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宋歷史上最大一次開疆拓土——書生掌兵的王韶和“熙河開邊!”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經典


清明上河圖,北宋經濟繁榮最直觀的體現

提起宋朝,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積貧積弱。不同於漢朝的"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也不同於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北宋自開國以來軍事力量就很被動,宋太宗曾兩次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皆以失敗告終。

宋真宗更是被迫簽訂"澶淵之盟",年年給契丹交錢三十萬。但是,北宋也曾經有過開疆拓土的高光時刻,史稱"熙河開邊"。

?一場注重軍事的改革

説起"熙河開邊",不得不提它的背景。因為北宋在前幾任皇帝的財政支出過於龐大再加上對外軍事的萎靡,躊躇滿志的宋神宗趙頊剛繼位就於熙寧二年,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一場"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史稱"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畫像

在這次變法中,王安石通過裁兵法提高了 軍隊整體素質;將兵法打破了將不識兵的陋習,加強了軍隊的凝聚力;保馬法使戰馬的質量和數量大幅度提升;軍器監法增強了兵器生產的質量和數量。

不僅如此,他還提出讓王韶擔任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率軍進攻吐蕃,收復河、洮等五州。此次開戰拓展土地兩千餘里,安撫羌族三十餘萬。這不僅北宋軍事上一次難得的勝仗,也是兩宋時期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作戰僅有的大勝。那麼,王韶又是誰呢?熙河開邊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個喜歡談兵的書生

王韶,字子純。宋仁宗天聖八年出生於江西德安。嘉祐二年中進士,又考試製科沒有考上,就開始旅遊了。宋史説他:"試製科不中,客遊陝西,訪採邊事。"青年的他,就萌生了為國家不受西夏、吐蕃等地侵擾的想法。


王韶畫像

宋神宗熙寧元年,他將自己在陝西邊陲多年的調研經驗撰寫成報告,上傳到朝廷,那就是北宋史上著名的《平戎策》。在《平戎策》裏,他提出要想打敗西夏,就要先收復河湟。然後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宋神宗和王安石看到以後大喜過望(神宗異其言,召問方略),認為説的很有道理,《平戎策》本質上貼合了宋神宗、王安石強大國家的意願,很快得到了朝廷的重視和回應。


宋神宗像

沒多久,王韶就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相當於機要秘書)之職,主管開拓熙河的大體事宜。把收復河湟的重任交到了王韶這樣一個文人手裏。

根據王韶多年在宋夏邊境生活的經驗,發現蕃部的俞龍珂在青唐州勢力範圍最大,這人不僅想管渭源地區羌族的事務,還想插手西夏人的事務。這成了王韶的一個突破口。


吐蕃人

某日,王韶帶領身邊的幾個騎兵直接跑到俞龍珂的軍帳帳中,跟他喝喝小酒,順便和他談談人生。俞發現自己再怎麼厲害肯定也無法對抗北宋這麼大的國家啊。當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着,王韶倒是睡得挺香。第二天早晨,羌人、西夏人都派他們的一些頭頭隨王韶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俞龍珂自己也想明白了,還是有宋朝老大哥罩着自己好啊。於是親率其部十二萬多人臣服宋廷。俞龍珂知道包拯特別忠心,就跟宋神宗説想賜個包姓,以示忠心(平生聞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賜姓包氏)。順便名字也起好了,叫包順。有了包順,王韶對熙河地區情況更是瞭如指掌。


羌人

過了一段時間,王韶又上書:"渭源到秦州到處都是沒人種的好地,皇上你還愣着幹嘛,趕緊派人來種糧食啊。"宋神宗:行,你小子很能幹。

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多,但是宰相王安石很看好他,把詆譭他的人全部貶官了。而王韶則升為太子中允、秘閣校理。不僅如此,神宗自己也知道,要是想做一個青史留名的聖君,肯定是要在疆土上幹一場的。修築古渭城的時候,組建了通遠軍(宋代行政區域名稱),讓王韶管軍事。


西夏人

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熙寧四年(1071年),吐蕃出兵駐紮於抹邦山(今臨洮嵐觀坪),臨近狄道城。

熙寧五年(1072年),王韶率軍至渭源堡乞神平,打敗了蒙羅角、抹耳水巴等族。原先羌人據高守險,我方軍隊處於劣勢。王韶説:"如果對面不離開險地來和我們打,我們肯定鎩羽而歸。現在我們來都來了,一定要把它拿下來。(賊不捨險來鬥,則我師必徒歸。今已入險地,當使險為吾有)"

然後下令説:"誰要敢説撤退,就斬了。(敢言退者斬!)"眼看敵軍佔據有利地形,我方沒有進展。王韶這時親上戰場,一馬當先,士兵深受鼓舞,反敗為勝。打的羌人狼狽逃走。

羌人首領瞎徵眼看友軍打敗,馬上帶帶兵來支援。王韶一方面命令小部分軍隊在竹牛嶺路虛張聲勢,佯攻敵人,另一方面部隊攻打武勝,很順利就拿下了武勝,改名為鎮洮軍。

後來又打敗瞎徵,兩萬餘人投降王韶。宋神宗知道後把鎮洮為熙州,把熙、河、洮、岷、通遠為一路,全部交給王韶管理。

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王韶拿下了河州,羌族首領木徵敗逃。王韶也因功升官為樞密直學士。王韶又開始築香子城,帶兵拿下康樂城(今屬甘肅),又率軍攻破珂諾城。四月下旬,王韶帶兵拿下南山之地(今甘肅臨夏東)、建康樂城、劉家川堡、結河堡(今甘肅臨洮西北)又親自率軍破踏白城(今甘肅臨夏西北),大勝而歸。

九月,宋軍進入入岷州,羌族首領瞎吳叱、木令徵望風而降。之後,王韶又分兵在綽羅川大勝,沿途迭、洮州羌族首領欽令徵、郭廝敦相繼以城投降。巴氈角也投降宋朝。史載王韶"軍行五十有四日,涉千八百里,得州五,斬首數千級,獲牛、羊、馬以萬計。"


北宋與西夏打仗

熙寧七年,王韶又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又升官為禮部司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史稱:"宋幾振矣!"。也許按照這樣的劇本走下去,宋朝統一西北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歷史沒有也許,熙河開邊隨着宋神宗的英年早逝、元佑黨爭的興起落下了帷幕。王韶本人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熙河開邊是宋朝歷史的一件大事,前無古人,後面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王安石變法因反對勢力過於強大而以失敗告終。王韶也因政治素養不高而遭到貶謫。但是這並不影響熙河開邊的積極影響。

這一定程度上讓西夏不再成為北宋時期難以處理的邊患,也使王安石變法在軍事領域的效果得以實踐,王韶本人也在那個年代西北邊陲一時風頭無兩。

結語

宋朝雖然給人的印象一直是積貧積弱,重文抑武。然而同時也給了文人很多機會,讓文人在很多領域都可以一展手腳,勇於變法的王安石、研究先進科技的沈括、先憂後樂的范仲淹,以及在熙河開邊中為宋朝積極開疆拓土的本文中的主人公王韶等等。宋朝對文人尊重的時勢成就了王韶,喜歡軍事,憂心國家的王韶同時也成就了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