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少年在家門口“觸摸”科創
讓青少年接受科創教育,一共需要幾步?在很多家長看來,必須把孩子送到學校、專業培訓機構才算“夠格”的科創教育。而今後5年,上海9-35歲的青少年在離家步行一刻鐘距離的“創新實驗室”,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課程與活動,還能成為“主理人”,把創意和知識傳遞給大家。
為把創新“舞台”儘可能搬到更多青少年身邊,團上海市委於2021年啓動了《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事項“上海青少年‘活力創城’五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包括“一個創新學院、兩個工作品牌、X個示範區域”和“青創指數”監測體系,將通過物理空間改造、創新氛圍營造、創新課程研發、創新資源整合等方式綜合推進,讓創新的種子在更多青少年心裏生根發芽。
青少年創新創業,還差“最後一公里”
一年級小朋友的媽媽林喆住在一個周邊有三四所小學的社區,她發現“雙減”之後,在放學後、節假日怎樣安置孩子,怎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成了家長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林喆有十幾年人力資源工作經驗,在她看來,年輕人進入職業生涯之後,學歷與專業會被弱化,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而這些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她期待社區周邊有一個地方,既能託管孩子,又能讓孩子認識各年齡層的朋友、參與社區事務,無形中鍛鍊創意思維和綜合素質。
通過參與創設社會企業“WEable青年創新”,林喆的期待正在成為現實。WEable青年創新由全國首個公益孵化器“恩派公益”發起,通過舉辦“3小時極速創新”工作坊、創新大賽,提供線上線下培訓課程,鏈接企業資源等為高校大學生、社區青少年等賦能。
青少年從事創新創業有哪些痛點?林喆從工作經驗中總結出幾個方面:“很多大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創新創造,但他們有的只掌握專業知識,不知道怎樣將知識轉化為產品或服務;有的想到了好點子,卻沒有現成、具體的方法來實現;還有的寫完項目方案之後,由於缺人、缺資源難以將項目落地。”
近日,團上海市委在上海團校成立了上海青少年創新學院,創新學院將作為匯聚資源的平台和樞紐,把WEable等社創、文創、科創組織,以及各委辦、企業的力量集合起來,賦能全上海有志於創新創造的青少年。
團市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創新學院以培養青少年的創意力、共創力、行動力為主旨,將打造一個開放、共享、共促的青少年創新支持體系,由委辦提供政策支撐,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社會組織等提供課程、體驗服務,街鎮、園區等提供“毛細血管”般的實戰場景——家門口和單位旁的“創新實驗室”,承載資源、輻射周邊青少年,打通普惠型、混齡化創新教育的“最後一公里”。
在青少年“家門口”建設“創新實驗室”
在長寧區新華路街道和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兩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上海青少年創新實驗室”已落地。新華路街道是上海“社區更新”的典型案例,社會組織大魚社區營造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大魚營造”)通過硬件改造,以及舉辦公益市集、藝術表演、主題討論等方式,讓居民與社區建立深層次連接,引導青少年主動參與社區生活與社區治理。
大魚營造創始人何嘉説,他的團隊正在探索打造“青年創新據點”,通過組建“創新合作社”“美好社區集合店”,邀請有經驗的創新導師共同孵化有想法、缺資源與夥伴的“斜槓青年”,讓更多青年能在社區探索事業與人生創新的可能性。
對大魚營造這樣的社會組織來説,成本上漲、經營困難是阻礙他們將創意落地的重要因素,而團上海市委的支持,將助他們“一臂之力”。
得益於此,大魚營造團隊在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街道虹仙小區打造“閒下來合作社”。其負責人張歡是一名95後青年,兩年多前,她的團隊與區民防辦等部門合作,在居民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把小區裏閒置多年的防空洞改造成36個功能各異的獨立空間,向全年齡居民開放“主理人”申請,可用於親子育兒、遊戲手作、二手市集等。
張歡發現,相比於家長,少年兒童對參與社區活動有更濃厚的興趣。“閒下來合作社”裏,六年級學生小袁開設了“小袁棋社”,在空閒時“擺攤”與來訪者下五子棋,下一局收兩元錢,雖然贏得少輸得多,但他樂在其中;和小袁同年級的3個女孩主理“星月堂”空間,來訪者花兩三塊錢就可觀賞20分鐘的“自創”歌舞表演等。
最近,“閒下來合作社”新入駐了兩個科創類工作室,一個是在上海為國際學校提供STEAM課程的組織,將定期舉辦面向青少年的機器人、編程課程;另一個是環保組織,將舉行工作坊,介紹在上海回收和利用塑料的新途徑。
“在‘雙減’背景下,社區可以為親子家庭提供所需的陪伴功能和美育、體育、科創小課程。”張歡説,“如果家長能信任社區、更多年輕人能參與進來,社區營造就會形成良性循環,我們期待政府部門能進行自上而下的引導,促進青年積極參與社區生活。”
青少年科創“發燒友”有了自己的基地
在浦東新區某小學有一個這樣的男孩:被媽媽形容“不愛學習”,在課堂上調皮搗蛋、拒絕與人合作。2019年,他媽媽抱着“託管”的心態,幫他報名參加了張江國際青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以下簡稱“雙創基地”)的科創特色愛心暑託班。
在一堂“淨水實驗課”上,老師挖掘出他的隱藏優點:對做實驗感興趣、動手能力強。在老師的引導下,他的團隊配合能力、自信心有了提升,還成了雙創基地的“忠實粉絲”。
在浦東新區,雙創基地是一個聯合了全市優質科研院所、科技場館和頭部企業夥伴的平台,能夠在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課程、體驗與服務,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雙創基地主任林安都告訴記者,中小學校的科創課題資源參差不齊,強校的教師團隊能力強大、獲獎多;而在弱校,一個科技老師要服務幾千名學生。為讓孩子們能接受普惠型的科創教育,雙創基地為學校提供零基礎、科普類的課程和高階類科創課程,併為學生提供參與職業體驗、社會考察、創新類比賽的渠道。
林安都舉例説,張江科學城附近有一所科技教育能力較弱的中學,雙創基地團隊幫學校打造了適合各年級學生的AI智慧園藝特色課程,很受孩子們歡迎。最近,該課題還入選了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的全國校園AI特色課題項目,將在全國複製推廣。
在團上海市委出台“活力創城”五年行動計劃的背景下,浦東新區團組織出台了浦東打造“科創活力生態圈”計劃,雙創基地作為計劃落地的重要抓手,正在“鏈接”更多的委辦、社區、學校、企業等主體,以惠及全市更多的中小學生。
未來,浦東新區將建設一批旨在激發青少年創新思維的“夢創工坊”青年中心、小小創客實驗室等物理空間,繼續舉辦多元化的青創論壇、青創賽事、青創培訓等活動,為青少年科創“發燒友”提供更多互動交流、資源分享的平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