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題,沒考“套路”考智識
每年高考,公眾討論最多的都是作文。有人調侃説,那是因為除了作文以外,家長們已經不會做數學、物理等科目的考題了。其實,高考作文備受關注,是因為出題風格和方向能看出這場選拔考試對莘莘學子的寫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價值判斷有什麼期望、有什麼側重。
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多題目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全國Ⅰ卷是閲讀材料寫作——鮑叔勸齊桓公任用曾想殺齊桓公的管仲,因為管仲有才;齊桓公果然重用管仲,鮑叔甘為其下,管仲盡心盡力,齊桓公終成一代霸主。作文題目是“你對哪個人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這道題,如果能結合春秋的歷史背景來寫,當然更好;但僅根據現成材料,也能對這三個人有基本的判斷:他們都是心懷天下、不計個人利益的古代仁君和賢臣,但各自又代表了不同的美德。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思考來寫,既可分析歷史人物的曲直,又可結合當代社會現實來談,闡述當今社會稀缺的是哪一種品質。這道題,發揮和講故事的餘地很大。
全國Ⅱ卷的話題,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與各國互相贈送救援物資,並把自己國家的優秀詩句隨救援物資一起傳播出去,表達互助友愛的樸素情感。題目要求考生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題,完成一篇演講稿。這道題要求學生們平時多關注新聞,不僅關注冰冷的信息,還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當初,新聞上的那些詩句曾讓我們感動,曾讓我們掉淚,是因為這種互助合作精神,就是人類得以在多次災難和瘟疫中走向文明的原因。這道作文題,既考驗邏輯和表達的能力,也考察學生們是否有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共情能力。
今年,估計很多人押題時就猜想今年會考疫情相關的作文題。事實上,全國新高考Ⅰ卷也與疫情相關——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抗疫又密切了人們的聯繫,要求寫“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這個題目,既考驗大家對新聞、時事的關注,也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平衡疫情當中的遠與近?太近,有傳播疫情風險;太遠,經濟活力受損,很多人生活無着。如何處理保全生命與顧全經濟之間的微妙關係,不同的國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這裏沒有完全正確的答案,只關乎你的價值判斷。放在作文中,則考驗一個年輕人是否有多維思考的敏感度。
北京卷,是從北斗的55顆衞星“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談起,聯繫現實談感想;天津卷,是“從走過2020年的春天,你對‘中國面孔’的新的思考和感悟。”上海卷最受好評,題目是“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着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個人與社會、個人與時代的關係,是複雜地關聯着的。比如,前通信大鱷諾基亞的倒掉、蘋果的崛起、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藉助WTO屹立於世界之林……這些變化中,既有時代的巨大推動力,又與決策者的魄力、智識密切相關,缺一不可。這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考生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閲讀、關注點,結合歷史、時事發揮自己的理解。這裏麪包含着哲學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可以寫得搖曳多姿。
我看了很多年的高考作文,這一屆的水平確實很高。以前有些被認為不太好的作文命題,是面向學生的,考驗的是學生掌握了哪些套路。而今年的很多作文命題,其議題是面向現代人的,考驗的是年輕人的整體智識和世界觀,它是一次對成人如何認識世界的選拔考驗。在這樣的作文篩選中能脱穎而出的年輕人,往往會有更成熟的思維。(侯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