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影響魚情的因素眾多,如水温、氣壓、溶氧量、水質等等,中間某個因素“惡化”都會導致魚的活性降低,乃至覓食不積極。所以垂釣之前,正確的分析魚情是垂釣的前提與基礎。回到釣友的問題,明確地知道河裏魚資源豐富,但魚卻不吃餌,那麼可將眾多因素,劃分為兩類,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兩個大的方面分別展開,探討魚不吃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具體如下。

1、強力因素導致的魚不吃

2、垂釣方法不準確導致的魚不吃餌及解決方法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強力因素導致的誘不吃餌

強力因素,並非單指自然存在的現象導致的魚不吃餌,也包括人為因素,致使魚的活性極差,毫無覓食興趣,通過調整釣法也無濟於事的所有因素的統稱,具體如下。

1、人為因素電、網、毒

電魚、網魚、乃至給水體小藥,都會對魚的活性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釣魚人所討厭的電魚,

經驗豐富的釣友清楚,如果河流中的魚被電魚人掃蕩後,至少一個星期,魚的活性才能恢復,才有覓食的可能。所以如果這個期間垂釣,幾乎沒有魚口,再更換餌料、投擲窩料、調釣浮漂也是無能為力的,魚渾身不舒服,不可能開口覓食的。

初到一片河流,可觀察河岸的兩側,看有無漂浮的小死魚或人的陷入岸邊淤泥的連續腳印,如果有,則一定要留意,很可能有電魚人、撒網人光顧過,所以需要進一步作出分析判斷,再施釣。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2、水質導致魚的習性變化,覓食受到抑制

水域裏的水,因各種原因,大致水質變化,在這裏逗留、棲息的魚,接觸水質變化的水體,魚正常的新陳代謝,覓食習性都可能發生改變,會有短時間或長期不進食的可能。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垂釣的話,使用再美味的餌料,也不會有效果的。

3、?其他原因:河流突然發大水,魚遊動都困難,四處躲藏;再或者水庫兩邊的山石突然塌方,都會驚到水裏的魚,或者河流突然降水,如果在魚情尚未恢復的期間垂釣,釣技再好,魚也很少有空。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河裏有魚,卻不吃餌,也有可能是因為垂釣方法有偏差,而導致的魚不吃餌。垂釣環節繁多,所以導致魚不吃餌的原因也眾多。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分享幾個最容易出現的幾個可能及原因。

1、餌料不對口:“一方水土養育一方魚”魚的覓食習性受水域、環境的影響頗大。如果河流周圍都是農作物,那麼它對穀物類餌料感興趣;如果河流岸邊水草豐富,那麼魚平常吃軟體小蟲、藻類等,通常會對蚯蚓、紅蟲等葷餌有興趣。像南方的魚能吞食大米粒,而北方的魚能接受小麥白麪等。所以餌料一旦選錯,魚口零星,甚至不吃餌的情況常見。

比如:筆者曾在聊城徒駭河野釣,起初用的是腥味面餌,不知道為何,浮漂孤零在那,一口全無,而旁邊的釣友用蚯蚓,卻不時一條魚上鈎。筆者隨即更換成蚯蚓,果然第一竿下去,便有了魚口,不一會一條2兩的鯽魚上岸了。

解決方法:通過對水情、魚情的分析,調整餌料味型、適口性,直至有魚口的出現。

2、水温問題:魚都有最佳適宜的水體温度,比如鯽魚在16-25℃範圍內,活性高、覓食積極,而水一旦偏離最適宜温度過高或過低,魚活性、覓食受到抑制。魚有趨温的特點,通過體液感知周圍水層的水温,向最適宜的水層遊動。

解決方法:調整垂釣時間,選擇氣温穩定,水温相對適宜的時間垂釣;或者選擇新的釣點,比如水温穩定的深水區或者水草處揮杆。

3、餌料陷入醬層:像有些野外的水域,水底多年未清淤,醬層厚且柔軟。鈎餌入水後,很容易陷入醬層。魚游到窩點,發現不了餌料,自然沒有魚口,更談不上吃餌。

解決方法:採用釣離底的方法,通過浮漂調釣,釣餌距離醬層上表面5-10公分的距離,這樣餌料既不陷入醬層,魚也能發現餌料,吃餌浮漂便有動作。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4、浮漂調釣問題:如果浮漂調釣過頓,鈎餌完全觸底,子線嚴重彎曲,加之可能存在的浮漂靈敏度不夠,都有可能導致魚吃餌後,浮漂無動作,釣魚人錯過提竿最佳時機,魚脱鈎離開。

解決方法:重新進行浮漂調釣,從鈎餌完全躺底、觸底,到輕微觸底、離底,乃至釣浮,對各個水層逐一測試,直至有魚口出現,浮漂動作。

5、釣點選擇有誤:魚在自然水域活動、棲息,但並非均勻分佈,都有一定的遊動軌跡可循,所以不同的水域位置,有着不同的魚羣密度。那麼一旦釣點選擇錯誤,哪怕窩料再好、餌料再佳,短時間也很難聚集到魚,鈎餌入水後,無魚咬鈎也正常。

比如:好的釣點是“兵家必爭之地”,筆者在聊城西新河野釣,大橋的西側可有個鏵尖,是釣友爭搶的釣位,同樣的時間、餌料,在鏵尖位置魚口連連,甚至連竿。鏵尖再往西走10米的位置,在垂釣常常空軍。

解決方法:確認不是垂釣技術的問題,觀察周圍其他釣友是否有魚上鈎,如果有,果斷更換釣位;如果沒有,再原釣點釣遠、釣淺嘗試一下,然後再更換釣位。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6、氣壓極低、溶氧量不足:魚對水體裏的溶氧量敏感,喜歡在溶氧豐富的水層遊動,颳風時喜歡逆着風遊動,便是這個原因。如果遇到連續的陰天,水體的溶氧量減少,魚活性降低、覓食不積極,嚴重些甚至出席浮漂的現象,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垂釣還是採用的釣底,則會有魚不吃餌的情況。

解決方法:水體缺氧,魚會上浮,而魚的覓食不積極,將原來的釣底改為釣浮,同時提高餌料的味型、適口性,在嘗試一下;如果依然不行,則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再次垂釣。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寫在後面

河裏有魚,卻不吃餌,筆者從強力因素導致的魚不吃餌,正如前文所説,這並非因垂釣方式的不對所引起的,通常是魚的問題所致,那麼再揚竿等魚吃餌,有一定的難度。而垂釣方式可能不準確,致使魚不能吃餌或吃不到餌料,那麼經過調整垂釣方法,會起到一定的效果。所以作為一名釣魚人,對水情、魚情的判斷有一定的瞭解,會提高垂釣效率,少做無用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3 字。

轉載請註明: 野釣河裏魚真多,就是不吃餌,有些情況就是釣魚人自己造成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