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帝為何不立陰氏為後?馬皇后無子而立的背後,滿是悲愴與智慧
東漢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后,不是大名鼎鼎的陰麗華,而是明德皇后馬氏,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毫不誇張地説,即便放在整個中國古代史,明德皇后也有資格名列前茅。
馬皇后十二歲入宮,四十餘歲去世,身後美名滿溢,沒有人能對她挑出半個不字。在充滿利益紛爭的皇宮,可以説是個奇蹟。
在議立皇后時,皇太后陰麗華説:“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其人也。”一句話,不容置疑地將馬氏推上皇后寶座。
後宮女子爭寵,既是天性使然,也是利益訴求的必然,可是馬皇后卻主動與其她嬪妃分享恩寵。她時常嘆息,皇帝的子嗣不夠多,所以不斷給漢明帝推薦妃嬪,誰得到皇帝招幸次數越多,馬氏就對誰待遇越優厚。
要知道,馬皇后自己一輩子沒有生育,只領養了賈貴人的兒子劉炟。劉炟就是後來的漢章帝,馬皇后對他視如己出,傾心撫育,母子倆一輩子沒有生過半點嫌隙。劉炟登基後,對待馬皇后遠遠勝過生母,國家大事也向來尊重馬皇后的決定。
馬皇后一生儉樸寡慾,不尚遊樂。有一次,皇親家眷們到宮中給她請安,遠遠看見皇后穿了一身別緻的外套,以為是某種特殊材質的綢紗。等湊近了一看,眾人忍不住大笑,原來竟然是紡織得稀疏粗糙的布料。
馬皇后一生反對奢華鋪張浪費,皇親國戚中,誰敢給馬車裝飾金銀,就直接被從親族名單劃出,趕回老家。誰保持謙虛樸素之風,馬皇后就不予餘力地表彰獎勵。她甚至在濯龍園種桑養產,設立織室,讓後宮女子自給自足,她自己也時常參與勞作。
皇親中,最倒黴的一個羣體就是馬氏一族,馬皇后對他們管束極嚴,嚴到刻意壓制的程度。漢章帝即位後,按照慣例,要冊封馬皇后的三個哥哥馬廖、馬防、馬光為侯,被她兩次拒絕。
古代像馬皇后這種賢德女子,一點不少見,僅憑這些表現,當然不足以冠以完美。事實上,馬皇后是個德才兼備的女政治家。
漢明帝在世的時候,每遇到朝中爭議難決的大事,總要徵求馬皇后的意見,馬皇后每次都能幫漢明帝分析的很透徹。更難得的是,遇到分歧,馬皇后不會去奉承漢明帝,而是用技巧説服漢明帝。
漢明帝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苛刻,用法過於嚴酷。馬皇后拿出女人的悲憫,多次勸諫漢明帝。有一次把漢明帝説得一夜無眠,終於幡然大悟,此後風格日趨寬宥。
漢明帝駕崩後,馬皇后親自執筆,撰寫《顯宗起居錄》,並承擔對漢章帝的輔政工作,朝中一應大事,都離不開馬皇后的輔佐。她甚至還能在閒暇之餘,充當老師,教授小王子們經書。
我們只能説,人的才華有時候是有天賦的。馬皇后不光有洞徹事務的見識,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溝通技巧上,她也表現得非常出彩。比如,漢明帝有時候也會縱情遊樂,馬皇后沒有板起臉勸諫,而是以“風邪露霧傷身”為由,委婉告誡。
恐怕東漢明章二朝時期的後宮,是歷史上最祥和的“家庭”,這些都得益於馬皇后的功勞。
馬皇后的能力,在她九歲那年就體現出來。馬援蒙冤而死後,馬家門庭清冷,偏偏屋漏又逢陰雨天,馬援最聰慧的小兒子馬客卿夭折。馬伕人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
尚在孩童時期的馬皇后,竟然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調配童僕,受理家中內外事務,聽取彙報,作出決斷,一如小大人。
所以,馬皇后有理由接受後人的崇拜。
不過,讀《明德馬皇后紀》,除了崇敬而外,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説不清道不明的缺憾。世上不存在完美,一切完美背後,一定存在讓人唏噓感嘆的地方。馬皇后完美的背後,有缺憾嗎?
有!首先她與漢明帝的個人感情,雜糅了水分,馬皇后有委曲求全的過度自我剋制之嫌。
馬氏被立皇后發生在永平三年,按理來説,皇帝即位後第二年就該冊封皇后,為何漢明帝拖了三年?
有一個小細節透露了端倪:議立皇后時,漢明帝未表態,是陰麗華看中了馬氏。其實漢明帝最寵愛的女人並非馬氏,而是陰貴人。
這位陰貴人生平不詳,應該是陰麗華的族人。陰貴人給漢明帝生有一子劉暢,因為受到寵愛,子以母貴,劉暢被封在富庶的梁國,租賦收入是其他王子的數倍。
既然陰貴人受寵,又是陰太后的孃家人,為何不立陰貴人為皇后呢?
漢明帝有難處,陰麗華更有難處,原因就是陰氏子弟不爭氣,遭受了太多責難。
東漢政權是豪門士族與皇權共治天下的模式,立誰做皇后,誰做太子,關係到豪門士族集團的下一輪利益訴求。因此,在陰麗華佔據第一任皇后的情況下,第二任皇后依舊姓陰,勢必引發豪門集團的反彈。
偏偏陰氏家族接連出現敗類,影響非常不好。就在永平二年,陰麗華的親侄子陰豐,悍然殺害了妻子,酈邑公主劉綬。
這件事讓陰麗華很被動,也讓漢明帝勃然大怒。壓力之下,漢明帝下旨處死了陰豐,責令陰豐的父親陰就夫婦自殺。兒子犯罪,怎麼也用不着爹媽吃鍋烙吧?陰就可是陰麗華的親弟弟吶!問題就出在陰就身上,這傢伙一貫驕橫跋扈,搞得劉秀當初就很頭疼,有其父才有其子。
陰家人自己把把柄交到了豪門集團的手中,陰貴人再受寵,漢明帝也得掂量掂量!
陰貴人出局,還有三個人選可考慮,一個是漢章帝的生母賈氏,一個是尚書閻章的兩個妹妹閻貴人。漢明帝為何不選擇她們呢?
這三人對漢明帝來説意義一樣,他們都是豪門集團之女,選擇他們等於給下任皇帝,製造外戚專權的條件。所以,在陰氏出局的情況下,漢明帝一定要選擇最沒有勢力的家族為外戚。
馬氏恰恰符合這個條件!馬援去世後,馬氏一族備受欺凌,幾乎被踢出豪門行列。馬氏的堂兄馬嚴,被迫解除了馬氏與竇氏的婚約,將馬氏三姐妹一起送入宮中,玩了一把命運大賭博。沒想到,幾年後朝政的局勢,居然正好給馬氏送上利好消息。
所以,馬氏被立皇后,所謂漢明帝寵愛,絕不是主因,皇后本就是政治產物,政治才是漢明帝要考慮的第一因素。
我們從漢明帝對馬援的態度,也可見一斑。在遴選雲台功臣榜時,東平王劉蒼曾經驚訝地問漢明帝:為何馬援不在其中?
按馬援的功勳,不是該不該位列榜單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拼一拼三甲的問題,況且馬援現在是漢明帝的國丈。
漢明帝對此一笑了之,不做解釋。其實劉蒼沒弄懂漢明帝的心思,他只要看到另一個事實就應該恍然大悟:即便馬氏被立皇后,馬援的冤屈一直沒有得到平反!直到漢明帝駕崩前一年,才下旨為馬援建墳建祠堂,算是不公開地為馬援平反了。
這個事實其實就表明,漢明帝有意壓制後族,他需要一個弱勢的後族。更殘忍一點説,馬氏是他平衡朝局的棋子。
史書中有一個故事,某一次漢明帝召集眾才人園中歡聚,大家説,應該請皇后來啊。漢明帝笑笑:她不喜歡遊樂,來了反而沒趣。從此,但凡有娛樂活動,都不請馬皇后。
由此可見,馬皇后只是漢明帝的另一種需要,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像這種人倫之樂的事,漢明帝認為不該屬於馬皇后。
這麼説有點殘忍,難道史書中説,漢明帝寵愛馬皇后是假的?
我認為史書用詞不當,或者説脱離了人性談情感。準確的説法應該是,漢明帝與馬皇后大半是政治夫妻,缺少人倫之愛,漢明帝對馬皇后的情感,更多的是“敬重”,加幾分“信賴”。
馬皇后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很顯然,她因為父親的遭遇,變得極其早慧,過早地悟透了政治利益的本質。所以,她一生都在竭力剋制自己的慾望,以道德的準繩將自己牢牢綁定。
比如,她主動為漢明帝推薦嬪妃。我們不能懷疑馬氏的胸懷,但是我們不能相信,一個人可以完全抹殺掉人之天性,這裏面不可能沒有馬皇后的自我壓抑成分。
再比如,她難道不渴望為父親洗冤?為何終其一生,馬皇后都沒有提出過這個要求?因為她知道,這不單純是馬氏家族的私事,背後是政治利益,所以,要剋制!
讓人歎服的是,馬皇后的這種自我約束,居然脱離了“委屈”,變成了她個人的“道”。在兩次拒絕給三位哥哥封侯時,她説過這麼一句話:“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意思是説,對親人最好的孝行,就是讓他們“安”。説這句話時,我們彷彿可看見,馬皇后結痂的心臟,微微顫動了一下。
榮華如煙雲,權勢如浮塵,想當初馬將軍在世,馬氏一族何等風光,轉眼間連一塊墳地都求之不得,這一切還不都是拜皇權所賜?所以,權力在手,等同於捏了一顆炸彈,為了不讓後人,再體驗到生離死別的痛苦,還是謹懼遠離的好。
馬皇后就是這樣,一生自我剋制,始終拒絕馬氏一族接近權勢。這不是個人德行的自我炫耀,而是發自內心的安全需求。
可惜世上沒幾人可以達到馬皇后的境界,從她之後,東漢權力場上演了一幕幕,比馬援當年還要慘烈得多的悲劇。
建初六年,明德皇后馬氏病重,面對束手無策的太醫,漢章帝下令為她舉辦祈福儀式。馬氏淡然一笑:巫祝不可信,生死由天命,別徒勞傷財了。
數月後,一代賢后馬氏病故,雖然她連名字都沒留下,可是她的光輝閃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