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近年來,隨着綜藝節目的爆火,一些文化名人也開始參加綜藝,除了提高曝光度,也可以科普一些知識,傳播文化素養。比如《百家講壇》的易中天,《中國詩詞大會》的王立羣,還有《奇葩説》的高曉松等等。其中高曉松不僅參加綜藝,自己也製作科普文化類的視頻節目——《曉説》。
他在節目裏會提到很多新奇的觀點,甚至有的觀點和我們的日常認知大相徑庭。曾經就在節目裏説過''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真的有他説的那麼差嗎?
還是他自己明明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還是要這麼説呢?下面就來説一下高曉松其人其事和明朝的綜合情況。
一個逆勢而走的文藝青年
1969年,高曉松出生於北京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皆是清華大學畢業。童年在上海,高中就讀於北京四中,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北大清華。毫無疑問他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都非常優秀。
1988年,他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開始了大學生活。在大學期間,他和一些朋友組成''青銅器樂隊'',其中就有後來唱《同桌的你》紅遍大江南北的老狼。暑假期間,他在廈門大學的''校中村''完成了《同桌的你》的初稿。
大三的時候他對於音樂、文學等藝術領域的狂熱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的本專業電子工程,當時高校學習因為各種原因退學的很多,他便從清華退學了。這個決定當時十分大膽,相當於自毀前程。
因為文藝對於謀生來説始終是不確定性的,而當時的無線電技術畢業是大有可為的待遇我們國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基調來説自然沒得説。他勇氣可嘉,可是實力就不那麼強了。他在考北電導演系研究生的時候不幸落榜。
所幸的是,他那個時候並沒有放棄,考試結束後他進入亞洲電視藝術中心當編導,期間給很多歌手拍攝了mv。後來又給不少歌手出過單曲。自己也參與過一些音樂節目。
2011年,他開始執導電影《大武生》,並創作了主題曲《如夢令》。2012年,開始製作的自己的脱口秀節目《曉説》。2013年,他擔任了《漢字英雄》的節目評委。並監製電影《同桌的你》2014年,與台灣的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一起擔任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説》的評委。
在《曉説》中,他在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做了很多標新立異的論點和説法,其中有一個是明朝是一個很差的朝代,堪稱三無,沒明君,沒名將,沒文士。由於過多的非主流解讀,《曉説》被停播了。那明朝究竟是什麼樣的。
明朝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
公元1368年,一個叫朱元璋的農民建立了大明王朝。這個朝代的前身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元朝的統治者把人分為四等,漢族人民和南方的漢族人是被認為末等的。因為蒙古軍事力量的強大和野蠻統治,漢族人民忍氣吞聲,備受奴役和壓迫。
朱元璋重拾漢族的民族尊嚴,驅除韃虜,又開創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不可謂不偉大。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己説過:我本來就是一介草民,治理天下對我來説沒什麼用!
後又經明朝歷代君主的努力,於外,不再擔心戰爭,不用擔心北方遊牧民族以及海外倭寇重回中原肆意掠奪;於內,繼續發展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甚至在明朝中後期出現了史學家説提到的資本主義萌芽。這個朝代有一定的作為和意義,絕不是一無是處。
作為一個可以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朝代,它的商品經濟在當時的全球來看,首屈一指。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麼它的文化自然也不會差。綜合國力的強盛,肯定離不開明君的領導,名士和名將更不會沒有。那麼明朝的這三類人才又是怎樣的呢?
明朝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嗎?
説起明朝的皇帝,確實是各式各樣的都有。有收復河山、一統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有主持編修《永樂大典》,驅逐元朝遺禍的朱棣;有施行仁政、廢除人殉的明仁宗朱高熾;也有勤於政事、勵精圖治的明孝宗朱佑樘;
當然在漫長的繼承過程中會有開設豹房,不修政事的明武宗朱厚照,也會有無心政務,只幹木活的明熹宗朱由校...但是,無明君這個説法肯定是很荒謬的。不能因為明朝有一些不務正業的皇帝就以偏概全。
那麼,明朝有名將嗎?我們都知道一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故事。戚繼光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自明朝初年就在我國沿海地區興風作浪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受侵害。
後來又被派往北方,抵抗北方蒙古軍隊的入侵,不僅保衞了北方邊境的安定,而且促進了漢蒙各族的和平相處。他不僅寫出了《紀效新書》這樣對後來軍事具有指導意義的創新之作,還自創了''鴛鴦陣''、''車營''這種實戰作用發揮很大的作戰方式。v
至於名士,那就更多了。首推創立了陽明心學的王陽明。他提出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不僅發展和豐富了儒家思想,而且成為了明朝中晚期的學術主流,更為人所知的是,他還是個軍事家和文學家,一個既是名將也是名士的代表人物。
除了王陽明以外,明朝還有主持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解縉,精通書畫又富有謀略的徐渭,花費數年親自實踐撰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在科技上突破前人著有《天工開物》的宋應星與掌握農業先進技術並著作《農政全書》的徐光啓(和外國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了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四大名著有三部都出自於明朝。明朝的文化和文人可謂不勝枚舉。
明朝前有隻重視軍事不重視經濟的元朝,後有頹敗的清朝。明朝對文人以及文化的態度已經相當寬容。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可能文化不繁榮呢?説明朝無名士豈不貽笑大方?
結語
自媒體時代的興起,讓更多人有了話語權,可以把自己的觀點更多地表達到大眾視野裏。由此也誕生了一大批''意見領袖''。但是,正如一位著名演員説過的一句話''正説不是胡説,改編不是胡編''。不能因為為了流量和標新立異就把早已深入人心地鐵論而不管不顧,一味地去胡編亂造,這樣會誤導青少年,讓他們認為事實好像就是他説的那樣。
如果明明知道事實還有昧着良心去説,那就是別有用心了。究其行為而言,和那些抗日''神劇''只有形式上的區別,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高曉松提出''明朝三無,無名士,無明君,無名將'',明顯罔顧事實,但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和別人不同,便在節目中侃侃而談,自然會讓人感覺十分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