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的名義陪伴每個學生成長 ——記濱城區第三中學教師張春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盧志強 張鵬 通訊員 張志剛 王召友 濱州報道

“老師,早上好!”“你好,加油,老師看好你。”……每天清晨,在濱城三中初三一班的門口,班主任張春波和每個同學打着招呼,給即將中考的“孩子”們加油打氣。

比學生提前十分鐘到校,晚十分鐘離校,這是張春波給自己定的“規矩”,30多年從未改變。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自參加工作後,張春波就把陶行知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心裏。

“要想教育好學生,就要先愛每個學生,和他們做朋友,真正融入他們,這樣的教育才有温度。”説起這麼多年的教育心得,掛在張春波嘴邊最多的就是“愛”的教育。

親師才能信道。有着20多年班主任經驗的張春波,在做好教學的同時,總是非常細心的觀察着每個學生的變化和成長。

當發現有的學生在早晨容易出現低血糖,她就養成了隨身攜帶糖塊的習慣;為避免有的女生因突如其來的生理期而產生尷尬,她在辦公室準備了衞生巾……像這樣的“小事”,對張春波而言早已“習以為常”。

這些正是她“愛的教育”的體現。

愛生如愛子的班級管理,讓張春波和每個學生產生了極大地“共鳴”,她的課成了最受學生喜歡的課。

為了讓學生喜歡上自己道德與法治課,張春波每堂課都要“花點心思”。認真研究課程、書寫教案,對於獲得過眾多教學榮譽的資深教師張春波,每次上課都和第一次上講台一樣神采飛揚、激情高漲。

在張春波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拘泥由刻板的説教,學生的“主導”與“主動”有機地統一於課堂教學實踐中,從而激發出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與交流,形成了深入淺出、寓教於樂、開放民主的教學風格。

以愛的名義陪伴每個學生成長 ——記濱城區第三中學教師張春波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是2016級10班學生畢業時給張春波的留言,至今讓張春波仍然記憶猶新。

“我的學生獲得過全國青少年普法活動濱州市第一名;濱城區中考狀元;濱州市青少年運動會1500米和3000米冠軍;山東省“新時代好少年”……説起自己的學生,張春波是滿滿的驕傲,如數家珍。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張春波看來,教師必須先豐富自己,才能將所學豐富學生的世界。

雖然年過半百,但是張春波依然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珍視每次培訓學習的機會,並不斷把學到的先進理念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同時,她還堅持寫教育隨筆、教後札記,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先後在《山東教育》、《新課程》、《中學政史地》和《中小學教育》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在提升自己的同時,身為學科教研組組長的張春波還非常重視團隊建設,定期組織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聽評課活動,學習交流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了年輕教師的成長。

在學校,張春波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她多次為災區和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經常到兒童福利院和養老院走訪慰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着身邊的每個人。

以愛的名義陪伴每個學生成長 ——記濱城區第三中學教師張春波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張春波多次獲得濱城區優質課評選一等獎和全國“一師一優”電教課評選一等獎,還數次執教濱城區教學視導反饋觀摩課;被濱城區委、區政府授予“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她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濱州市優秀班集體。

家長和同事們都説,遇到張春波這樣的老師,是學生們的幸運,而她卻總是説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有學生的陪伴,一轉角,又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以愛的名義陪伴每個學生成長 ——記濱城區第三中學教師張春波

聽着琅琅的讀書聲,走在乾淨美麗的校園裏,這是她最幸福和滿足的時刻。

從青絲到白髮,孜孜不倦為師路,矢志不渝教書人,張春波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繼續奉獻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6 字。

轉載請註明: 以愛的名義陪伴每個學生成長 ——記濱城區第三中學教師張春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