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比赛证书“明码标价”,不能让“造假”之手伸进校园

近日,有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网店上不仅存在可一对一定制绘画、网页设计、动画、科创小发明、大赛计划书等比赛作品的业务,而且对于各类评奖明码标价,俨然成为了一条产业链。

新民快评|比赛证书“明码标价”,不能让“造假”之手伸进校园

图说:网店内提供学生比赛“代做”等业务。

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加分依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然而,在校园中,各类比赛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特别是像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培训来说,更需要通过比赛来展现学习成果。

通过参加各类比赛,确实能够教会孩子如何在社会上更自信地表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于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好处。然而,通过花钱代买作品,让参加比赛成为有名无实的“圈钱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百弊而无一利。那为什么一些家长还如此热衷为孩子“定制”比赛作品?说到底,还是急功近利作祟。

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这种原本应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事情,却因为一些家长的急迫与焦虑而发展成为争相“抢跑”。通过各种获奖来为孩子“增色”,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选择。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花钱买证书,商家生意兴旺,看似一门你情我愿的买卖,有谁考虑过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们来说,在完全没有付出努力的情况下,能够拿到受到大家羡慕的奖项,发现通过走捷径就可以获得“成功”,将使得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习惯。

新民快评|比赛证书“明码标价”,不能让“造假”之手伸进校园

图片来源:东方IC

对于参赛造假行为,教育部门之前已表态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代劳者,坚决禁止违背诚信要求的行为。对于网上的造假产业链,首先要切实追究“枪手”的责任、比赛组织方等相关人员的责任,除了设立“黑名单”之外,更要让有名无实、只为“圈钱”的比赛没有生存空间。相关平台也要把好审核关,剔除代做比赛作品链接,并下线相关店铺。

比赛要回归关注、展示学生兴趣、特长的本质,同时建立更为多元的招生评价体系。家长们也要少一些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多一点淡定与从容,摒弃拔苗助长的功利考量。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被“作弊”的歪风邪气污染。期待各方一起努力,斩断伸进校园的“造假”之手,共同绘制孩子美好的人生画卷。

方翔/文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76 字。

转载请注明: 新民快评|比赛证书“明码标价”,不能让“造假”之手伸进校园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