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減”精神挺進高中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經典

勞動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生需掌握1-3項運動技能、1-2項藝術技能,嚴禁高三上學期結束前結課備考,升學率不與教師評先評優掛鈎……

文丨記者張靜 

2021年6月1日,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操場上,高三年級學生在開展拔河比賽(張愛林/攝)

“雙減”政策落地一學期,新一輪教育改革開始向高中階段發力。

勞動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生需掌握1-3項運動技能、1-2項藝術技能,嚴禁高三上學期結束前結課備考,升學率不與教師評先評優掛鈎……

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着力克服普通高中辦學中“唯分數、唯升學”傾向,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

此前,北京市教委要求線上教育培訓機構停止銷售所有高中階段寒假課程並清理退還學費,引起社會關注。近半年,“雙減”工作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展開,北京市教委這次下架高中線上學科類培訓課程,在全國來看尚屬首個專門指向高中階段的改革措施。

2月8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佈了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各地落實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要求,需嚴格參照義務教育階段執行的政策。

與義務教育階段不同,高中階段直接對應高考,被家長普遍認為是孩子學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時期。老師的教學方式、課業難度、授課速度與初中相比有較大差異,很多學校在高二下學期就完成了新知識的學習,整個高三全年用來複習刷題,準備高考。

教育部《指南》和北京市教委新動作再次表明,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構建健康教育生態的決心。

新政重在糾偏

“出台《指南》是為了解決高中辦學質量評價的一些突出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在評價導向上,存在單純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評價辦學質量的傾向;評價內容上,存在重知識灌輸、輕實踐能力培養的現象;在評價方式上,存在重結果評價、輕過程評價的問題,迫切需要健全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辦學質量評價體系。

因此,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成了當務之急。《指南》的出台,也再次釐清了高中的辦學理念與方向。

這位負責人透露,《指南》特別強調要堅持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並把“正確處理考試升學與發展素質教育的關係,將高考升學率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結果之一,不給年級、班級、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不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掛鈎,不公佈、不宣傳、不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作為重要考查要點,這有利於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引領全社會樹立科學教育理念,為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這樣的評價指南,對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也能起到引導作用。

多年來,高中生一週只休半天,一天睡不到6小時已成為普遍現象。教育功利主義在高中層面體現更為突出。高考升學成為學校和家長的唯一奮鬥目標,家長們爭相報各種高考輔導班、衝刺班,學生從高一開始就進入補課、刷題狀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重視,高中教育越來越偏離立德樹人方向。

作為教育的主戰場,很多體制內高中學校的課程與作業存在嚴重問題。據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魏文鋒分析,傳統的普通高中課程中“德智體美勞”教育嚴重割裂,藝體課、德育課普遍存在未開足開齊現象,違背了五育並舉的宗旨,個性化特色課程體系構建不力,作業體系不合理,書面性作業佔比較大。

可以説,《指南》的發佈是一次針對高中教育的糾偏。

禁止超前教學

《指南》從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髮展等5個方面明確了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的評價標準,細化了18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要求各地依據所轄縣數、學校數和工作需要,以3-5年為週期,實現對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的全覆蓋。

從前全國各地高中普遍存在的高二學完知識點、高三整年複習的超前教學進度被明令禁止,《指南》要求高中必須按照教學大綱授課,不能隨便修改進度,不允許學校在高三上半學期結束前就進入“衝刺複習”階段。同時,高校在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進行集中補課的行為也被叫停。

在選科方面,避免讓選考走向功利化,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指南》提出要完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制定選課走班指南,積極開發選課排課信息系統,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益;高一年級起根據學校選修課程開展選課走班,高二年級起根據學生選考科目開展選課走班。

“雙減”背景下,普通高中應更加註重課堂教學質量。魏文峯説,要把課程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基於核心素養目標,把握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科課程之間知識內容的相互呼應,找準融合點,防止簡單交叉重複。在作業設計上打破學科壁壘,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通過這些舉措,構建滿足所有學生、部分學生和個別學生的不同層次特色課程體系。

根據《指南》,教師要從關注“怎麼教”轉向關注“怎麼學”,使學生愛上學校課程,在課堂上都能聽懂學會,從而減少家庭作業負擔,減輕參加校外培訓輔導力度。

“超級高中”需根治

輿論評價,以《指南》去衡量中國現有的高中,一些以拼分數和升學率帶動整個地區升學競爭的“超級高中”恐怕很難合格。

以升學率甚至清北率為賣點、跨地區掐尖招生、高薪挖師資、超大規模招生、違規開設復讀班、縱容人籍分離的“學籍空掛”……近些年,“超級高中”打造升學政績的招數經常引發社會爭議。

什麼是“超級高中”?教育部規定高中每個年級不超過1000人,三個年級不超過3000人,而不少“超級高中”每個年級3000人,全校上萬學生,辦學規模嚴重超標。

“超級高中”通常採用所謂“軍事化管理”模式,學生早上5:30起牀,晚上23:00就寢,中間所有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作息計劃以分鐘為單位。

學生每天學科學習時間超過15小時,日測、周測、月考、模擬考、期中期末考輪番轟炸,動態排名並公佈,學生神經高度緊張,沒有任何業餘時間,也不能發展個人興趣愛好。

2013年2月,作為“超級高中”龍頭的衡水中學與河北泰華房地產公司共同投資,成立民辦衡水市第一中學。此後,“衡水模式”輸出加快速度,與各地地產商、學校、教育培訓機構合作成立的“衡水”分校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衡水系”在全國14個省份成立了“民辦衡水中學”或“衡水分校”。

在一些省份,“超級高中”違規跨地區吸引生源,對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到了負面作用。

2021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堅決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防止縣中生源過度流失,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工作要點中,對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也指明瞭方向:實施“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啓動實施縣中託管幫扶工程。加快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以強化特色引領高中學校健康發展,嚴格落實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政策。

《指南》提到,把“落實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政策”作為重要考查要點,切實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政策,並向薄弱學校傾斜,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新文件發佈,能否落到實處是關鍵。“‘超級高中’違規招生、違規辦學背後,都有當地的默許和支持。”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瞭望東方週刊》説。

熊丙奇分析,國家規定,公辦高中不能舉辦復讀班,但公辦高中卻可以辦一所民辦高中,再以民辦高中身份對外招復讀生,這顯然是鑽空子的辦法,但得到了一些地方的默許。地方之所以如此,一是為了提高當地的高中升學率,尤其是名校率、清北率;二是從中獲得經營收入,減少對高中教育的撥款,甚至期望“超級高中”的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搞所謂的“教育經濟”。

因此,落實《指南》,應拿出“雙減”治理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決心,以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作為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發展職責的基本要求,建立督導機制。“有必要確定一個簡單而現實的目標,即實施《指南》後,各地不能還有所謂的‘超級高中’,要下力氣建設好縣中,實現省域內高中資源的相對均衡配置。”熊丙奇説。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