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1949年4月渡江戰役發起前夕,解放軍開炮還擊闖入長江防線的英國軍艦, 這次炮擊讓主席記住了一個名字:陶勇。

當時,先後闖入長江防線的英國軍艦共有4艘,分別是紫石英號、伴侶號、 倫敦號、黑天鵝號。其中紫石英號最先無視警告闖入禁區,在交火中擱淺 ,其他幾艘則都是趕來救援報復的。

面對前來報復的英艦,時任23軍軍長的陶勇,沉着應戰、時刻專注着江面的一舉一動。

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陶勇

當23軍下屬的偵查人員,向他報告:英艦橫亙在江中,會阻礙部隊過江,是否可以炮擊,將英艦攆走時。

陶勇回覆:這是涉外事件,暫不開炮,速報粟司令。

然而正在等待上級答覆時,突然傳來了轟轟的炮聲,隨即下面報告英艦已向我開炮(備註:後據葉飛回憶錄,記載是我軍失誤先開炮)。

在場的23軍將士們都羣情激憤,請求開炮還擊。按照規定,對外艦還擊需要請示上級,否則將有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後果,但是情況緊急,戰機稍縱即逝,容不得半點猶豫。

這個時刻,陶總主動擔責,抗住壓力,下令開炮還擊,並罵道:

"中國人可不是好欺負的,帝國主義稱王稱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打,給我狠狠地打。"

紫石英號軍艦

這次炮戰大揚國威,狠狠打擊了英艦的囂張氣焰,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幾年後,主席來到華東海軍視察時,陶勇已是華東海軍司令員。一見面 ,主席就拉住陶勇的手親切地説:

“你就是陶勇同志,我久仰你的大名。你在新四軍、三野打了不少漂亮仗 。‘葉王陶’如雷貫耳啊!”

當談到1949年炮擊英艦的事件時,主席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説:

“從那時候起,我就想讓你當海軍司令,倒是最合適的。”

主席的話,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從那一刻起,陶勇為建設強大海軍奉獻了一生。

那麼這位讓主席“久仰大名”的開國中將,他到底有何傳奇事蹟呢?今天 這篇文章將帶大家瞭解陶勇將軍傳奇的一生。

1913年1月21日,在安徽省霍邱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一位男嬰呱呱墜地 ,取名張道庸,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陶勇。

小陶勇還沒長大,父親就因病去世,此後他和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七歲那年,為了減輕家裏的壓力,陶勇就給別人當了放牛娃,勉強混口飯吃。

1929年,革命火焰吹到鄂豫皖地區,深受地主壓迫的他毅然加入當地紅軍 游擊隊,成為一名紅軍戰士。由於他頭腦靈活,又作戰勇猛,僅僅三年間 ,他就先後升任班長、連長、營長。

鄂豫皖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陶勇跟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千里,先後參加反 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長征、西路軍西征等重大軍事行動。其中在悲壯的西路軍西征中,陶勇所部負責掩護主力突圍,儘管他親自帶領戰士與敵 肉搏,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俘。

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陶勇

1937年下半年,在組織的營救下,馬家軍同意釋放被俘將士。那天總理親自去監獄看望,當走到陶勇面前時,總理握着陶勇的手説:“我代表黨 中央歡迎你們歸隊”。

1938年在周總理的安排下,陶勇奔赴皖南新四軍任職,擔任第一支隊副參謀長,不久改為第二支隊第四團團長。當時他的上級就是陳毅、粟裕。

陶勇能征善戰,深得陳粟兩位首長的喜愛,就連陶勇的 名字都是兩位首長一起商量幫他改的。

據胡松植所著《江南陳毅》一書中記錄:當時,陳粟要將一批彈藥送到李明楊處,負責運送任務的則是張道庸的4團。

臨行前,陳毅對張道庸説:你們這次去江北是秘密的,不能讓顧祝同和冷 欣知道。你這個張道庸,也把名字改一改。

接着粟裕説:這個地方叫陶村。我看就用陶村的陶,勇敢的勇。

陳毅聽後,也點頭稱讚:“好。陶者,無憂也;勇者,無畏也!

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陳毅舊照

就這樣,張道庸從此改名陶勇。從此,陶勇這個名字伴隨了他的一生。

1940年7月,根據抗日作戰的需要,新四軍成立蘇北指揮部,陳毅和粟裕分別擔任正副指揮,陶勇則任第三縱隊司令員。

當時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眼看新四軍在蘇北日益壯大,就陰謀在新四軍立足未穩之際,發動突然襲擊,企圖將新四軍消滅在黃橋地區。

在此之前,韓德勤已在新四軍挺進縱隊駐地郭村製造摩擦,所幸被新四軍挫敗。這次黃橋之戰,韓德勤吸取了郭村之敗的教訓,調集26個團數萬人參與進攻黃橋,企圖一雪郭村之恥。

黃橋決戰前,根據作戰部署,陶勇的三縱守衞黃橋,在正面阻擊敵人。

接受任務時,陶勇向陳毅粟裕立下軍令狀:有我就有黃橋,我與黃橋共存亡。

隨後,陶勇回到縱隊指揮部召開戰前軍事會議,在會上陶勇把戰刀和手槍撂在桌上,怒目而言:

“誰丟了黃橋一間房,一條街,要殺頭,要槍斃,你們自己挑。我這兩個傢伙可不認得誰是誰!”

10月4日,黃橋決戰打響,由於韓德勤部裝備先進,兵力眾多,又有飛機支援,三縱打得異常艱難。

戰事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前線傳來戰報,三縱第七團傷亡很重,就要頂不住了。陶勇聞訊,立刻趕到第七團,當即對團政委惠浴宇下令:“你給我一個營,我帶着衝上去。”

惠浴宇一聽,縱隊司令要帶頭衝鋒,説什麼也不同意,陶勇堅決地説:不要多説!”

隨後,陶勇脱掉外衣,拿起戰刀,親率一個營衝入敵陣,奮勇殺敵,其他將士看到司令員都頂在前面,紛紛衝出反擊,敵人見到三縱官兵不要命的氣勢,很敗下陣來。

粟裕得知,陶勇親率部隊衝入敵陣殺敵的事情後,眼中濕潤地説:“好一個拼命三郎!”

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粟裕

黃橋一戰,陶勇三縱立下大功,聲名大振,從此陶勇與葉飛、王必成並稱華野三大虎將。

在新四軍,陶勇不但打仗勇猛,是一員戰將,而且還是一名“酒神”,酒量堪比許世友,每次打勝仗後,將軍都會喊“拿酒來”。至今在江浙沿海,還流傳着,陶勇單刀赴會,以酒智鬥海匪的故事。

當時,江浙沿海海匪橫行,其中以孫二虎部勢力最大。這孫二虎活動的地區,正是新四軍兵工廠、被服廠補給基地,因此端掉孫二虎這股海匪,對於穩固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具有很大的意義。

那麼如何解決孫二虎這股海海匪徒呢?善於統戰工作的陳毅曾當面向陶勇談道:“最好不費一槍一彈把孫二虎的‘海防大隊’爭取過來,革命總是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好嘛!”

聽了陳毅的話後,陶勇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把孫二虎爭取到革命的隊伍中。

1942年4月,陶勇設計將孫二虎活捉。被抓後,孫二虎自知死罪難逃,就大聲喊着:要殺就殺,無須多言。”

陶勇深知,孫二虎出身貧寒,出海為匪也是迫於生計,且本人生性不壞,也頗講義氣,所以親自為他鬆綁,還對他曉以民族大義:

“為匪是可恥的,國難當頭,有血性的好漢應當把槍口對準日 本鬼子!”

孫二虎聽後,十分感動,表示願意歸順新四軍。然而,他內心還是有所顧慮,因為他手下大多是在江湖上行走,脾氣非常火爆,所以後續的收編工作,還需要陶勇親自出馬。

於是他試探性地對陶勇説:

“陶司令,如果你真有種、真是條漢子,就帶部隊去我的大本營走一趟,跟我手下的兄弟們喝一頓酒。你説服了兄弟們,大夥兒才會心甘情願地跟你走!”

陶勇聽後淡定自若地笑道:“沒問題,明天下午我一定到。”

然而,當縱隊政委聽到,陶勇將深入虎穴,親自前往海匪老巢談判的消息後,當即表示風險太大,萬一有土匪反水,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二天,陶勇帶着兩名警衞來到海匪的老巢。一上船,只見100多名海匪面目猙獰,手持大刀,一副殺氣騰騰的樣子。

孫二虎見陶勇只帶着兩名警衞,便有點挑釁的意思,而陶勇也是在死人堆摸排滾打出來的,一看這陣勢就知道其中的意思,便淡定地説“我來一趟,你們不管酒飯嗎?

孫二虎見狀,趕緊命令備下酒菜,陶勇順勢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道:“明人不做暗事,我這次來就為共商收編之事……。”

兩個土匪大頭目聽後,則悄悄使了一個眼色,不緊不慢頻繁地向陶勇敬酒,陶勇大碗大碗從容應對,不一會兒就把兩個大頭目灌得暈頭轉向。

隨後,陶勇趁着酒意大笑道:“打仗,你們不行!喝酒,你們也不是我的對手!有這膀子力氣,為什麼不去殺鬼子?”

兩個大頭目和孫二虎,被陶勇的酒量和氣魄深深折服,立刻高呼:“我們願意跟陶司令參加新四軍!”

就這樣,不費一槍一彈,陶勇用自己的獨特魅力和膽略,為新四軍解決了匪患,還拉來了一幫人馬。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老蔣不顧全國人民的和平願望,挑起內戰企圖短時間內消滅我軍。結果仗打了一年多,老蔣的軍隊就顯現出敗退之勢。

到了1948年11月,華野二野合兵發起淮海戰役,陶勇在這次舉世聞名的大決戰中大放異彩,率部參與圍殲黃百韜兵團、杜聿明兵團,立下赫赫戰功。

在圍殲杜聿明兵團的過程中,陶勇縱隊下轄的第12師第35團,首先攻入陳官莊,不久之後,下面就向陶勇報告,捉到一名叫“高文明”的敵軍軍需官,據描述:該軍需官着裝考究,眉清目秀,氣質非凡,手帶高級手錶,説話遮遮掩掩,從外表來看應該是個“大人物”,陶勇身旁的政委郭化若聽後,立即拿過電話命令,將這名軍需官押到指揮部。

兩個小時後,這名叫“高文明”被押到了陶勇、郭化若這裏。一見面,政委郭化若就眼前一亮地説:您不是杜聿明嗎?什麼時候改名高文明啦?

原來,郭化若畢業於黃埔軍校,和杜聿明是黃埔同學,此時儘管杜聿明灰頭土臉,但是郭化若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位老同學。

旁邊的陶勇見狀,隨手掏出一根香煙遞到杜聿明面前,然後説:“請坐,請坐,你們倆是老同學戰地重逢,敍敍舊吧!”

杜聿明見已經露餡,就默不作聲,沉默以對。

此次淮海戰役,陶勇所率縱隊不斷完成了粟裕交代的任務,而且自身也像滾雪球一樣,從2萬餘人增加到5餘人。之後,陶勇所在縱隊改編為23軍,陶勇任軍長,橫渡長江,一直打到上海。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根據上級命令,陶勇與宋時輪搭檔,擔任第九兵團副司令,率部開赴朝鮮。在長津湖一戰中,陶勇與宋時輪密切配合,指揮第九兵團克服嚴寒等極端天氣,重創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其中讓人感人至深的冰雕連,就是出自這場戰役。

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冰雕連

戰後美陸戰第一師作戰處長鮑澤上校回憶道:

“幸虧中國人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和通信設備,否則陸戰1師決不會逃離長津湖……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也揮之不去的噩夢。”

1952年朝鮮局勢穩定後,陶勇奉命回國擔任華東海軍司令員,當時國民黨殘餘勢力盤踞沿海島嶼,時常騷擾平民,陶勇率部出海迎敵,擊沉國軍多搜軍艦。

1955年,陶勇升任東海艦隊司令員兼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等職務,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麼一位能征善戰的虎將,十二年後的1967年1月21日,卻離奇死亡於一口水井,年僅54歲。更讓人費解的是,在將軍屍骨未寒時,一些人卻潑髒水説:

“陶勇一貫爭強好勝。這幾天,他害怕自己捲到蘇(振華)、羅(瑞卿)圈子裏去,所以才走這條絕路。我看他是畏罪自殺、抗拒運動,是叛徒行為。”

一代戰將,文武雙全,打過日寇,幹過美軍,歷經槍林戰雨,沒有倒在戰場,卻倒在了一口水井裏。這不免,讓人唏噓痛心。

消息傳到陳毅那裏,性格直爽的他當場悲憤地提出質疑:“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相信陶勇會自殺!”

陶勇去世後,他的妻子也遭遇不公正待遇,留下幾個孩子流落街頭,十分可憐。

後來,陶勇的兒子張小勇,帶着弟弟妹妹,經過多番周折,找到了許世友家門。

孩子一見到許世友,就撲通跪在地上哭着説:“許伯伯,救救我們吧!許伯伯,給我們一碗飯吃吧!”

許世友

作為陶勇的老戰友,許世友聽到孩子們的哭聲,心裏面非常不是滋味,轉身對秘書説:“他們的老子被害,母親坐了監牢,孩子們也遭了殃,哪有天理?請把他們都送去參軍,統統保護起來!”

“沒口糧……”

“怕什麼?沒口糧,把我的口糧留下給他們吃,我再説一遍,讓他們都穿上軍裝,把他們統統保護起來。”……

在許世友的保護下,陶勇的孩子們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後來,許世友病逝,陶勇的兒子張小勇,第一時間趕來,跪在許將軍遺體旁,痛哭道:“許伯伯,是您救了我們兄妹4人,是您救了我媽媽,是您救了俺全家!……”

1977年,上級為陶勇平反,恢復名譽。

2011年3月11日,經上級批准,陶勇的子女們將父親的骨灰從八寶山遷出,移葬於上海青浦福壽園墓地,與夫人朱嵐合葬一處。在此,讓我們向將軍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35 字。

轉載請註明: 陶勇:長津湖一戰重創美軍,54歲離奇死於井中,陳毅悲憤提出質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