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必修必考的科目已在香港的中學推行超過十年,擁有和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和數學相等的地位,而香港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通識教育的落實並不成功,包括過於尋求所謂的批判能力。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的資料,當年引入通識教育是希望學生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高度的適應能力、獨立思考以及終生學習能力,以讓中學生做好準備,面對各項挑戰。何漢權認為,通識教育在擺事實、講道理、説感受、明思辨以及引導學生向前看,這五個教育步驟中的每一步都出現了問題。
何漢權指出,由於通識教育沒有固定教材,本身課程負擔就很重的老師就近從帶有強烈政治傾向和立場的媒體獲取信息作為教材;市面上可供選用的通識教材無需教育局審批,無論內容和字眼都存有不妥之處。比如,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篇章存有大篇幅的負面敍述,正面內容不成比例地簡短帶過;使用“中共政權”代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今日香港篇章,老師的授課集中在“兩制”,並抹黑“一國”的發展部分。
“我看不到多少教科書能夠很公允地讓學生知道當代中國和今日香港。”何漢權説。
在單面事實的鋪陳之下,所講的道理流於片面,抒發的感受顯得濫情,更無法為邏輯辯證提供事實根據。何漢權表示,通識教育明確將培養批判能力列為課程目標,但為此提供的知識基礎卻不紮實。由於過於尋求所謂批判能力,就要尋找一些內容才能批判,於是政府成為批判對象。
何漢權認為,大部分通識老師都是盡責的,但難免有小部分老師不斷將自己的個人感受和政治立場灌輸給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走去歪理,去憎恨自己國家的方向”。而即便是盡責的老師,也有因自身知識侷限而無法全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可能性。
在始於去年中的香港修例風波中,不少大學生和中學生走向街頭參加暴力示威。何漢權表示,風波背後成因複雜,但要承認教育出現問題是其中一條主線。何漢權所指的教育既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媒體教育。而通識教育可能將學生對特區政府的批判累積起來並逐漸內化,由口頭批判慢慢凝聚成為內心的不滿,再付諸於行動上的不滿,加上部分政客和媒體的煽風點火,令他們高度介入政治運動。
儘管政治事件背後成因複雜,但何漢權提到一個事實:通識科2009年正式落地,2012年“反國民教育”,2014年非法“佔中”,2016年旺角暴亂,至2019年長達多月的修例風波,“一屆接一屆,前後十年。”他説。
何漢權認為,認真全面檢討香港的教育問題已是當務之急。就通識教育而言,由於其課程內容臃腫,可考慮將當代中國,甚至今日香港章節都抽出來。同時,通識教材必須恢復審批。再者,通識科若繼續必修必考就要擔負使命,基本的守法觀念、同理心以及仁愛等價值教育都應責無旁貸地傳授。另外,通識教育理應教導學生正確認識香港、國家和世界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如果不能將香港、國家同世界連起來、通起來,怎麼叫通識科呢?”何漢權如此反問道。他強調,通識教育提倡的批判並非完全不可,但需建立在全面的事實之上,並且應該引導學生向前看,批判之後始終都要落葉歸根。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