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上,年羹堯臨死前和牧童下棋有什麼寓意?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經典

下棋是一種典型的博弈遊戲,電視劇《雍正王朝》用一個放牛娃與年羹堯臨時下棋來刻畫年羹堯之死的悲慼實在是高明之舉,他給人一種“過眼雲煙,萬事成空,難得放下”的悲嘆感覺,將年羹堯最後的神經依然押在一局博弈的遊戲中,實在也是告訴世人,他年羹堯輸了。

輸在哪裏?輸在棋手不是自己,而是雍正皇帝胤禛。並非是年羹堯專門輸給了放牛娃,而是本身他就沒有贏過。只有身份足夠低微的人,才會明白這個道理。年羹堯被貶斥若干級之後,成了杭州城的守門人,此時的年大將軍,才算真成了一個低微的普通人,才發覺自己真的連一個孩童都幹不過。所謂“飲水思源”,大概只有這個時候,才會讓人感覺到博弈遊戲的最終結局會是什麼樣子。

1.與恩寵博弈,一路青雲

我們僅從電視劇來分析,因為歷史上的年羹堯出身名門,20歲就考中進士,然後一路被康熙皇帝提拔,不到30歲就當上了四川提督,比電視劇裏年羹堯的崛起更加快速。


老四府上的奴才不多,甚至説很少,但是基本上都是幹才,這讓胤禛選擇的餘地不大,年羹堯屬於文武兼備的那種,除此之外,就只有李衞了,所以,老四胤禛雖然號稱“冷麪王”,但是不得不對手中的人才施以最大的恩寵。

當老四胤禛在江南籌款的時候,年羹堯提起要回北京工作,胤禛不得不答應,因為胤禛沒有其他的人才。在追收國庫欠款的時候,年羹堯雖然只有“驚鴻一瞥”,但是也凸顯出了自己處理矛盾的能力,並深得老八胤禩看重,故在老八胤禩的推舉下,做了四川提督。這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按説這事輪不到老八張口推薦年羹堯,老四也不傻,他也是一定看出了年羹堯處理矛盾的能力和才幹,但是為什麼沒有張口,把這個籠絡拉攏的好處給了老八胤禩呢?

因為康熙皇帝在追欠之前就説過,做得好的要賞,沒有做好便要罰。康熙皇帝是個賞罰分明的人,胤禛是追欠的團隊負責人,本來就受到了康熙的批評,他不可能再開口要賞,而胤禩只是做了一個順水人情,讓年羹堯受賞。按理説,胤禛是有理由駁回去的,因為他要負主體責任,團隊都被批了,還受什麼賞,那不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嗎?所以,受賞與否,其實掌握在胤禛手裏,但是胤禛沒有吱聲,年羹堯再一次理直氣壯的“喳”了一聲。

《百官行述》的事件發生後,胤禛和胤祥吩咐他到江夏鎮奪回《百官行述》,然而年羹堯來了一個大屠殺,將江夏鎮七百餘口人全部殺了,還私吞了幾百萬兩銀子。這事兒算是給胤禛和康熙皇帝出了一口惡氣,在胤禛和胤祥的斡旋下,給年羹堯“擦屁股”,默認他私吞銀子,這實在是對年羹堯恩寵過頭,讓他覺得頭上有這片雲,還真是很爽。

遠征西藏,老四舉薦胤禵為大將軍王,為還人情,胤禵讓年羹堯做陝甘總督,管着自己的糧草供給和運轉,具有軍事頭腦的胤禵難道這點“買賣”都看不出來麼?非也,是因為年羹堯的為人已經出賣了他自己,以胤禵的手段,他必定能夠把控他。所以,胤禵將他往老八府上帶,還真的帶去了,聰明的胤禵就知道年羹堯會在這個時候進行了一次更大的博弈,從而讓老四胤禛陷入無人可用之境地。


胤禵的計謀成功了一半,老四胤禛在萬般無奈之下,納娶了身份為丫鬟的年秋月為側福晉,從而牢牢拴住了年羹堯。

胤禛登基為雍正皇帝之後,解除了胤禵的兵權,改由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雍正皇帝是傾其所有,給予年羹堯絕對的權力,支持他打贏西北一仗,不然,自己坐下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年羹堯要錢要糧,每日耗費巨大,既鋪張浪費,又貪污納賄,但是雍正都認了,最後是鄔思道出馬,才將已經走到“半空中”的年羹堯一把拉回來,救了雍正皇帝,也救了年羹堯。

相比於隆科多,年羹堯的晉升之路一直很順暢,也一直在博弈,重要的是,年羹堯幾乎每次都贏了。正是因為這樣,年羹堯才顯得有恃無恐,才覺得這個世界上只要放手去博,就一定能得到。看看隆科多,康熙皇帝的兩道聖旨,讓他有一種皇恩就是從死到生的感受,還有幾十年的壓制和磨鍊,才換得最後的“青雲”一步。年羹堯實在就像被寵壞了的孩子,最終難以控制。

2.與權力博弈,飛揚跋扈

西北大捷成為雍正坐穩江山的典型標誌,的確,年大將軍的這一仗,給雍正皇帝脹了氣。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年羹堯飛揚跋扈,作威作福,甚至不顧君臣之禮,讓皇帝心裏很不爽,但是雍正還是信守承諾,對年羹堯進行了嘉獎,“年選”或者説“年黨”由此產生。年羹堯開始挑戰皇權,開啓與權力的博弈。

“百官跪迎”,這是老八胤禩喊出來的,這明顯有違禮制的做法對於年羹堯來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坑呢?很多人都能夠明白,此時的年羹堯更應該低調下馬,長跪不起,要求胤禩收回那兩聲叫喊,並獲得皇帝的原諒,不管雍正當時在不在城牆之上看着。可是,年羹堯還是大搖大擺不下馬,直到看見雍正皇帝。


是什麼給了年羹堯這樣的勇氣,敢於挑戰皇權禮儀?當然是之前老四胤禛的恩寵,年羹堯或許心存僥倖,試探着趟過“雷區”,但是他還是觸雷了。

於是,便有了孫嘉誠求雨。這又是一次精彩的博弈。孫嘉誠是清流,但是他也知道雍正皇帝的不爽,所以就直接給雍正皇帝“撓癢癢”。我以前説過,孫嘉誠求雨就是一場有準備的宣傳戲,是雍正與孫嘉誠配合演戲做給朝野看的,更是給年羹堯看的。

可是年羹堯不知趣,還想和老天搏一把,結果打了自己的耳光。不過他還是沒有清醒,因為他位高權重,有年選的支撐,他認為他還是那個説一不二的年大將軍。

事情到了雍正要裁減軍隊支出,在西北推行新政了,這一次,雍正請年羹堯吃了一頓飯,提出了三個問題,年羹堯還是抱着賭博的心態,斷然拒絕了雍正皇帝的要求。本來,雍正是不想利用孫嘉誠的,但是年羹堯的態度不得不讓他啓用孫嘉誠,到西北推行新政,其實也是為了裁減支出。

從之前數次的博弈來看,除了孫嘉誠求雨之外,年羹堯都是大勝而歸,這樣的比率換做是誰也要昏頭了,因此,年羹堯大膽的殺掉了孫嘉誠。説年羹堯始敗於孫嘉誠求雨,一點也沒錯。


很多事物都是呈曲線上升的,到了一定的高度,要麼急轉直下,要麼曲線下降。年羹堯的博弈勝負比率在此時急轉直下。

3.與生死博弈,悔不當初

博弈成了年羹堯一生的軌跡,哪怕是被貶為杭州將軍之後,之前的排場,之前的花銷,之前的任性,年羹堯還在博弈。可是誰能放過他呢?

一件黃馬褂,成為他最後博弈的資本。權力,富貴和榮華,包括女人都已經遠去不可再得的時候,年羹堯才大哭了一場,也許,只有在這個時候,回到人生的原點時,年羹堯才感覺到人生的博弈不過就是夢幻一場,去爭去強去殺遠不如一個逍遙自得的放牛娃。

年羹堯將那串佛珠讓李衞還給雍正皇帝,不過是放棄了最後的希望而已,他也許此時才明白,這場博弈大局真正的掌局人,不是老天,不是他年羹堯,也不是孫嘉誠,而是老四胤禛和雍正皇帝,他不過就是一顆卒子而已。所以,他本就不該去博弈,像張廷玉、像李衞甚至像田文鏡那樣,將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博弈贏來的不過是過眼雲煙的榮華富貴,博弈輸掉的卻是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