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的榮耀與荊棘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的葬禮於今天舉行,遵其生前遺囑,葬禮將盡量從簡。遺體將從温莎城堡中移出送往聖喬治教堂,皇家海軍、皇家海軍陸戰隊、蘇格蘭第四營皇家軍團、皇家空軍、禮儀保鏢和温莎軍事騎士團等代表都將在這條路線上列隊致敬。
這場舉國矚目的葬禮將通過電視向全英國實況轉播,但因為疫情,英國目前只允許最多30人蔘加葬禮,因此整個葬禮將會盡量控制在女王及其親屬之間舉行。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1年4月9日,英國倫敦,英國白金漢宮發表聲明稱,菲利普親王去世,享年99歲。民眾聚集在白金漢宮前,獻花並悼念菲利普親王的離世。
看到菲利普親王去世的突發新聞時,腦海裏浮現的卻是今年2月,查爾斯王子去醫院探望父親後,隔着車窗玻璃被拍到的那含淚的雙眼。
即使是被簡單統稱為“王夫”,也不過是一個沒超過百歲的被深愛的父親;即使是第一順位要繼承英國王位的72歲王子,也不過是一個失去父親的兒子。
從愛情童話到政治正劇
4月9日午時,英媒各大網站首頁突然齊發頭條,因為英國白金漢宮宣佈,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在温莎城堡安詳離世,享年99歲。
長達八天的國喪期就此拉開序幕。
圍繞菲利普親王的個人評價,英國媒體比較剋制地“為死者諱”,基本聚焦於他在過去的74年裏如何陪伴女王,為國家盡責,以及親王對英國公益事業的貢獻。出生在希臘科孚島的菲利普親王同時具有希臘和丹麥雙重王族的身份,母親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愛麗絲公主。因為政變,隨父母流亡的他輾轉法國、德國,最後被送到英國接受教育,並於18歲那年進入達特茅斯海軍學院學習。
18歲的熱血,命定了親王的一生。那年,他代表學院接待來訪的英國皇室,第一次見到13歲的伊麗莎白公主,開啓了一生的愛戀,職業生涯也隨後開啓——21歲成為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最年輕的大尉級別的軍艦指揮官之一。而在96歲的高齡宣佈退出皇室工作的他,最後一次活動是參與皇家海軍陸戰隊在倫敦的慈善遊行。
憑藉二戰期間的服役,菲利普最終獲得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許婚,婚姻的對象正是八年前開始成為筆友的伊麗莎白公主。他們1947年7月訂婚,11月結婚,第二年11月,長子查爾斯出生;兩年後,女兒安妮公主出生。這對愛情中人以快節奏為這場公主與王子的愛戀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然而世事如棋,1952年喬治六世突然去世,伊麗莎白正式即位成為了英國女王以及整個英聯邦的元首。一直驕傲於自己的海軍軍旅生涯、本來有可能前途無量的前海軍軍官菲利普跪在女王腳下,如同他宣誓一生效忠女王那樣,開始了陪伴和守護女王的“全職王夫”的漫長生涯,愛情童話瞬時變成了政治正劇。
王室之光
2017年,菲利普親王正式宣佈退休,告別了自己承擔了65年的皇室公職,此後只以女王丈夫的身份陪伴女王出行。幾乎所有的媒體以及各國政要都一致評價菲利普親王終生致力於公共服務,是女王的支柱。8年前,我尊敬的博導、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傳播學教授科林·斯巴克斯曾不無暗諷地問我為什麼會喜歡女王。我很是認真地説:“我敬佩她,因為她把她的職業做到了極致。”據白金漢宮統計,菲利普親王一生單獨完成海外訪問637次,發表演説超過5000次,還是780多個社會組織的贊助人、主席或成員,70年來單獨出席過22219次皇室公務活動。而女王更是被公認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事務。
女王和親王的故事,其實只有他倆自己清楚。但菲利普從來不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影子:他如此喜歡自己的母校,曾不顧女王反對,打破皇家傳統把查爾斯送入戈登斯通寄宿學校,而查爾斯因為這一經歷,曾直言不諱“厭惡”這個學校,畢竟他的個性沒有父親那麼堅韌與強悍。即使父子之間因此而有隔閡,但因為親王從小離鄉背井、痛失家人的經歷,他對家庭和感情的重視仍然在各種危機時刻挽救王室於一瞬。戴安娜王妃因車禍去世後,雖然王室不方便表態,但菲利普親王毅然帶着查爾斯和威廉、哈里扶棺柩,皇室最重要的祖孫三代四個男人素服沉顏,送別已經不是王室中人的至親,這一畫面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裏,至今仍是王室之光。
至於那個13歲就與未來伴侶鴻雁往來的伊麗莎白,曾多次表示菲利普是她的支柱,並稱他的離去“就像是在生命裏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洞”。正如《菲利普和伊麗莎白:王室婚姻的肖像》一書所描述的:女王夫婦能在愛情與權力間找到平衡。一個在公共場合只能向妻子鞠躬並尊稱其為“陛下”,走路時永遠只能走在妻子後面的海軍軍官和王子,私底下卻像王室傳記家評論過的那樣,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把女王當成普通女人來看的人。伊麗莎白女王的座右銘是“永不抱怨,永不解釋”,而菲利普親王的座右銘則是“忍耐,閉嘴,繼續前行”。前者一如既往地優雅從容,後者則簡單低調,但夫妻兩人同樣的堅定執着。
但就是這個很多時候口無遮攔地説出帶有“政治不正確”笑話的丈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拒絕重返醫院治療,只希望最後時光能與一生摯愛——他的“莉莉貝特”(他給女王的暱稱)一起度過。
保皇還是廢皇,這是個問題
在温莎城堡腳下的泰晤士河水面,無分春夏,聚滿了雪白的天鵝,它們旁若無人地徜徉,優雅的身姿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讓人流連忘返。
如此美麗的天鵝,在英國卻與皇權相連。
12世紀的英國國王曾下令,國境內所有的天鵝歸王室所有,並揭開了每年一度的“清點天鵝”活動。如今,女王陛下的天鵝據説已經超過3萬隻,而獵殺天鵝就是觸犯法律。除了天鵝,英國海域境內的海豚等海洋生物也全都歸女王所有。
很難想象,在21世紀的今天,英國君主制在全世界尚有如此的影響。從1689年頒佈《權利法案》後,英國正式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英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議會,而王室不再擁有統治國家的權力。但對傳統貴族的仰慕和精英文化的擁躉,使得英王室一直被蒙上了鑽石點綴般的面紗,至今仍熠熠生輝。
雖然歐洲數國都保留了君主制,但最早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英國王室影響力毫無疑問位居其首,更何況英女王同時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的法定元首,以及54個主權國家自願組成的英聯邦元首。
即使“擁有全球影響力”的王室應該被英國人引以為傲,但年輕一代似乎更多地對歷史和傳承持反思態度。我的兩個00後女兒就都不關注菲利普親王或者王室新聞,或者説,她們認為只需要知道有什麼新聞發生就夠了,但不會追着去看各種細節和八卦。在她們的心目中,王室眾人無非是一種職業,而且這職業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和可供學習參考的價值,所以她們自認為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不需要分給王室。當然,菲利普親王去世的第二天,大女兒收到了“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的羣發郵件,代表全英65年來參加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的600萬年輕人,感謝愛丁堡公爵在激勵年輕人的全面發展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親王自己是體育愛好者,又在部隊服過役,參加過很多體育活動的女兒們至今也認為,要想獲得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的金獎挑戰性極強。“但,我們還是覺得不應該有王室,英國應該改革。”兩個女兒互相擊掌同意,挑釁地看着她們認為“保守”的媽媽。
她們這樣的觀點,在英國年輕人裏大行其道——新一代人更認同共和或者公平和平等的觀念。但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羣中,擁護女王、願意保持現狀的英國人卻大有人在。二戰後出生的這一代人確實可以被歸為保守一代,但因為重承諾、求和平,他們更會視女王為其精神領袖,而不僅僅是王室的象徵,因為他們也要求自己為國家數十年如一日地盡責盡職。在戰後重建所有秩序的歲月裏,這一代英國人更多地視女王和親王如同平輩,而視查爾斯和哈里如同家中長不大的晚輩,所以對後者有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前不久,哈里王子和妻子梅根退出王室後,在美國接受公開採訪曝出梅根和孩子因黑人血統而貌似受到王室歧視,此事迅速發酵,英國王室形象再次蒙上陰影。加、澳等很多政要與民眾紛紛表示希望脱離英聯邦,美國部分人更是要求廢除君主制的“急先鋒”。美國進步派雜誌《In These Times》撰稿人漢密爾頓·諾蘭在《紐約時報》甚至發表專欄文章《打倒英國君主制》:“王室完全是一個更扭曲的東西——好像把布什一家、卡戴珊一家和法威爾一家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珠光寶氣的帶準宗教性質的崇拜名流的邪教,再添上一筆振奮人心的帝國主義色彩。王室除了象徵着對不平等致以的最高敬意之外,還能是什麼呢?一小撮人不是基於道德價值,而是基於遺傳的偶然性,享受着從公共資金中榨取來的數百萬美元,並被當作煽情的民族主義英雄來崇拜,換來的僅僅是他們‘賞心悦目地公開亮相’的職責,而這個工作他們做得也是譭譽參半。”
反對王室的還有英國自由派知識分子以及左翼大報。《衞報》首當其衝向國家媒體BBC開火,諷刺其為“保皇”,BBC則辯稱這是為所有繳納電視執照費的英國公眾提供有價值服務的職責所在。英國民眾長久以來非常關注王室事務,比如女王母親2002年去世時,十多萬民眾自願去向遺體告別,並有超過100萬的民眾在葬禮日肅立街道兩旁送別,超千萬人觀看電視直播。BBC曾宣稱“英國王室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擁有全球影響力的王室,菲利普親王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名人”,這也正是BBC非常重視王室新聞報道的主因。
“如果有人覺得君主制度的存在是為了君主本身的利益,那完全是一種誤解。因為並非如此。它理應是為了國民的利益而存在,如果任何國家在任何時候覺得該制度是不可接受的,那麼就讓他們來改變吧。”這句話是1969年菲利普親王的觀點,而女王和王夫也正是這樣來看待坐在王位上的責任和義務的。
八卦與陰謀
菲利普親王的去世最近再次引爆了近年來獲獎無數並大受追捧的英劇《王冠》,這部劇無疑為大眾持續關注英王室不斷添磚加瓦。
名人自然離不開八卦和陰謀論,英國王室更是八卦和陰謀論的天然發源地,比如源於英國八卦媒體的“風流王夫與32個情婦”之類捕風捉影的獵奇文章。先不説至今沒有一張圖片有實證菲利普親王與哪位女性有過密的行為,單説這後面暗隱的那種“男王后”肯定要通過對女性的風流來重振雄風的男權心理,其心可誅。
縱觀下來,英國以外的大多數人基本上都能在看緋聞的吃瓜羣眾和暗地裏欽羨皇家童話的平民角色裏自由轉換。即使是不特別關注英國的人也能隨口説出過去近百年來英國最著名的“大瓜”:愛美女不愛江山的愛德華八世為娶二婚的美國女性辛普森退位,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多年各自冷戰出軌最後離婚,戴妃因車禍香消玉殞,哈里王子和妻子梅根對美國媒體吐槽其受到英王室歧視。英國王室的複雜性也因為這些王族中人不同的個性,而使得民眾或擁護或反對,也因此有着更深厚和多元的考量。
在現實中,即使英國王室在過去數十年裏爆出層出不窮的風流韻事和醜聞,從查爾斯與卡米拉的藕斷絲連到戴安娜車禍的陰謀論,從安德魯王子因性醜聞被停止履行公職到哈里梅根被取消王室職責,王室機器總會不留情面地碾壓一切不合規矩的個性。另一方面,王室似乎也在逐漸與時俱進地改變——即使梅根控訴王室成員歧視她的黑人身份,但她仍然很平順地憑二婚身份嫁入皇家;而在20世紀70年代,卡米拉就是因為已婚而敗給了純潔的戴安娜。即使2005年卡米拉終於嫁給了查爾斯,但女王直到7年後才正式接受卡米拉,允許她在公開場合坐在自己身邊。孫輩這一代裏,唯一沒有上過大學的哈里其實是女王最疼愛的孫子,當年女王不僅為他跟梅根的婚禮開綠燈,連這次菲利普親王的葬禮也特許所有王室成員着黑色便裝,而不是傳統的軍裝,只因為哈里已經被取消了之前因為皇室身份而得到的所有名譽軍銜——女王不希望看到哈里因為成為葬禮上唯一一個不穿軍裝的男性而尷尬。但在原則問題上,女王則毫不退讓:去年11月哈里梅根夫婦本來要參加每年一度的“陣亡將士紀念日”,但女王直接下令,不行。之前,梅根相中的皇冠因為是俄羅斯製作的,也被女王下令換掉。
雖然英國王室一直在進行各種改革,但世界各國民眾對王室的興趣卻從未減弱。從11年前走紅的《唐頓莊園》到《王冠》再到《布里奇頓》,英劇中虛構的貴族角色們在富麗堂皇的環境裏演繹着一幕幕悲歡離合,正在成為民眾的新“春藥”。即使是那些衝鋒在前、要求廢除王室的人們,也仍然在自己的客廳裏津津有味地追逐着成人的貴族童話。
而這一場場追逐裏面,最清醒的倒是以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在伊麗莎白登基前夕,皇家指定珠寶商Garrard曾經重新調整了皇冠,包括縮小頭圍尺寸等,確保1.06公斤的皇冠適合女王。類似的調整還有一次——之前,英王愛德華七世曾相中一款2.23公斤的皇冠,但後來還是佩戴了重量更輕的王冠,以助其從闌尾炎中康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裏改造的這句西方諺語,確實很精準地形容了英國王室及其所必須擔當的國之大義。
本版文/李爽
責任編輯:鮑一凡_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