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搞清楚英國和法國這些老牌強國是怎麼崛起的,就能知道他們為什麼會衰落。
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擁有海洋霸權的時候,整個世界還處在農業時代,還沒有經歷工業革命。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只是用他們的航海技術控制了海洋物流,就建立了霸權,並從殖民地掠奪財富和資源,主要還是做倒買倒賣的生意。
英國和法國的崛起則是與工業革命相伴隨,是建立在工業革命基礎上的。他們能夠獲得國際霸權,首先是建立了更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工業革命。所以,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都是從殖民地掠奪資源,並把自己的產品銷售到殖民地去,他們從中獲取更高的利潤。
但隨着工業革命的不斷髮展,工業革命的成果不斷的擴展,一些原來的殖民地也逐步發展起來了,並擺脱了殖民地地位,開始發展壯大起來。美國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在經過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化,經濟迅速發展,到1890年代的時候,經濟規模已經成為世界第一。
此外,之前還處於分裂狀態的德國也在經歷了統一戰爭之後,成了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而且也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同樣很快。到一戰前後,德國已經成為歐洲最為發達的國家和經濟體,對英法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德國的絕對實力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但是因為沒趕上殖民主義高潮,所以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俄國也一樣。在19世紀後半期,沙俄的發展也很快,領土擴張也很快,逐步吞併了中國的遠東地區和新疆地區的一些領土。並且,沙俄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遠東地區的擴張都試圖建立出海口,挑戰英國的國際霸權。到一戰前後,雖然俄國在英法眼裏仍然是落後國家,但是因為其規模優勢,仍然對英法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英國。
英國、法國、俄國和德國的爭霸在19世紀後半期就一直在持續進行,一直延續到一戰前。有時候是直接的戰爭,有時候是代理人戰爭,比如美國獨立戰爭中,法國支持美國,布爾戰爭中德國支持布爾人,英國損失慘重,俄土戰爭背後,也是英國對土耳其的鼓動和支持。
一戰中,英國和法國損失慘重,最後在美國參戰之後才取得勝利。因為這是大國之間的直接戰爭,投入很大,損失也很大,直接導致人力資源不足。一戰之後,歐洲到處都存在用工荒,只能從其它國家和地區尋找勞工。中國也在這個時期內出現了一個到歐洲勤工儉學的高潮,實際上就是去打工。
二戰中,德國和美國、蘇聯的工業實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英國和法國已經明顯落後。而歐洲大陸作為主戰場,受損失比較大,蘇聯也受到一定損失,美國則因為參戰時間較晚,所以不僅本土沒有受到戰火荼毒,而且實際上撿了便宜。到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格局形成,英法只能淪為美國保護下的二流國家。
英法的人口和國土規模都是比較小的,所以本身發展模式比較依賴於與殖民地之間的資源和貿易往來,但在二戰之後,美國取代了英法的國際霸權,加上原來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英法原來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同時,在美國為核心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內,英法也不是核心,所以資本和資源都以美國為核心流通。
在1980年代以後的全球化過程中,歐洲原來賴以立足的工業不斷外流,產業空心化趨勢不斷髮展,先是低端產業,接着是中端產業,接着是高端產業,不斷流失,就業機會不斷減少。加上社會福利越來越高,民眾的勞動意願也下降了。同時,由於歐洲一體化的時期,德國成為歐洲的工廠,生產越來越向德國集中,而英法除了個別高端產業,其它工業紛紛外流,逐漸成為德國工業品的市場。
也就是説,英法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其發展模式本身就依賴於與殖民地體系之間的物資和商品、勞動力流動,而要維護這個體系,又必須維護國際霸權。但正是為了維護霸權,與後發的工業強國之間的戰爭導致了其霸權衰落。而全球化和歐盟的出現則加速了英法的產業空心化過程,導致其工業能力不斷衰落,使英法的衰落過程進一步加速。
其實,美國目前的處境也類似於一戰前的英法的情況。一方面是新興工業強國的巨大沖擊讓美國的霸權搖搖欲墜,一方面則是美國的產業空心化已經難以逆轉,而美國的存在又高度依賴國際霸權帶來的紅利。所以,美國現在正處在千方百計維持其國際霸權的階段,以此來逆轉其霸權衰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