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舉行“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研討會

澳門舉行“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研討會

海外網澳門11月27日電(記者毛磊)“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學術研討會11月27日在澳門科技大學雲會議網絡平台舉行。會議邀請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知名語言學家與青年學者,在雲端分享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學術思想。

這次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倡導着眼於多元文化環境中的母語教學、雙語教學、跨文化理解等議題展開調研和理論探索,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港澳台地區及漢字圈國家多元文化中的中文教育、跨文化理解現狀及語言文化特徵研究,這在特定歷史背景和全球化趨勢下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由澳門語言學會主辦、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協辦,澳門基金會、海協會駐澳辦、銀河娛樂集團及霍英東基金會支持的這次會議並首次設立“銀娛優秀青年學者獎”,旨在鼓勵新一代語言學者對新興領域進行探索,對具前瞻性的議題進行深入挖掘。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在致辭中表示,人文學科對不同語言文化之間關係與共識的探求,在社會學意義上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澳門是一座語言資源豐富、文化多元共容的城市,也是一個典型的多元小區。“多元化”正是澳門在未來道路中繼續尋求的發展趨勢,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會帶來更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同時也將深化澳門與祖國內地、尤其是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在新的發展藍圖中,包含語言教育在內的教育事業發展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致辭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同宗同源,同聲同氣,人相親,習相近。在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下,語言作為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同體的必要元素。他指出,澳門語言學會本次以“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為題舉辦學術研討會,既契合澳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文化交流基地的目標,又能促進兩岸四地的漢語教學、語言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為構建大灣區文化共同體添磚加瓦。

海協會駐澳門辦公室主任王剛代為宣讀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張伯江發來的賀信。張伯江在賀信中提出,多元小區的語言規劃和母語教育問題,關係到小區語言生活、語言景觀和語言教育的未來,澳門有着“語言博物館”的美譽,古今輝映、東西薈萃,在中國語言文化版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孫建榮在歡迎辭中表示,作為全球化重要內涵之一的多元文化之開放與包容,在疫情下受到極大挑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定位語言之社會性,更有效地分享中國文化之精髓,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內涵。

澳門語言學會會長黃翊致辭中表示,“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與會專家學者所共同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港澳台地區的母語教育、語言政策以及漢字圈國家的中文教學、雙語教學、跨文化理解等議題,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其研討成果將為境外、海外多元文化小區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發展提供良好的借鑑。

研討會開幕式主題報告由澳門語言學會創會會長程祥徽和現任會長黃翊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王寧,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學部委員江藍生,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系主任司富珍,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任鄧思穎,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傑等學者分別發表學術報告。

研討會設有三個分會場和三個青年學者論壇,共收到海內外學界論文稿件逾百篇。作者來自美國、韓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中國內地和港澳台地區的各高校與研究機構,學術領域涵蓋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當代語言學、中文教學、外語教學、在線教育、多視角語言文化研究等,論題精彩紛呈。會議另設有海報作者組,其論題、摘要和內容大綱已在澳門語言學會網站發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0 字。

轉載請註明: 澳門舉行“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研討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