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新探 | 上理工應屆畢業生甘立超:沒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有那麼多“沒想到”

大學生就業新探 | 上理工應屆畢業生甘立超:沒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有那麼多“沒想到”

“沒想到土木專業畢業生並不用像傳言的那樣在工地上搬磚打灰;沒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為母校造新校區;沒想到工地伙食不錯才上班一個月就長胖了……”上海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2023屆本科畢業生甘立超,説起自己的工作連用了好幾個“沒想到”。這名00後最近剛入職上海教育建設管理諮詢公司,第一份工作就是作為技術員,每天戴着安全帽、頂着烈日炙烤在母校上海理工大學的建設工地負責巡檢新建樓宇的施工和裝修情況,仔細排查安全隱患。

雖然甘立超在工地曬得黝黑髮亮、住的是活動板房,但他並不覺得辛苦。“我的第一份工作或許起點不算很高,但卻學有所用,而且工作中,我正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當然對未來信心滿滿。”他的感受也折射出00後羣體的就業觀——可以接受工作的辛苦和壓力,但是要感受到價值。

跨過一道圍欄,他從學生宿舍搬進工地

當其他畢業生紛紛告別母校、各奔東西,甘立超覺得自己“彷彿還沒畢業”,每天仍在學校操場運動、在校園周邊活動。眼下,他工作的這片工地,離他曾住了4年的學生宿舍僅一牆之隔。

再步行5分鐘,就是甘立超的新宿舍——位於一棟“鐵皮房”二樓、10平方米左右的單人間。“從大學時的4人間變成獨居,人均居住面積變大了也更自由。”甘立超告訴記者,剛剛開始獨立生活,自己偶爾會感到孤單。他也儘量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小小的“鐵皮房”被他打理得乾淨整潔:一台掛式空調送來徐徐涼風,牀鋪、書桌、衣櫃、鞋櫃等一應俱全。他還精心規劃了進門的換鞋區、靠牆的學習區、靠窗的休息區,並在工作之餘一直努力提升自己。

其實,甘立超和入職的這家公司還有一段“前緣”。在他讀大二時,這片工地就開始豎起圍欄,每天晚上運送材料的工程車輛進出動靜不小。於是,宿舍和工地一牆之隔的甘立超和同學一起在校內平台發起了投訴,“第二天噪音就小了很多。”甘立超説,“我入職以後才知道,當時就是我現在的公司負責解決學生的投訴、協調施工單位的夜間運輸,讓大車先停在校門口、再用小車化整為零地多次運送建材到工地。”

如今,他自己也將成為這類矛盾的居間“調停者”。因為甘立超入職的企業屬於代甲方公司,主要統籌協調學校、施工、設計等各個參建單位,可以説是工地上的“總指揮”。

從一線實踐中要學的還有很多,感受到身份切換的壓力

雖然身處熟悉的校園,但甘立超努力適應工作環境的同時,也感受到從大學生“切換”為職場人的壓力。

甘立超帶着記者走進工地上一棟正在裝修的新樓,穿過外部腳手架,進入還是毛坯的建築內部。他自豪地介紹:“這是學校未來的行政樓,也是我的老師們將來辦公的地方。”在相距不遠的軍工路1100號校區,規劃中的新教學樓、宿舍樓和綜合樓等數十棟建築也已開始前期勘探,“最近我兩邊跑,忙着記錄各個工地每天的進度,並參與統籌協調各方工作,從零開始熟悉完整的項目流程。”

儘管從去年底開始,他就在這裏實習,但正式上崗一個月來,他深覺,“紙上得來終覺淺,除了書本上的專業知識,深入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我要學的還很多。”在這裏,他走進母校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鑽取地下土樣進行檢測、探測複雜的地下管線、參與清場老舊建築,同時還要接洽和調度各方進度和時間。

除了工作需要,甘立超還會主動多跑工地觀察學習。他説:“辛苦是相對的,户外工作、住在工地等等不算什麼。這份工作讓我能一展所長,當一棟棟新建築從無到有地拔地而起時,這種滿足感無法用物質衡量。”

對未來,他也有自己的規劃,“因為吃住在工地,每天省下來很多時間我都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報考國家二級建造師、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他的學習計劃已經安排得滿當當。甘立超希望,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自己能成為一名資深工程師或項目經理,“現在我是新人,只想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儘快熟悉整個行業的運行模式。”

多實踐、早實習,抓住機會尋找身邊的“神仙工作”

甘立超覺得,現在所從事的可以算得上是“神仙工作”。他盤點了這份工作的一些現實優點:收入達到了行業平均水平;國企工作穩定還能學以致用;福利待遇也不錯,包吃包住既省錢又省下了通勤時間。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甘立超總結的求職秘訣就是:多實踐、早實習,抓住身邊的機會。他透露,自己其實並沒參加過幾次招聘會,就由學校老師推薦到現在的公司。

原來,早在大三時,甘立超就在學校基建處實習,用近一年的時間幫忙整理校園擴建項目的檔案,也給老師留下了勤勉好學的好印象。“當時我經手的文件裏,就有現在這家公司和學校的合作項目。”他開玩笑説,自己不知不覺中已經對企業做了“背調”,所以當班主任推薦這個招聘機會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經過幾輪面試,去年底,甘立超成為一名實習生,今年畢業季,他又靠踏實的表現成功轉正,順利簽約。

如今,甘立超滿懷對母校的感恩,希望為師長和學弟學妹們建好新校區。他也對未來充滿信心,“其實,想做好校園擴建、老建築維護、城市更新等每一個項目,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理念。今後,我相信可以發揮專業所長,為更多大學校園乃至整座城市環境的提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儲舒婷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姜澎

圖片來源:上海理工大學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1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生就業新探 | 上理工應屆畢業生甘立超:沒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有那麼多“沒想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