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冷門專業真的冷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説!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經典

  中國青年網北京715日電(記者 張玘雲)考古就是挖土?核電非常神秘?博物館專業只能在博物館就業?79日,@中國青年網微博開展了一場探討“冷門專業”的直播——“冷門專業到底冷嗎”,此場直播是@微博政務、@中國青年網、@微博三農 聯合打造的“志願種草季”專場,聚焦 “冷門專業”的報考和就業選擇,來自核電、考古、博物館、農業領域的專家們為學子們帶來了不少乾貨。 

 

  核工業很枯燥?中國廣核集團核電儀控工程師陳永偉為網友們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背山靠海,悠然靜美,健身有器械,散步去海邊,閒來抓螃蟹,靜來搞研究,這就是外人眼中“高大上”的核工業的真實工作環境! 

  “融合了核工業的美和自然環境的美,工作和生活都特別舒服。”在陳永偉看來,核電站就像是另外一所大學,“我畢業進入中廣核工作時,感覺就像從一所大學到了另一所大學。在核電站工作了12年,在這裏我可以把個人的想法變成現實。” 

  有人覺得核電站的工作“與世隔絕”?陳永偉在直播間表示:“核電站的一些外圍區域,是可以接受工作參觀和訪問的。等疫情結束後,歡迎大家到我們各個核電機組走一走、看一看。” 

  提到核電相關專業的就業問題,陳永偉認為:“大家可能會考慮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面對自己喜歡的,我覺得可以適當多一些大膽,少一些猶豫,如果對這個專業很喜愛,我相信,不管是冷門專業還是熱門專業,持續的熱忱,都會讓個人在這個領域光芒萬丈。” 

  同時,陳永偉也在直播間給有意報考相關專業的考生們介紹了經驗。陳永偉表示,在核電站工作,要謹記“核安全高於一切”,如果同學們未來有志進入核電站工作,可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意識給自己賦能,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嚴、慎、細、實。 

  如果説核電專業是“高大上、讓人一看就知道該去哪裏就業”的專業,歷史學則是一個看起來“門檻低、不知道去哪裏就業”的專業。 

  “歷史學不僅是一門讓人們瞭解古往今來故事的學問,它還讓人們不停的思索,思索歷史為何發生、歷史與現實、未來的聯繫,使人明智,培育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天津博物館媒體中心的郭慶麗在直播間闡釋了她心中的歷史學。她還為考生介紹了從事博物館工作的相關專業,分為四大類:歷史學、世界史、博物館學和考古學。 

  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介紹層面,郭慶麗更多的是為學子們深入人心地講述了歷史學、博物館學的奇妙之處。郭慶麗認為:“博物館是時光的儲藏器,它奇妙地連接了歷史與當下。在博物館中可以零距離的感受歷史,通過了解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後的歷史故事,可以於無聲之中觸摸遙遠的過去。” 

  有的同學一面對博物館的奇妙心之嚮往,一面又陷於現實就業前景的困擾。郭慶麗在直播間為學子們解答了關於相關專業的就業前景問題。郭慶麗認為,每個專業有它所對應的從業範圍,無論是歷史學還是博物館學,都有就業崗位,可以做歷史老師或者參加公務員考試;也可以到博物館、檔案館、地方誌館或拍賣行工作;如果對歷史學感興趣,還可以進一步深造。總之,就業的行業領域還是比較廣泛的。除此之外,在當下這個自媒體非常發達的時代,也可以從事博物館的文化推廣工作,使更多的人對這項事業更加關注、感興趣。 

  “中華五千年文明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我們應該為學習這個專業感到自豪。”郭慶麗説道,“我認為,所謂的冷門,其實恰恰説明了它的可貴性,冷門轉換個説法,其實就是小眾,小眾就是社會所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難能可貴的,是否選擇這個專業,需要大家理智的思考,如果你非常熱愛,就要堅持下來,凡事貴在堅持。” 

  “如果感興趣的話,進入學校後還是應該把這個專業‘學好、學精、學專’。大學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地方,如果真的對這個專業不感興趣,也可以考慮中途換專業,大家還是應該從興趣出發來考慮未來的職業規劃。”她説。 

  古生物科普作家、考古工作者江泓在直播間提到去年登上熱搜的“考古女孩”時表示:“很多人覺得從事考古的人中男生比較多,其實與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近年來學習考古學的女生越來越多,優秀的考古系研究生中很多也都是女生,歡迎每一個真正熱愛這門學科的人加入我們!” 

  提到考古,有人會情不自禁想到,考古時會不會看到“殭屍”?會不會遇到靈異事件?江泓在直播間在線“闢謠”,“真正的考古並沒有那麼神秘和玄幻!考古的作用就是通過實體的發現來印證文字的記載。”在江泓看來,考古是很好玩兒的,不僅可以讀大量的書本知識,還可以到野外進行發掘。他微博名為@江氏小盜龍,經常為大家科普考古相關知識。在直播間現場,他還以趣味言語為網友們普及了一些知識,比如“為什麼很多動物沒有高血壓、心臟病、腰間盤突出?”“為什麼有人腿短有人腿長?”引得網友在評論區笑稱:“學到了,學到了。” 

  江泓説:“考古其實是一門充滿熱情的學科,你可以感受到太陽的温暖,還能夠感受到考古人的熱情以及來自文物的温度。考古可以印證歷史,穿越千年。” 

  從研究生時才開始正式學習考古專業的江泓,建議想要報考考古學的學子,本科就報考,這樣能夠學得更紮實。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萬物互聯”,考古出來的人類糞便可以拿到農業專業進行研究,用來推算古人每天攝入的膳食纖維等。 

  談到人們眼中的“冷門”——農業類專業,朱毅認為:“冷熱是相對的,冷熱是動態變化的,冷熱是冷暖自知的,冷熱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就在幾年前,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學院,揭牌了;中國工程院聯合中國農科院發起的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院,成立了;清華大學也有中國農村研究院。這都説明農業不冷,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上不封頂,下可保底,如果喜歡不要猶豫,這不是坑,這是富礦。” 

  朱毅表示,一線城市的孩子選擇中國農業大學的越來越多了,可以為解民生之多艱而來,也可以為性價比超高的985、雙一流而來。選擇農業,天高任鳥飛,機遇遍地是。就憑所學、所研究的是接地氣的農業這一點,進可攻退可守,懷揣的夢想、世俗的考量就都不易在歲月面前敗下陣來,罩得住少年的青雲志,拎得起流年的養家計,夢想的出發點和現實的目的地和諧交融。可謂得天獨厚,永遠不會缺席,不被漠視,“所以,我勸現在的你不要錯過,此刻,我想舉起酒杯,期待着你們在農業領域冒泡的那一天!” 

  對於心儀“冷門專業”,但仍在猶豫不敢報考的考生,朱毅認為,家長和同學們在報考志願時不用因害怕“一填定終身”而過於緊張,如果覺得讀的熱門專業不適合,還是喜歡一個冷門的專業,將來也可以去從事相關工作;讀了冷門的專業,還是喜歡熱門的專業,在考研究生時也可以去考。“希望大家放鬆一點,不要那麼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