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天才和瘋子只是一步之遙,聖主與昏君也會瞬間換位。最典型的例子當屬隋煬帝楊廣。如果在隋朝搞一個“男神排行榜”,楊廣絕對是頭把交椅。他不但帥氣逼人,而且才氣炸天,再加上頭頂“皇二代”的光環,簡直是秒殺眾生的節奏。
有人説:“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他同時代表了隋的繁華與衰落,他表哥李淵給他選的煬字其實似乎也並不符合他。
他終歸是個難以評價的人,河西走廊邊界的盛會和溝通大部分水系的大運河都是無可比擬的成就。
想來他大概是急功近利,又或許他想讓他的人民快速步入無盡繁華,隋末的起義來的快去得也快,一眨眼隋朝就覆亡了。
説到這,大家都已經知道他是誰了!他就是隋二世隋煬帝楊廣。
細細翻開隋煬帝的政績,隋煬帝在位期間,確實做了太多功在千秋,罪在一時的事情——他征戰四方,為了長久的天下和平,必須真正消滅如狼似虎的敵人,可在當時,百姓看到的是年年征戰,屍骨累累;他開鑿運河,疏通南北交通,促進經濟繁榮,可百姓看到的是大運河邊河邊骨,全是深閨夢裏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對於那樣擁有整個天下的帝王來説,有着比尋常人的尊貴。自然身上有惡習,可是,只能説隋煬帝不得天時人和。如果説隋煬帝的三徵高句麗勝利了,那麼歷史就會説隋煬帝開闊了疆土,是為明主。
為什麼這麼説呢,看看漢武帝就知道了,漢武帝的一生基本就是在征戰中度過的,可是他既得天時又得人和,名將霍去病,衞青。關鍵的是他是以勝利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的,所以自然就成了千古一帝。而隋煬帝就被冠上了窮兵黷武的罪名,所以説有時候歷史也是不公平的,人們看到的往往是壞的一面,而好的一面就往往被忽視了。
就中國歷史來看,將如此一場大規模戰爭的發動歸因於某個昏君的“瘋狂”,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其實,要戳破這種觀點非常容易,即使隋煬帝是昏君,那隋文帝楊堅和唐太宗李世民總不是了吧,但是,這兩個“聖君”級的皇帝也都打過高句麗,並且,也都沒有打贏。那麼,事情就很明顯了,一個橫跨兩朝,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都不惜以戰爭解決的“高句麗問題”,就一定不能簡單粗暴地用“瘋狂”來解釋了。
説楊廣修運河是勞民傷財,和秦始皇相比,始皇帝的一條萬里長城也可以説斷送麗江山,可現在是中華的驕傲,那運河呢,也同樣是我們的驕傲。而這驕傲的背後卻是他人的罵名換來的。
要想做一件大事就不能沒有代價,隋煬帝的夢想是在他的帝國中完成一條前所未有的運河,只不過這代價太大了,以江山換運河。關於隋煬帝的其他,在這個眾多的帝王裏也是極為優秀的,他推動了科舉制度的發展,加強了軍事的強化,這些又怎麼會是一個昏庸的人能幹出來的呢,只能説這是歷史和隋煬帝開的一個玩笑而已。
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述一個被後世污衊為千古暴君的皇帝,你可知道他在亡國之前,卻御駕親征為中國爭得了一片多達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功過是非我們不去講述,今天我們主要説的是隋煬帝御駕親征為中國奪取的一片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片土地就是青海,直到現在依舊是一塊完完整整的土地。
説到這裏,或許有人説,秦始皇嬴政統一全國之後設置的隴西郡不就是現在的青海嗎?其實不然,大秦帝國下轄當時的隴西郡範圍也就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甘肅而已。
即使後來漢朝建立,青海依舊沒有被歸納到中原王朝的版圖之上。
青海這一地域跟華夏王朝要從西漢時起,以前西漢遠征軍買通了河西走廊,可是青海並沒有真正被納入華夏王朝的邦畿。固然兩漢對西域的剋制有所增強,可是青海這一地域始終沒能落入華夏王朝的邦畿。
真正讓青海省納入中國邦畿的便是那位被後世罵了一千多年的隋煬帝楊廣,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遣許國公宇文述奇襲吐谷渾,使“其故地皆空”。次年,隋煬帝親征圍剿吐谷渾殘部,迫使其部落男女十餘萬降服。不久有調派部隊分道由西向東追至青海湖,霸佔其汗庭伏俟城,在其轄境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
其實當時四郡的領土範圍超過了今天的青海和新疆,隋煬帝收復了這一地域後,使得青海第一次全部納入了華夏的版圖。
他開拓疆土還有西巡張掖,不但擴大了國家的疆土,還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出兵征戰,不但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西行出巡,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曾經不懼暴風雪的襲擊,温度在零度以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真的令人仰慕!足跡遍佈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人給寫過一副對聯,算是對他的整體評價吧。
上聯:徵吐谷,討高麗,用兵力既勞民力,固才冠諸王,然禍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內,後世論名,可與漢武齊功;
下聯:建東都,修運河,享獨樂不與眾樂,雖罪在當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澤能至斯民,今朝評績,當和禹王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