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六公爵,即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衞國公鄧愈,這六位公爵都被明太祖朱元璋賜予世襲罔替的權力,可父傳子,子傳子……與朱家皇族永享富貴。
然而,六公爵真正做到“善始善終”,與明朝同興,與明朝同亡的,只要一位公爵,那就是魏國公一脈。
韓國公一脈,因第一代李善長牽扯“胡惟庸案”,爵除,僅傳一世,即李善長;鄭國公一脈,因第二代常升牽扯“藍玉案”,爵除,僅傳一世二代,即常茂、常升;曹國公一脈,因第二代李景隆被朝臣接連彈劾,言其有謀反之嫌,被朱棣下令奪爵,僅傳二世,即李文忠、李景隆;
宋國公一脈,因第一代馮勝牽扯“藍玉案”,爵除,僅傳一世,即馮勝;衞國公一脈,因第二代鄧鎮牽扯“胡惟庸案”,爵除,僅傳二世,即鄧愈、鄧鎮。
六公爵,韓國公、鄭國公、曹國公、宋國公、衞國公等五公爵,其皆因牽扯進皇家最忌諱的謀反案中,相繼被奪爵。唯獨魏國公一脈,從洪武到崇禎,其傳承從未斷絕,共傳十世十一代,直至明亡。
為何開國六公爵,僅有魏國公徐達一脈能善始善終,這之中到底有何原因呢?
其一、魏國公一脈是六公爵中身份最高,地位最顯赫的,也是明朝外臣地位最高的存在。魏國公一脈開國公爵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徐達在洪武朝那絕對是第一寵臣,所受皇恩天下無人可及,朱元璋曾説:“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可見徐達深受朱元璋的信任與恩寵。
徐達死後,朱元璋更是親至葬禮以示悲瘍,追封他為中山王,位次“開國六王”之首,並賜三世(曾祖父、祖父、父)皆王爵。正是因為朱元璋對徐達的絕對信任和恩寵,魏國公一脈得以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倖存,保住世襲爵位。
到了朱棣一朝,魏國公一脈地位則更為顯赫,朱棣皇后就是徐達長女徐氏,而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這朱棣僅存三子皆是徐皇后所生,也就是説皇后、儲君和當朝僅有的二位皇子藩王皆留着魏國公徐達的血脈。
朱棣是徐達女婿,徐皇后是徐達長女,儲君朱高熾是徐達外孫,皇太孫朱瞻基是徐達曾外孫。這等何等的高貴,自朱高熾之後,明朝歷代皇帝皆流有魏國公徐達的血脈,你説魏國公能斷傳承嗎?
身份決定一切,魏國公在明朝就是超然的存在,只要繼承魏國公的徐氏子孫不犯渾,不參與謀反,他的傳承就斷不了。
其二、魏國公一脈遠離北京這政治漩渦中心,故而能永保世襲。自朱棣遷都北京,襲魏國公爵的徐氏子孫就一直居住在南京,從未到北京,遠離都城,雖在政途上不會再有多大的出息,但至少可以遠離朝堂上的爾虞我詐,只要不敢出造反之事,皇帝就不會注意他們,皇帝不注意他們,魏國公就不會有被廢爵的一天。
不得不説,魏國公一脈都是聰明人,從來不會想着去北京爭什麼權勢,就待南京這一畝三分地“稱王稱霸”,官在南京做,家也南京,雖説不會再被皇帝所重視,但至少可保富貴榮華。只要自己不作死,不想着造反,在南京,魏國公就是王。
只要魏國公不造反,藉着祖蔭,和與皇帝較為親密的血脈關係,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皇帝都會睜一眼閉一眼。
其三、魏國公一脈從不參與黨爭,就是安靜地在南京做一個閒散國公,享受富貴。十一代魏國公,從無一人有參與黨爭的記載,從來都是隻認皇帝,誰當皇帝,他就聽誰的,皇帝讓他幹嘛就幹嘛。
歷代爵位會被廢除的,基本上都是參與黨爭失敗,或是參與造反的,而只要不參與這些事情,那基本上就不會有被奪爵的一天,好比英國公張輔、黔國公沐英,這些能傳承到明朝亡國的爵位,都是沒有參與過黨爭,也沒有參與造反的。
魏國公能與明朝永享富貴,爵位一直傳承着,一是因為魏國公開國公爵徐達深受朱元璋的恩寵,其後在朱棣一朝更是成為皇親貴戚,自朱高煦後,明朝皇帝皆流有魏國公的血脈,身份及其高貴。
二是因為魏國公遠離北京,一直都呆在南京,天高皇帝遠,不被皇帝所關注。三是因為魏國公從來不參與黨爭,只效忠於皇帝,也不爭權奪利,安心做閒散國公。
總的説,魏國公能一直傳承下去,奧秘就在於血統和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