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智觀察|監管下的在線教育,合規發展將是必由之路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近日,15家校外培訓機構因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行為被頂格罰款3650萬元,這讓在線教育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在線教育行業按下“加速鍵”,成為資本追逐的風口,一時間風頭無兩。然而,隨着市場監管日趨收緊,在線教育行業在2021年踩下了急剎車。

罰款背後——

教培機構監管日趨收緊

事實上,針對虛假宣傳、價格欺詐、超前超綱培訓等教培行業亂象,今年以來,主管部門多次強調加強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監管和整治力度。

今年1月召開的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2月23日,教育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強調,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規範培訓服務行為;5月21日,中央深改委會議指出,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6月1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並專門出台管理意見。

6月15日,教育部宣佈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主要職責包括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黨的建設,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等。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着校外培訓監管迎來升格。

監管之下——

資本的潮水正在退卻

去年的新冠疫情,讓在線教育再次站在了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教育行業累計融資1164億元,其中在線教育融資金額1034億元,佔比89%。

風口上的在線教育行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資本的加持下,頭部企業跑馬圈地,O2O、OMO、雙師課堂等新名詞不斷出現,傳統的線下教培機構也在向線上化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獲客成本不斷提升,虧損已成為行業內常態。從幾家中概股企業財報來看,2020年,高途(跟誰學)營收71.25億美元,淨虧損3.93億美元;好未來營收44.96億美元,淨虧損1.16億美元;掌門教育營收40.18億美元,淨虧損10.12億元。

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合規成本提升,資本的潮水正在退卻。公開報道顯示,不少在線教育企業已遭遇大型機構減持。在二級市場上,高途股價較年內149美元高點,已縮水九成;好未來、51tal股價跌去三分之二,網易有道、新東方股價接近腰斬。

記者瞭解到,伴隨着行業監管的升級,資本潮水的退卻,近期已有多家在線教育企業爆出停止招聘、裁員、內部調整等消息,甚至有媒體形容在線教育“一夜入冬”。

合規發展——

在線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線教育是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户規模達3.42億,佔網民整體的34.6%。艾瑞諮詢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5.5%,達到2573億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身陷資本的旋渦之中,在線教育如何發揮“在線”優勢、凸顯“教育”本色,尋找一條合規發展之路尤為關鍵。

“過於以資為本,必然淡化自身的教育特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融資面前,在線教育企業應基於自身的體量與業務量,確保風險可控,堅守教育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守住“以人為本”的底線。

“資本的催生之下,在線教育行業確實出現了一些不合規的情況。在我們來看,國家加強監管、制定規則,對整個行業的合規發展來説其實是一個好事。”中經合集團副總裁王帥長期關注在線教育領域投資,她認為,野蠻化發展之後迎來監管的收緊,是行業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個階段,這將有助於在線教育的健康發展。大浪淘沙之後,企業需要儘快適應規則,合規化經營,打造核心競爭力,通過自身優勢去獲得市場。

“一些拿到大投資的教育機構,鋪天蓋地的廣告,能夠感受到市場‘有點過了’。所以,針對學科內培訓做一個比較理性的強監管,我們覺得還是非常到位的。”世紀海航董事長林海源告訴記者,在線教育的監管是很有必要的,教育還是不應該過於太商業化。

在他看來,政府出台一些相關文件鼓勵在線教育發展,更重要的是推動在線教育技術的創新應用,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對於在線教育企業來講,應該關注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將這種新的授課、學習方式更好地應用到教學管理服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