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劉高雅 實習生 陳薇)6月8日上午,河南高考文科綜合考試結束。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學習至關重要。歷史試題注重考察學生的哪些能力?考題有哪些具體變化?大河網記者特邀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高三歷史備課組長萬娟娟進行點評。
【名師】
【點評】
2022年全國乙卷歷史試題穩中求進,傳承創新,命題彰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高考核心功能。素材選取範圍廣泛,強調情境化設計,將歷史、熱點、中外現實有機結合;設問針對性強,呈現開放、靈活、多樣的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構建歷史學科思維;突出“教考和諧”,統一教學與育人雙向功能,洋溢時代氣息、厚植愛國情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夯實基礎知識,拓寬學科視野
基礎知識是基石,2022年全國乙卷歷史試題必備知識考查不偏不怪,突出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事物、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的考查。引導學生重視課本,迴歸課本,同時鼓勵學生探究學科領域的新研究、新認識、新成果,拓展學科視野,深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實現“雙減”目標下的“減負提質”。如第26題考查宋代官職“通判”的概念,學生閲讀分析材料,充分解讀了通判的建制、職權等延展性知識,便能準確把握命題立意即從封建政府規範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設置的目的;第32題考查古代希臘“公民”的概念,理解城邦民主政治實質;第45題選做題“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塊迴歸課本知識趨勢明顯:往年命題大多使用考試大綱規定範圍以外的改革材料,今年的命題選取了考試大綱規定的改革“商鞅變法”,側重考查商鞅的軍事變革。
二、突出關鍵能力,彰顯核心素養
關鍵能力是鑰匙,要求學生以歷史學科素養為導向,對材料信息進行理解與辨識、概括與提煉、組織與運用。如第35題側重考查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題幹展現了俄國二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態度與政策,學生通過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定位課本知識,即可做出正確選擇。第41題側重考查歷史探究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發現和提出問題、論證問題,最終得出歷史結論,題幹以“中日關聯”的歷史情境組合而成,展現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日兩國技術引進的相關史料,圍繞中日兩國技術引進的特點、背景、經驗展開設問,層層遞進,形成歷史邏輯體系,綜合考查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素養,要求學生分析問題(特點)、論證問題(背景)、最後得出歷史結論(經驗)。
三、強化鑄魂育人,注重價值導向
價值導向是靈魂,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第24題,以商周青銅器為切口,使學生認識到早期華夏文明多元一體、南北交流的文化格局,引導學生認同中華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第30題材料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政權名稱的變化、政策的調整,讓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適時調整鬥爭策略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脈絡,引導學生理解我黨百年奮鬥歷史,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增強理論自信。第41題,通過引導學生對二戰後中日兩國技術引進情況的國際比較,以更為深邃的歷史視野,讓學生領悟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科技強國的時代命題,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制度自信。
四、體現時代特色,提升思維認知
思維認知能力是關鍵,與時俱進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抽象思維、演繹推理、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能力是推進學科教育轉型,應對開放性、靈活性試題的前提,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選拔的基礎。如第42題題幹選取《後漢書》史籍中四則關於良吏與老虎的相關記載,試題要求考生通過對史料的分析,透過現象探究本質,獨立思考得出歷史結論,並形成客觀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