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教育孩子上出現了一種怪異現象,老師已經不是辛勤的園丁,而是督促孩子學習的輔導機構,家長不是為家庭在外奮鬥的家長,而是孩子的老師。
這種現象被老師稱為“讓家長加入孩子的學習”,但是這種方式的弊大於利,讓很多家長都叫苦連天。
“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父親一段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陳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了,兒子正處於學習階段中的關鍵期。老師在假期期間建了一個家長羣,顧名思義就是讓家長都加入一個微信羣,大家在裏面交流學習並且老師有重要事宜可以在羣裏告訴家長。
起初對於這個提議大家都表示贊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這天陳先生加班很晚才回到家,方案被老闆否決,被要求修改。 加班的時間到凌晨才回到家,這讓陳先生感到很疲憊。
妻子也因為公司被安排出差,家中就留下長輩和一個兒子在家,因為無人輔導孩子作業,昨天孩子的作業沒有及時幫助批改,被老師點名。
加班一天的陳先生這個時候才拿出手機看家長羣裏的消息,才發現自己被老師點名了,因為沒有及時回覆老師消息,老師還在羣裏批評,讓別的家長引以為戒。
這讓陳先生感到很氣憤,想到自己辛苦賺錢養家,拼命掙錢將孩子送入高等學校學習,換來的還是這個結果,自己交的七八千學費是白交了嗎?老師是拿來幹什麼的。
隨後陳先生就在羣裏説出自己的不滿,便問老師:“孩子學費我交了,補習費也交了,學校讓買的資料費我也交了。
孩子回到家中,卻還要我來批改作業,沒有及時回覆消息就在羣裏點名,孩子的作業難道老師不能批改嗎?
老師是幹什麼吃的”。陳先生越説越生氣,越來越不滿老師的這種行為,隨後便退出了家長羣。
陳先生的這種行為引起了很多家長的討論,也讓很多家長引起了共鳴。現在家長羣裏穿的現象可以説是已經偏離了教育本身,家長羣也早已經失去了本質。
家長討論的問題再也不是孩子的學習問題,孩子在學校的成長狀況,更多的是家長間的比較和攀比。
雖然這種教育方式需要修改,但是家長也要扮演好教育子女的責任,不能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老師,如果老師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和老師相互配合、瞭解、尊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子女。
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基礎上應該和老師怎麼溝通呢?
1、互相尊重和理解對方。
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壓力大,就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顧,認為都是老師的事。
老師也不能轉換自己的職能,將自己的職能轉換到家長身上,這樣只會增長有些老師的懶散行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做的是互相尊重對方、互相理解對方。
2、有不明白的詢問老師。
有時老師發佈的消息、佈置的作業、安排的任務如果出現不合理的行為時,家長應該指出老師的錯誤,讓老師得到改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出現不明白的行為,家長可以詢問老師,要及時溝通,及時處理。
3、不足之處向老師提意見。
在老師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如果發現有不足的地方,應該及時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意見,只有在不足中找到錯誤,及時糾正,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4、及時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及時向老師反饋孩子在家中的學習情況,才能讓老師隨時瞭解到孩子學習。
不僅如此老師也要向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只有做到這樣老師和家長才能足夠配合孩子的教育問題。
總結:
父親退出羣聊可能是意氣用事,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應該和老師商量對策。如果老師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應該及時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及時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整糾正。
如果老師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應該及時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及時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整糾正。
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之後,才能化解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家長要理解和尊重老師,老師也要負起為人師表的責任,兩方關係處理和諧之後,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