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周孟琪:且耕且獲山大行,念茲在茲文人心

周孟琪,中共黨員,山東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曾任班級團支書、院學生會科技學術部部長、科研班主任;獲山東省優秀學生、省優秀畢業生、省十佳青年學生“政治佳”,山東大學自強之星、山東大學十佳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獲得國家獎學金3次、牛津大學暑期訪學一等獎學金,累計獲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 8項、校級獎項 40餘項。現已保研至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

自幼喜愛文學的周孟琪,從小學對《紅樓夢》愛不釋手。進入大學後在與文學終日相對中,周孟琪對自我的認知也愈加清晰:“我感興趣的不僅是作家、作品,還有文學的創作、文學的歷史……我所熱愛的,是文學本身。”學習於她,是一個探尋外界的過程,亦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

勤勉為徑,巧思做楫

在本科期間,周孟琪連續7個學期學分績點和綜合素質測評成績名列專業第一,優異的成績得益於她持之以恆的學習、鑽研。從大一開始,她就把老師列的長長書單上的書一本本地讀完,她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是一個喜歡記筆記的人,並且對筆記的要求特別高,平時上課我會用電腦做筆記,在課後整理編輯,編上目錄、頁碼,不同的標註使用不同的顏色,包括主標題副標題採用什麼字號都有自己的要求。”至於備考經驗,周孟琪談到除了老師講的重點之外,她會將本學期所有的課程內容系統地複習一遍。

勤學苦練固然重要,但周孟琪還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將自己平時精心整理的筆記打印成冊,再提煉為邏輯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知識框架,閲覽時從中聯想起相關知識點,既節省了時間,又有利於知識點的串聯。如此反覆,任憑內容繁雜,也能爛熟於心。“這時候,之前的筆記到反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已經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記憶模式。”周孟琪自信地説。不斷地理解、反覆地琢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勤”;將書本的知識擷精而凝慧,內化於己,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巧”。勤勉得以博觀,巧思得以約取,周孟琪正是做到了這兩點。

隨着學習不斷深入,周孟琪對漢語言文學的認知也不斷深化:“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學習漢語言文學就是看看小説、寫寫文章,還挺悠閒的。但其實漢語言文學學科,兼具人文性、思想性、理論性。學習漢語言文學,除了培養綜合感受之外,還是要構建一個理論框架,把它當成一門嚴謹的科學來看待。一定不要忽視對理論著作的閲讀,雖然晦澀,理論能讓你更好的去理解文學。”言語間增添的是一份恭敬嚴謹,不變的是一片赤誠之心。

且耕且獲,念茲在茲

“山東大學的學風真的很踏實,它不是跳脱張揚的,而是一種積澱的沉穩。尤其在中文專業,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山大中文的傳承,自己真的是非常榮幸。”周孟琪是在濟南長大的。小樹林裏,兒時的她在鳥兒悠然的啼鳴裏靜聽過書頁在指尖滑過的聲音,中學時她滿懷憧憬到中心校區參加了教學體驗活動,周孟琪對山大的熟悉由來已久。

大學四年她不僅成績拔尖,也很注重全面發展,積極參與學院和班級的活動,創辦支教團,赴牛津大學訪學,在科研立項與各種競賽中屢獲一等獎。周孟琪和同學們一起創立了“愛的三角”支教團,三年來50餘名學生參與支教,奔赴山東、山西、雲南等地的貧困村、少數民族村。支教之餘,她們儘可能地利用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傳播專業所學,用文筆書寫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用鏡頭來記錄孩子們充滿愛的笑容。支教團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通過寫支教日記,在公眾號和微博上宣傳等方式,引起更多人對支教地區孩子們的關注。

“這些都離不開學校和學院的培養。”這是她最深的感慨。且耕且獲,學校給予學子耕耘和成長的平台;念茲在茲,學子又對母校深懷感恩與眷戀。

為文之心,矢志不渝

山大以文史哲見長,人文的積澱經年而醇厚,歷久而彌芳。周孟琪認為大學四年的學習帶給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塑,而這個過程離不開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學術視野的開拓。“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每次給我的論文提的建議,都打開了我新的視野,還是自己的思維太狹窄了,這才驚覺其中別有一番天地。”周孟琪感嘆,“學校、專業帶給我太多的東西了。在這樣一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非常感謝遇見這些專業老師,是他們教會我們如何為文,如何做人。”

周孟琪談起文化傳播學院飽含深情:“我們學院真的是一個很有情懷的地方。我印象特別深刻,巴黎聖母院被燒的那一天,一位教外國文學的老師號召全學院學生重讀《巴黎聖母院》,於是在那一天,所有同學都捧起了《巴黎聖母院》。”這些青年人聚集起來,對心中共同的聖地——文學,用他們最常見卻又最獨特的方式致敬。書頁翕張間,一場無聲而盛大的儀式莊重進行,無聲,那是他們與文學相依相知的默契;盛大,那是他們對人文最聖潔虔誠的追求。而“他們”,便是周孟琪自豪而親切地稱呼着的——中文人

周孟琪希望自己走出校園之後,也能夠做到像老師寄語裏所期待的,去講真話,做真事,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中文人。

塵霧之微也能夠補益山海,熒燭之光也可以讓日月增輝。正如周孟琪所深深銘記的,她的老師曾説“文學,是無用之大用”。人文人文,以文化人,養獨立之思想,育自由之精神,正如春雨潤物無聲細,不經意間,幾處塞北雪澌,幾處江南凝綠。

因為疫情,2020年的畢業季有了些不同,但學校、學院儘量想出更豐富的形式來讓大家留存下畢業季的專屬感受,拍畢業視頻、寫畢業回憶錄……也引發了周孟琪的思索:“我會以最好的心態迎接未來。而且,這反而給了我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大學最重要的是什麼,讓我明白大學生活和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這何嘗不是大學教給我的一課。”這也許就是中文人對圓缺的獨特見解:月圓是畫,月缺是詩;要有情懷,更要有襟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6 字。

轉載請註明: 畢業季|周孟琪:且耕且獲山大行,念茲在茲文人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