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早妥善解決“雙減”後教師負擔問題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在於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調研發現,“雙減”對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家校共育指導能力等全面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時,學生在校時間的延長和課後服務時間的增加,導致教師工作強度明顯增大,教研及照顧家庭時間大幅縮減,工作、專業發展和生活均面臨較大壓力。對實施“雙減”政策後教師面臨的新情況和更多付出,很多地區和學校尚缺乏有效的激勵與保障措施。各級政府需要予以高度關注,並儘早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

盤活編內外教師資源,加強優質師資供給。隨着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城區生源大幅增長,但不少地區未能根據生師比標準對教師編制進行及時調整,導致很多中小學面臨師資短缺困境。“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師資短缺問題更為突出。建議建立教師編制動態統籌機制,依據生源的實際變動情況對地市內教師編制資源進行動態調整和統籌調劑。同時,大力創新中小學教師用人機制,合法規範地使用勞動用工、勞務派遣、勞務用工、人事代理等編外用人方式,積極吸納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擴大課後服務供給。一方面,引進優質的校外教育培訓資源參與學校課後服務。由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校外資源參與學校課後服務的資格標準、費用標準及學校購買課後服務的比例標準,學校按規定擇優選用,政府結算經費;或由政府統一審定,列出校外優質教育資源清單,並統一購買服務,學校按需選擇服務項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特別是社區的公益性資源,如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場館等,創新課後服務內容與提供方式。並且,可聘請部分有意願和身體好的退休教師及有一定專長的家長、社會專業人士和青年志願者等共同參與學校課後服務。

多方施策減輕教師心理負擔,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是着力切實減輕一線教師非必要的非教學任務,特別是減少非必要的彙報和檢查材料,優化教學評比、考核和督查檢查等安排,精簡報表填寫。二是加強教研組、年級組等教研活動,積極搭建教師專業研討平台。三是針對教師在“雙減”中遇到的專業發展新問題,及時提供有效的支持。如共同研討設計課後服務活動的內容、形式,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與效果;開發、整合及應用有關課後服務設計與作業設計的資源平台,實現教育資源便捷共享;根據豐富課後活動主題內容的需求,開設科學探究、手工勞動、體育運動、學生個性化發展評價、家校共育等專題培訓。四是及時調整與合理安排教師工作和休息時間,為連續參加課後服務的教師提供輪休時間或彈性休假機會。

綜合運用經濟和管理措施,為教師提供有效激勵與保障。指導各地研究出台配套政策舉措,通過政府財政撥款、引導公益捐贈,以及由政府統一限價、合理收取部分課後服務費用等方式,為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提供經費保障。對於參加課後服務的教師,應發放課時加激勵的津補貼,並將教師參加課後服務情況作為年度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切實彰顯對教師更多付出的褒獎。對課後服務工作表現突出的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評優評先和晉升職稱。此外,應根據實際需要與條件,積極創新保障措施。目前,有一些地方試點實行教師“早晚餐延時”、教師孩子託管服務等,為參加課後服務的教師提供生活便利,緩解子女教育照護壓力。對類似的創新舉措,值得總結並及時推廣。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9日第2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9 字。

轉載請註明: 儘早妥善解決“雙減”後教師負擔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