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比賽證書“明碼標價”,不能讓“造假”之手伸進校園

近日,有媒體通過調查發現,在一些網店上不僅存在可一對一定製繪畫、網頁設計、動畫、科創小發明、大賽計劃書等比賽作品的業務,而且對於各類評獎明碼標價,儼然成為了一條產業鏈。

新民快評|比賽證書“明碼標價”,不能讓“造假”之手伸進校園

圖説:網店內提供學生比賽“代做”等業務。

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這份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加分依據,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然而,在校園中,各類比賽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場,特別是像音樂、體育、美術等素質教育培訓來説,更需要通過比賽來展現學習成果。

通過參加各類比賽,確實能夠教會孩子如何在社會上更自信地表現自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對於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有好處。然而,通過花錢代買作品,讓參加比賽成為有名無實的“圈錢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百弊而無一利。那為什麼一些家長還如此熱衷為孩子“定製”比賽作品?説到底,還是急功近利作祟。

每個家庭,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這種原本應該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的事情,卻因為一些家長的急迫與焦慮而發展成為爭相“搶跑”。通過各種獲獎來為孩子“增色”,成為了他們的一種選擇。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花錢買證書,商家生意興旺,看似一門你情我願的買賣,有誰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對孩子們來説,在完全沒有付出努力的情況下,能夠拿到受到大家羨慕的獎項,發現通過走捷徑就可以獲得“成功”,將使得他們養成不勞而獲,甚至是弄虛作假的習慣。

新民快評|比賽證書“明碼標價”,不能讓“造假”之手伸進校園

圖片來源:東方IC

對於參賽造假行為,教育部門之前已表態將嚴格按照有關要求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代勞者,堅決禁止違背誠信要求的行為。對於網上的造假產業鏈,首先要切實追究“槍手”的責任、比賽組織方等相關人員的責任,除了設立“黑名單”之外,更要讓有名無實、只為“圈錢”的比賽沒有生存空間。相關平台也要把好審核關,剔除代做比賽作品鏈接,並下線相關店鋪。

比賽要回歸關注、展示學生興趣、特長的本質,同時建立更為多元的招生評價體系。家長們也要少一些急功近利和隨波逐流,多一點淡定與從容,摒棄拔苗助長的功利考量。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絕不能被“作弊”的歪風邪氣污染。期待各方一起努力,斬斷伸進校園的“造假”之手,共同繪製孩子美好的人生畫卷。

方翔/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民快評|比賽證書“明碼標價”,不能讓“造假”之手伸進校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