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損失了五萬多人”?題主這個“只”字用的好啊!對於劉備來説,知道損失五萬人是什麼概念嗎?蜀漢的衰退是由一系列的打擊造成的,夷陵之戰只是打擊的最狠的一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打贏了曹操,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獨自戰勝曹操。這場戰爭後,兩位一生的宿敵都即將迎來各自生命的終點。
漢中之戰以後,劉備集團達到了勢力的巔峯,劉備在眾臣的勸説下晉位漢中王,有效法劉邦的意思。當時的劉備集團(當時還沒有蜀漢)佔據了益州的全部,以及荊州的西部(關羽駐守),擁有一票名臣猛將,攜戰勝曹操之大勢,國勢極盛。也就是在漢中之戰後的兩個月,關羽就開始了荊襄之戰,開始北伐。不過,當時劉備集團的兵力,大概也就是在十三萬到十七萬之間,掌控在關羽手裏的部隊,大概有三五萬人。
這就是關羽始終不能攻破襄陽樊城的原因——他對曹魏並沒有優勢兵力,以關羽的才能,也只不過可以壓制敵人,無法消滅敵人,因為攻城是需要優勢兵力的。而東吳對關羽的偷襲,給劉備集團的命運帶來了轉折點。
呂蒙偷襲荊州,造成了整個戰場形勢的逆轉。首先,本來已經佔據優勢,差點打到曹操遷都的關羽北伐就此終結。其次,關羽手下統率的三五萬荊州兵團全軍覆沒,這是劉備集團中最為精鋭的一部分兵力。最重要的是,關羽這位獨當一面的大將,他被東吳所斬殺,這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畢竟兵力損失可以繼續招募,但大將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一場荊州之戰,讓劉備集團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位將領,損失了1/3左右的兵力,而且損失了1/3以上的疆土,失去了直接威脅曹魏首都的主動權,這個打擊還不大嗎?
所以劉備在荊州之戰之後,舉國東征是正常的,如果劉備不出兵,那反倒是不正常的。曹魏的謀士劉曄認為,劉備是絕對不可能吃這個啞巴虧的。而事實證明,劉燁的這個判斷是基本正確的,經歷了兩年的休整與政治鬥爭之後,已經稱帝的劉備發起了對吳國的討伐戰爭。
由於漢中之戰給劉備集團帶來的消耗過於巨大,加上漢中之戰之後,劉備集團緊接着又遭遇了荊州的一場大敗,劉備手下的軍隊在這兩年之內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補充。所以一般認為,在發動夷陵之戰時,劉備手下的兵力滿打滿算也就是十一二萬左右。
這是十一萬人除了在益州留守的必要部隊以外,其他大概五六萬人全部被劉備帶去了東面,這裏麪包括劉備絕大部分的精鋭部隊。結果,全軍覆沒了。
對於劉備的這次大敗,所有人都沒有什麼心理準備的。諸葛亮雖然覺得劉備打不贏,可是劉備打了一輩子仗,久經戰陣,誰也沒想到他會輸的連底褲都丟光了。
夷陵之戰的結果是災難性的,本來已經損失了五萬荊州兵團的劉備集團,又損失了五萬精鋭部隊,等於在漢中之戰之後,劉備集團的15萬兵力只剩下1/3,損失了2/3了。
在三國的三個政權裏,蜀漢的地盤最小,人口最少,在短短兩年之內損失了10萬的精鋭兵力,這對於蜀漢來説是一個根本無法彌補的損失。
兵力損失以後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劉備連益州本土都鎮不住了。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他還沒死,漢嘉太守黃元就造反了,以一個小小的郡太守居然敢跟劉備叫板,這在夷陵之戰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偏偏就是這麼一個郡太守,蜀漢朝廷還真就拿他沒辦法,要到劉備死後,諸葛亮休養了好幾年,才收拾了這個局面。
除了兵力上的損失以外,人才上的損失更是比關羽之死嚴重百倍。
劉備這次東征,帶的都是蜀漢新一代的骨幹力量,在夷陵之戰發動以前,武漢的老一輩力量已經凋零殆盡了,關羽,黃忠,張飛,馬超,法正都已經先後死去。劉備東征所帶的都是一些蜀漢新成長起來的骨幹力量,包括馮習、傅彤、黃權、馬良等。
除了這些著名的叫得上名字的高官。還有一大堆沒有記載的,但同樣重要的中層幹部。黃權投降魏國以後,魏國封賞這些蜀漢降臣,光侯爵就封了四十多個,可見其中有多少有地位、有能力的人。劉備本打算帶着他們去接受荊州的地方政權的。
結果,以上這些人才,幾乎被一鍋端,全部喪失。
所以我們在後來看到,蜀漢出現了巨大的人才空隙。在蜀漢政權中整整缺失了一帶以上的人才,諸葛亮以後蜀漢主導大局的只有蔣琬費禕這種在劉備時代默默無聞的人,這就像周瑜死後讓陸遜接替他一樣奇怪。姜維作為一個魏國降將,最後居然做到蜀漢的最高軍事實權派,可見蜀漢沒人到了什麼程度。
而夷陵之戰帶來的最最惡劣的後果是,蜀漢徹底失去了地理上的主動權。從此以後,蜀漢從荊州北伐的路子徹底沒有了,甚至從上庸出發直接進入中原北伐的路子也沒有了。隆中對的戰略無法繼續執行,從秦嶺北伐路遠坑深幾乎不可能成功。可以説,夷陵之戰的確滅亡了蜀漢,只不過是諸葛亮把它繼續硬撐了四十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