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高考703分,被11所美國大學拒收,無奈上清華
每個選擇背後都是通往結果的路,也許會成功,也許會失敗,但是要怎樣改變命運,還是要看自己的選擇。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開始,他們都想憑藉一個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在後面的人生道路上閃閃發光。
可李泰伯在現實生活中卻遭遇了以優異的成績被11所美國大學的拒絕接收,最後無奈選擇清華。具體發生了什麼呢?
李泰伯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文化人,從小教育他要好學。
在孔子的《論語》中寫道“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泰伯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長子,孔子稱他是品德最高尚的人,幾次讓位,都沒有合適的語言來讚賞他。
這樣的評價可見泰伯高尚的品質。
李泰伯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泰伯一樣有高尚的品德,把對他的期望都放在了名字中。
李泰伯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從小就愛學習,成績在班級乃至整個年級裏都是名列前茅。除了學習,李泰伯還積極參加課外活動,他的組織力和領導力都令老師刮目相看。
在李泰伯家裏,父母不會逼着他學習,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難父母會坐下來幫他分析這件事情的始末,然後引導他應該怎麼解決困難。
這樣的家庭教育讓李泰伯的全面發展,在同齡人中他的思維非常敏捷、考慮周到還成績優異,很快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
學校的各科老師也認為他以後肯定會有所作為,因為這個孩子的格局不一樣。果然在高考之後,李泰伯的成績是703分,一舉奪得北京市高考狀元。
國內的各個名校都向他拋出橄欖枝,包括那些985、211,但他都沒有考慮。因為李泰伯喜歡現代電子信息科技技術,並且還有自己心儀的大學,他想出國進修。
於是他向美國11所頂尖大學發出申請。當時很多人都非常敬佩他這種魄力,放棄國內的諸多名校,去尋求一個不知道會不會錄取的學校。
李泰伯的格局果然不一樣,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清晰,目標明確。
讓人意外的是李泰伯等了好幾天都沒有一個好消息,美國的11所大學不約而同地拒絕了他的申請,讓他有點些難過。
從他的實力來看,是完全可以進入那些學校的,如今被拒絕肯定是自己哪裏做的不夠好。曾經敬佩他的那些人也説起了風涼話,李泰伯顧不上在意別人的眼光和閒言碎語,他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問題,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
雖然被國外的大學拒絕,他還是可以選擇國內的大學。
進入清華後,仍然有不少人拿他被拒絕的事情來開玩笑,李泰伯一點也不介意,因為在這個大好時光裏,他沒時間和那些人爭論是非,一心想着學習,他還有自己的夢想要完成。
在清華學習的一年間,他完成了香港大學的委託培養計劃,還獲得了高額獎學金。
大二他又進入香港大學學習。
在香港大學的一年間,嘲笑李泰伯的聲音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讚賞的聲音,還有仰慕。他在香港大學不僅成績優異,還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吸引了很多同學的注意,甚至還有不少女同學對他有好感。
一天,李泰伯受到了麻省理工大學的邀請,兩年前美國的大學拒絕他,如今美國的大學又給他發出邀請去深造。
命運弄人,雖然在這兩年間李泰伯承受了不少嘲笑,但他始終記得自己的夢想,所以當收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邀請時,他踏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上。
在麻省理工,李泰伯進修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畢業後他又在霍普金斯大學讀了醫學和哲學。
雖然去美國晚了兩年,但在那兩年裏李泰伯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他知道在面臨嘲笑和質疑的時候要怎麼調節自己,讓他有了一顆強大的心臟。
後來有人問他在得知被美國11所大學拒絕時是怎麼想的,李泰伯回答“感謝拒絕”。
也是,如果當時沒有拒絕,在那兩年中他不會成長那麼快。李泰伯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得一帆風順,尤其是在學習上沒有受過什麼打擊,經過那次拒絕,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縱觀李泰伯的經歷,在一帆風順之際受到打擊,有人嘲笑,有人質疑,他都扛過來了。
試想,如果當時李泰伯被拒絕後一蹶不振,那他的夢想估計再也實現不了了,正是因為他的選擇才造就了後來那麼優秀的李泰伯。
他的兩個選擇都通往了結果,只是一個比較平坦,一個比較曲折,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經歷,相信每一個經歷都讓他有不同的收穫。
如今李泰伯不僅學習了自己喜歡的電子信息科技技術,還研究了醫學和哲學,仍然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奮鬥。
人生就是這樣,不會一帆風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看你怎麼選擇,怎麼調節自己。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在每一次挫折打擊中我們都能體會到一些真理,感受到一些人情冷暖,這些經歷會讓我們更加勇敢,更加堅強。
負重奔跑通向終點時的喜悦不是別人能理解的,但是會讓自己感到十分滿足,更加有成就感。
俗話説“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通過成功的路途是艱難了一些,但沿途的風景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