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周武王於“牧野之戰”大勝商紂,建立了西周王朝。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周王室藉着施行封建及宗法等制度來鞏固政權,對諸侯、貴族和百姓有很強的震懾力。

周天子分地賜予,建立諸侯之國。封建制和宗法制,使周天子成為天下共主,接受各國繳納的貢物。

到了周幽王執政時,他荒淫昏庸,寵愛姬妾褒姒,廢了申後和嫡長子宜臼,導致諸侯叛離並引發了犬戎之亂,自此周王室逐漸失去權威,統治土崩瓦解。

申侯殺幽王,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周王室為了躲避異族勢力,靠着鄭、晉、秦等諸侯的夾輔,被迫遷都至洛陽。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東周列國·春秋篇》周平王劇照

東周時期由此展開,廣義説亦是春秋時代的開始。那麼,西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東周王室的狀況又如何?

西周中期王權式微,周天子的地位日漸低下

周昭王親自掛帥南征,結果在還師時遭到楚荊的強烈抵抗,恰逢天公不作美,以致全軍覆沒;到了周穆王之時,周王室雖然對外征戰擴大了疆土,但其統治地位逐漸低落。

周懿王時是西周王朝衰亡的起點,故有“詩人作刺”之説;周孝王和周夷王由於打破宗法制度的原則,引起爭亂。

我們都知道,周公制禮作樂,一向注重君臣之禮。周夷王曾下堂見諸侯,不但有失天子之禮,削弱了周天子的權威,使周天子在諸侯間的地位更加低下。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周公旦雕像

在這種情況下繼位的周厲王暴虐無道,實施山澤之利的專利,斷了百姓的生路,不但不讓百姓抒發不滿的情緒言論,甚至派佞臣衞巫監視百姓,將抱怨的百姓殺死。結果都城四郊的國人集結起來,採取行動驅逐了厲王,重創了周王室的聲威。

自從有了周厲王被“流”的先例,於是列國間逐君的事便不斷髮生,這又是封建制度崩潰的先聲了。

犬戎殺幽王,王室東遷,王權旁落

周幽王繼位後,西周三川發生大地震。伯陽父從過去歷史的經驗判斷,此正是國家滅亡的前兆。果然,就在那一年大地震帶來了死亡和饑荒,加速了西周王朝的崩解。

除了天災造成了西周王朝的衰微外,周幽王的暴虐無道導致“民卒流亡”,他重用佞臣虢石父,剝削百姓,激起民怨,以招致天怒神怨,國運瀕危。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東周列國·春秋篇》周幽王劇照

我們從史料之中,也可窺見西周末年,貴族間已有兼併土地及人民之事,使封建體制的社會開始動搖。

最終,周幽王廢申後和嫡長子宜臼。申侯聯合姒姓之國繒和西夷犬戎,攻殺幽王於驪山下。

自此便開始了所謂的東周時期,亦是春秋時代的起點。平王東遷以後,由於王畿管轄之地變小,王室財政拮据,再加上諸侯們看到王權淪落,個個擁兵自重,強國併吞弱國,使齊、楚、晉、秦等諸侯勢力漸漸強大。

平王十一年,晉文侯與秦共滅攜王,瓜分了攜王的土地,也消解了“二王分立”的局面;惠王四年,因鄭、虢兩國輔助周王室平定庶弟子頹之亂,天子就封地給鄭、虢兩國,使王畿之地僅存三分之一;襄王時,又因晉文公平定庶弟叔帶之亂有功,把周僅存的黃河北岸的陽樊、温、原、攬茅之地賜給了晉國。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春秋初期的諸侯國

在一次次賞賜後,原本就不大的王畿之地,變得更狹小了,僅僅侷限於伊、洛二水一帶,這讓王室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連參加祭祀、盟會的經費也要各諸侯負擔,周王室的衰弱可見一斑。

“周鄭交質”與“繻葛之戰”

鄭國,在周宣王二十二年被封為伯爵,封地在宗周近畿之地,開國君主為周宣王之弟,史稱鄭桓公。鄭桓公之子鄭武公,是擊退犬戎、保護周平王東遷的東周開國功臣。

鄭國在鄭武公大力拓展下很快就由面積狹小、土地荒蕪的小國,發展成為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強國。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東周列國·春秋篇》鄭武公劇照

鄭武公之子鄭莊公繼位,仍為周平王手下的公卿,受到周王的寵幸,擔任宰輔一職。春秋初年時,鄭莊公利用此優勢擴張國力。周平王感於鄭之國小而霸,忌鄭莊公之漸強威逼王室,不欲鄭國獨掌王政,偶亦將政權分於虢公,導致鄭莊公的不滿,君臣由是不和,進而“交質”。

鄭莊公為平王卿士,竟敢與平王儼若敵國,可見天子威勢已墜矣,此事使周天子獨尊於天下的地位大為降低,“尊卑之分,蕩然矣!”

周平王崩,周桓王繼位。周桓王遂成平王初衷,將由虢公掌理王政。鄭莊公為了表達不滿,先後兩次派兵強割周王畿之地的農作物,以向周王室示威,周鄭乃正式交惡。

魯隱公八年,虢公忌父終於為王右卿士,鄭伯則為王左卿士,共掌王政。虢公分割了鄭莊公的參政權,從此周、鄭的心結已難解開。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東周列國·春秋篇》鄭莊公劇照

鄭伯從此不朝,周桓王乃統率陳、蔡、虢、衞各諸侯國伐鄭於繻葛,以示王威。這場戰役是春秋時期天子唯一親征之役,天子本想率軍討伐不服從王命的鄭國,結果王師敗績且周桓王還受了肩傷。

雖周天子地位已難與西周全盛時期比擬,倘若過分冒犯甚至在戰役時殺了周王,應會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基於如此考量,當天子敗陣後,鄭莊公當晚派祭仲去慰問負傷的周桓王。

周室自此一蹶不振,其後諸侯漸興,紛紛利用政權在握,力政經營。至齊桓公始霸,“天下無道”之局面,於焉展開。

“周鄭交質”和“繻葛之戰”,宣告了周室是天下共主的時代已經逝去,周人以“親親精神”為紐帶之政治倫理已遭破壞。

封建制度及宗法制度的瓦解,使東周王室步入衰敗。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互相攻訐,加劇了社會體系的崩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3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天下共主”到“權威盡失”,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