的院內頓覺光明洞達,如同白晝。夏禹與帝女遂跨上龍背,範成光別跨一馬,相將騰空而起。夏禹心中一想,以為必定是直上天門了。
哪知不然,兩龍直向南行,到得一座山上降下。那地方形勢甚熟,彷彿是個南海附近之地。夏禹大疑,便問範成光道:“為什麼到此地來?”範成光道:“上帝吩咐如此,説大禹對於塵世還有一件俗務未了,故必須到此一行。”
夏禹便問:“是何俗務?”範成光道:“某亦不知。”夏禹更疑,然亦無可如何,只得與帝女降下馬來,各處散步。湊巧有兩個人從身畔走過,那兩人看見了夏禹,似乎頗為詫異,很認真地看了大禹一眼,然後兩個人低頭並肩,裝作路人走了過去,並一路竊竊私語,也不知他們説了些什麼話。
又不時迴轉頭來望望大禹,目露兇光,驀地間都拔出利刃,轉身飛奔,齊向夏禹撲來,口中並大聲叫道:“文命你這小子,不要逃!我們今天可以為我主上報仇了,恨不得將你千刀萬剮,方泄我們心頭之恨!”
説時遲,那時快,離夏禹已很近。夏禹此時已是尸解之仙,倒也不慌不忙也不逃。只見陡然一陣大風,無數霹靂,有兩條神龍閃電般的從天而降,立刻將這兩個人抓住,使兩人頓時不能動。
夏禹便問他們道:“我向來與你們無仇無怨,你們為什麼如此恨我?”兩人道:“你就是文命嗎?是現在的夏王嗎?”夏禹應道:“是!”二人聽後益發切齒道:“你這個無道之君,以武力魔術殺我的君主防風氏,我們立志要替君主報仇。今朝正巧遇着你,又有毒龍助你為虐,實在可惡之極。你趕快殺死我們罷!你不殺死我們,小心總有一天要死在我們手裏。”
夏禹聽後就説道:“原來你們就是防風氏的臣子,那日高叫報仇的就是你們了。臣各為其主,你們能為君主誓死報仇,真是忠臣,寡人不但不忍殺你們,而且非常敬佩你們。以後寡人亦將上升於天,決不會再被你們遇見,也就不怕你們報仇,你們快回去吧!”
説罷,向兩龍舉手示意,兩龍將龍爪一鬆,防風氏二臣子頓時恢復了自由,呆立了半晌,眼看見夏禹和一個女子跨上馬背,一個人另跨一條馬,都要飛快而去,知道此仇今生難報,便大叫道:“君父之仇,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現在既然你死不了,能活着回去,那我們寧可死了也要做厲鬼來殺你。”
説罷,拿起利刃各向自己的當胸一刺,鮮血直冒,頓時倒地死去。
夏禹這時在龍背之上看到他們如此情形,既敬佩又憐惜,立即降下來一看,説道:“可惜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會自殺,太不應該了!”範成光説:“你想要他們活過來亦很容易。”
夏禹説:“用什麼方法呢?”範成光道:“你在此稍等片刻,待我去去就來。”説完就駕着一條龍向西而去。少頃即轉來,手中拿了一把草給夏禹看:“這就是不死之藥,出在鬼方,煎成湯藥灌下去以後,人雖已死,還可以復活。”
夏禹道:“那麼就趕快灌下去吧。”帝女在旁説道:“他們已下定決心與你不共戴,萬一灌醒之後,他們見你仍在此,會依舊尋死,豈不是白救了嗎?我看不如避開他們為是。”
夏禹聽了也認為有道理,於是向他處避去。這裏範成光將不死草煎好給二人灌下。不到多時果然復活。不過胸前一洞已穿透胸背,與穿胸國人相似了。二人復活之後,範成光細細勸慰他們一番,叫他們不要再尋死自殺,今後外遷到海外去,也可以算是與禹不共戴天了。
二人頗以為然,後來跑到海外娶妻生子,後嗣非常繁衍,漸漸組成一個國家。不過胸前都有一洞,此便是《山海經》中貫胸國的老祖宗。
自此之後,夏禹在凡間俗務已盡了,由範成光御着二龍與帝女直上天庭,邀遊仙界,不復再出現於人世間。千古神話大禹殺防風氏的歷史也就此告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