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發佈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6月7日,據“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發佈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如下:
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共命制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4套高考語文試卷。試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考試內容改革,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服務拔尖創新人才選拔,鼓勵學生在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厚植情懷、錘鍊品德、砥礪心志,引導廣大青少年勇於創新、勇於思考、勇於實踐,在新時代揚帆起航,篤志前行。
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語文情境中培根鑄魂
語言文字運用廣泛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是在語文情境中體現出來的。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統籌設計,精心選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
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廣大青少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全國乙卷寫作試題和新課標II卷現代文閲讀I的材料摘自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全國乙卷寫作試題
“一花獨放不是春”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説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兩則材料分別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雖然針對的是國際關係、文明互鑑等問題,但揭示的道理是普遍的。材料一可以用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於人與人的相處。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説明部分和整體的辯證關係。大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同國家之間的聯繫,小到個人之間的交往,莫不如此。兩則材料並舉,又構成了對話關係。考生寫作空間大,可切入角度多。
新課標II卷現代文閲讀I材料一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談談調查研究》。該文文風雄辯切要,論證“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以及如何“學習和掌握正確方法,努力提高調查研究水平和成效”,相關精神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的講話中不斷得到貫徹和深化。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把調查研究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材料一選取的是講話中關於調查研究應堅持羣眾路線和實事求是原則的兩段,要言不煩,觀點明確,啓發廣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真知灼見。
2.增強自信,厚植家國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全國甲卷論述類文本閲讀材料節選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學構建中國上古史》,論證中國考古學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文章展現了中國上古史構建的廣闊學術前景。文中列舉的諸多考古發現,有助於考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鼓勵他們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新課標I卷寫作試題以“故事的力量”為中心話題,引導考生思考故事這一載體中藴含的事實、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講好故事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I卷寫作試題
“故事的力量”
23.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啓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深刻道理要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説服人。”什麼是好故事、講好什麼故事、如何講好故事,都是好的寫作角度。考生可以聯想精衞填海、愚公移山、蘇武牧羊、木蘭從軍等故事帶給自己的啓發;也可以從新時代中國故事“主講人”的角色出發,探討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生動的中國形象。
全國甲卷文言文閲讀材料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文中周堯卿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事母至孝、賙濟親族、為官愛民。全國乙卷文言文閲讀選自《韓非子•十過》,文中曹君因“無禮”而“絕世”,釐負羈因“守禮”得以保全自身並惠及百姓。試題引導考生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復古。
3.育人育心,弘揚勞動精神
“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精心選擇體現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理念的素材,強調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引導考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真正懂得尊重普通勞動者。
全國甲卷的文學類文本閲讀選用巴金的散文《機械的詩——旅途隨筆之一》,文章讚美機械具有“創造的喜悦”和“散佈生命”的詩性,以獨特的視角塑造工人形象,禮讚勞動,引導考生思考“機械的詩”背後是工人的辛勤創造。全國乙卷文學類文本閲讀材料選用當代作家曹多勇的小説《長出一地的好蕎麥》。小説主人公德貴在得不到眾人理解且多次失敗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耕種河灘地,既反映了中國農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引導考生思考“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道理,自強不息,無懼失敗。新課標I卷文學類文本閲讀材料選用當代作家陳村的小説《給兒子》,文中寫到下田勞動的深切感受,年輕人經受勞動的洗禮,不僅能增強體質,“肩上的肌肉會在扁擔下鼓起”,還能感悟到一些根本和永恆的道理。
二、應對變局、提升格局,在思維考查中啓智增慧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是有力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人才培養要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2023年語文試題加大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引導考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1.考查邏輯思維,提高思辨能力
邏輯思維是指人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能夠幫助青少年更好辨識信息、把握事實真相、清晰表達見解。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從能否形成觀點、能否合理推理、能否嚴謹論證、能否準確表達等多個方面對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考查。
全國甲卷寫作試題材料給出“人·技術·時間”的話題,但未作其他過多限制要求,為考生預留了思考空間。考生從話題出發,結合個人體驗或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分析、歸納、反思相關現象,凝練成自己的觀點,再尋找並使用恰當的證據支撐觀點。試題材料非常簡潔,需要考生調動聯想、遷移、推理等能力,發現問題、找準問題、形成觀點、展開論證。考生也可以通過記敍、抒情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全國甲卷寫作試題
“人·技術·時間”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僕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新課標I卷現代文閲讀I材料摘編自赫克託•麥克唐納的《後真相時代》。西方媒體在關於拉美地區藜麥生產和消費的報道中大量使用“競爭性真相”,使讀者產生誤會甚至引發良心危機。試題通過這一事例引導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時代理性分析和審慎判斷的重要性,提醒考生在面對熱點事件時應走出情緒判斷的誤區,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層次地看待問題。全國乙卷論述類文本材料摘編自王富仁的《文學史與文學批評》,着眼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史的相互關係展開論述,也有較強的思辨性。
2.考查形象思維,提升審美素養
形象思維是文學藝術創作過程中主要的思維方式,對於豐富精神、淨化心靈、提高修養至關重要。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精選文學作品,針對作品特點設問,帶領考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並在直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對文學形象的感受、理解、思考。
全國乙卷語言文字運用I材料節選自汪曾祺的短篇小説《倆老頭》,語言精煉、富有特色。節選部分以寥寥數筆刻畫人物特徵,形神畢肖。試題考查對文學文本語言的理解和把握,要求考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恰當運用文學語言增強小説審美表現力的。新課標II卷文學類文本閲讀材料節選自沈從文的代表作《長河》。節選部分描寫蘿蔔溪社戲的盛況,情節集中,富於民俗趣味。舞台場景描寫熱鬧酣暢,自然風景描寫清幽秀麗,人物描寫具有傳統世情小説的風韻。
新課標II卷古代詩歌材料選用北宋林逋的七律《湖上晚歸》,寫詩人秋日傍晚乘舟歸家所見,於景物描寫中見出詩人的恬淡心情。第16題要求考生思考王國維“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觀點是如何在詩中得到印證的,引導考生領悟古典詩詞的雋永魅力。新課標Ⅰ卷古代詩歌閲讀材料選取南宋林希逸的七律《答友人論學》,以詩歌的形式討論治學的道理。尾聯“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化用魏了翁的名言:“不欲於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第16題由此設題,啓發考生思考: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唯有迴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全國甲卷古代詩歌閲讀材料選用宋代晁補之的《臨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對未來與友人的離別,詞人愈加珍視與朋友的相聚時光,詞作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兩人間深厚的情誼。詞中有被後人贊為“絕妙”的兩句“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第15題要求學生分析這兩句的“妙處”,引導考生藉助聯想和想象豐富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體驗和感受,品味詩詞的語言之美。
3.考查科學思維,激發探究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的重要性。2023年5月2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科學不只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的集合,也表現為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正確的思維方式。語文中包含科學的要素,試題也多有體現。如通過文質兼美的科普文章激發考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閲讀中考查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在科學類論文、論著閲讀中考查梳理探究、歸納概括、假設驗證等思維方法,培養求真求實的態度。
全國甲、乙卷的實用類文本閲讀材料分別摘編自德國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樹的秘密生命》和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深時之旅》,旨在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前者生動形象地介紹植物之間如何使用特定的“語言”溝通,帶領考生深入森林、瞭解植物的秘密生命和樹木的感知能力。第6題要求學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經常噴灑農藥帶給人們什麼思考,引導學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礎上,對從材料引申出來的問題作深入思考。後者則以理性而富有文采的筆觸,呈現了人類棲居的大地之下以“深時”計量的岩層、冰川、山脈的信息,鼓勵考生帶着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踏上“深時之旅”。試題設問既注重營造熱愛科學的氛圍,激發青年學子的求知慾,也引導他們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觀念。
三、平穩佈局、開拓新局,在考教銜接中以考促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各項改革進入關鍵期,2023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積極體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新理念,主動呼應國家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新增內容,增強試題的創新性和開放性,引導一線教學扭轉功利化傾向,在提高課堂質量、夯實知識基礎、培養能力素養上下功夫。
1.依據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實踐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品質。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從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方面,考查考生語言積累、梳理與遷移運用能力。
全國甲卷語言文字運用試題語料摘編自張志公的《説工具》一文,通過介紹三位教師對成語“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學方法,引入對語言作為思維和交流工具的思考。第20題要求學生任選三位教師中的兩位,對他們的講解分別作出評論。第21題要求從“卧薪嚐膽、庖丁解牛、一鼓作氣”三個成語中任選一個,借鑑材料中第三位教師的講解方法,擬出講解要點。試題濃縮了閲讀表達、探究梳理等典型的語文學習活動,引導考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作答的過程中要考慮語言交際的有效性和對知識的活學活用。
新課標I卷和II卷的第17題(3)小題,設置真實生活情境考查對古代名句的應用,答案並不唯一,填入的內容只要符合設定場景即可,不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課程標準要求背誦古代詩文名篇,而且考查學生能否學以致用,將背誦的名句遷移到具體情境中,利用語文能力解決現實問題。
新課標I卷和II卷
第17題(3)小題
(3)小剛臨摹了一幅諸葛亮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汪老師認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 ”就很好。
(3)小剛在他創作的歷史小説《正氣歌》中寫道:文天祥月下獨步於江邊,眼前壯闊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_____,_____”。
2.銜接統編教材,推進課堂改革
2023年,17個使用全國新課標卷的省份所用的教材均為國家統編教材。新課標I卷和II卷試題系統地增強了與統編教材的關聯,引導一線教學用好統編教材,優化教學方式,重視新增內容,提高課堂質量。
一是關聯統編教材中的學習任務。新課標I卷文學類文本閲讀第9題,要求考生寫一則關於作品短評的思路,這一命題指向統編語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冊第三單元中“學寫文學短評”的學習任務,教材為初學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如抓住感觸最深的地方展開評論,善於聚焦、抓住小切口等。試題題幹中給出甲、乙兩組不同的關鍵詞,契合這一指導方向。
二是關聯統編教材中的新增內容。新課標II卷的信息類文本閲讀I與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第五單元“整本書閲讀”的內容關聯,第1題選項B中提到毛澤東同志《調查的技術》一文,正是第四單元的學習資源。新課標I卷信息類文本閲讀材料則關聯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中“辨識媒介信息”等相關內容。
三是關聯統編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文言文閲讀的詞義理解試題勾連教材內容,如全國甲卷第11題B選項將文中“何怨”與教材中李白《行路難》“今安在”的結構進行比較。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賓語前置是文言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試題不要求考生具備系統的文言文語法知識,只需要熟悉課文中同類句子即可。
四是關聯統編教材中的選篇。新課標II卷文學類文本閲讀第7題B選項“傳統白話小説常以描摹衣飾來刻畫人物,本文寫社戲之日長順走動拜客,就使用了這種筆法來表現長順的鄭重守禮”,C選項“最後一段景物描寫,同魯迅《社戲》對歸家途中的景物描寫一樣,都以自然之美襯托了散戲後人們的失落與惆悵”,D選項“沈從文這裏寫社戲,同他在《邊城》中寫端午節一樣,都是通過對民俗的鋪寫描繪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鄉土社會”,要求學生熟悉教材中的傳統白話小説和現當代經典文學作品。
3.創新命題形式,減少機械刷題
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的要求,使用了多種新題型,不同卷種同一模塊試題也有差異。這一舉措釋放出明確的信號:提高分數要依靠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素養的提升,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收益將越來越小。
4道寫作試題形式和考查側重點各有不同。全國甲卷寫作試題“人·技術·時間”,材料的思辨性特徵明顯;全國乙卷寫作試題“一花獨放不是春”,使用兩則內容相關而富有張力的材料;新課標I卷寫作試題“故事的力量”,材料圍繞特定的話題組織;新課標II卷寫作試題“青少年自己的空間”是一道讀寫結合類試題,材料是從試卷內其他模塊的材料中衍生出來的。其中,讀寫結合類試題是新推出的題型。由於是首次在高考全國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是和其他模塊材料進行了弱關聯,避免閲讀障礙造成審題立意的困難。
新課標II卷寫作試題
“青少年自己的空間”
23.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II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鬆,沉澱,成長。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4套試卷的文言文閲讀材料,全國甲卷和乙卷為單一文本,新課標I卷和II卷為複合文本,材料由相關的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如新課標I卷文言文閲讀兩則材料分別選自《韓非子•難一》和《孔叢子•答問》,聚焦於“賞罰”問題,展現了法家和儒家主張的差異以及兩家立論駁論的交鋒,兩則材料之間形成一種張力;第14題針對兩則材料設題,要求考生進行比較閲讀、批判性閲讀,思考子鮒在批駁韓非時如何抓住其論述的關鍵漏洞。新課標II卷兩則材料分別選自《百戰奇略》和《唐太宗李衞公問對》,前者是對淝水之戰史事及戰略的記述,後者是基於史事及戰略的評論,兩則材料構成對話關係。4套試卷的文言文斷句題要求考生從8個斷句點中選擇3個正確的,避免單純利用排除、猜測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有效考查了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引導考生認真閲讀原文,真正理解文意。得分可以有0分、1分、2分、3分四個等級。區分度得以提高,更能客觀體現考生能力水平的層次差異。
新課標I卷
文言文閲讀斷句題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塗黑,每塗對一處給1分,塗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書A雲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後難之G豈有H不似哉?
4套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的形式和考點各不相同。全國甲卷語言文字運用試題形式是“一拖五”,考點是俗語使用、句子修改、仿寫、評論、成語講解要點;全國乙卷語言文字運用I和II,形式分別是“一拖三”“一拖二”,考點是詞語用法、句式含義、句式表達效果、語句補寫、語段刪改;新課標I卷語言文字運用I和II,形式分別是“一拖二”“一拖三”,考點是語句補寫、病句修改、重疊詞語的含意、標點的表現力、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新課標II卷語言文字運用I和II,形式分別是“一拖二”“一拖三”,考點是成語填寫、語句表達效果、疑問代詞用法、語句補寫、病句修改。
4.尊重成長規律,鼓勵個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為考生提供展示個性、表達真情實感的空間,鼓勵考生勇於發現問題、勇於探索、勇於表達自我。
新課標II卷寫作試題材料提出“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的現象。高中生處於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期,生活學習中面臨着各種困惑,同時也面臨學習任務繁多、壓力大等問題。試題貼近考生生活,與青年的成長息息相關。考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空間內容的介紹,展示自己的性格,表達對成長的思考,也可以與父母師長對話,告訴他們不必過於擔心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間”的想法。因為它是自我的,也是開放的,是向內的,也是向外的;在“自己的空間”裏,也有對社會的關切,對未來的想象。這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大畫卷已經徐徐鋪開,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育人,為國選才,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夯實知識基礎,提高能力素養,鼓勵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來源:“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