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個宋朝的詞人戰功赫赫,卻因為一首詞得到了升遷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經典

蔡挺,宋城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我的老鄉。

他年少聰慧,二十歲便進士及第,任虔州推官。

後來,他跟隨名臣富弼出使遼國,議定當時的宋遼邊界問題。

等到了雄州的時候,富弼皇帝賜予的誓書內容與出發時得到的口諭不同,懷疑被宰相氯乙基陷害,便派遣蔡挺返回開發,向宰相説明情況説明。

宋仁宗這才得知了事情的始末,消除了富弼的疑慮,讓他在與遼國談判時,掌握了底線。

後來,蔡挺被任命為任慶州太守,抵禦西夏軍隊進犯,為朝廷立下大功。

不久,他又調任渭州(治所在今甘肅平涼)太守。

這裏是抵禦西夏進犯的前哨,生活艱苦,必須時時提防西夏軍隊的騷擾。

這一天,他走出軍營,舉目遠望,只見四野茫茫,空曠寂靜,唯有一彎殘月,孤寂地垂掛在天際。

腳下枯黃的荒草,給綿長的關塞塗抹上一層濃重的紫色,只見那一座座古壘,雄踞對峙,炫耀着它的穩重和威嚴。

突然,遠處傳來一聲戰馬的嘶鳴,打破了拂曉的沉寂。

蔡挺不覺渾身一哆嗦,感到一陣寒意,一股愁思不禁襲上心頭。

他想到自己常年駐守邊關,訓練十足,屢建奇功,卻屢屢得不到升遷,頓覺疲憊衰老。

他一時興起,回營便寫了《喜遷鶯》詞一首: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

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櫜鞬錦領,山西年少。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

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寫完,他心中若有所失,拿着詞箋踱到後園,想在那裏平靜一下自己的情緒。

這時,他的兒子正在園中讀書。

蔡挺便把剛寫的詞給兒子看。

父子倆,兩般心情,一處閒愁,彼此訴説了些戍邊苦情。

他們相互勸慰一番,也就各自回房去了。

兒子把詞箋籠在袖中,走出後園時,詞箋不慎從袖中掉了下來。

後來,這詞箋被一位守門的老兵給拾到。

誰知那老兵不識字,便去找帳中筆吏,請他看看到底是什麼。

筆吏接過小箋,見寫的是一首詞,就細細研讀起來。

蔡挺的詞,一時勾起他滿腹哀怨。

筆吏也想自己在邊塞,穿破了一件又一件征衣,送走了一個又一個寒暑。

那些主帥們如走馬燈,一任去了,一任又來了,總説聖上憂邊,威靈遠布,可邊境何時才能無事?戰士何時才能解甲還鄉?君恩須報,君恩難報啊!主帥們在喟嘆玉關人老時,雖不免也要借酒澆愁,可不知哪一天就高升內遷了,只有我輩士卒,才永無盼頭,最終老死邊關,拋骨窮荒了。

筆吏正一邊讀着、一邊怨恨着。

這時,渭州的營伎領班來找筆吏。

筆吏把詞箋交給她,説:“你們去給它配上曲,唱唱吧,多少也能代土卒們吐出點苦情!”

不久,皇上派宦官來邊塞分賜將士們冬衣。

蔡挺在軍中大擺宴席款待。

營伎領班帶着州營歌伎助宴。

席間,一個歌女彈唱起《喜遷鶯》。

剛開始的時候,蔡挺並沒留意,但是,聽着聽着,不覺耳熱心跳。

他心下大驚,暗忖道:“這不是自己寫的新詞嗎?怎麼傳出去?”

這首詞,不僅寫了邊塞之苦,其中的“誰念玉關人老”一句,分明就是在在埋怨皇上。

如果這宦官聽清楚了,查問起來奏呈皇上的話,那還了得?

想到這裏,蔡挺頓時如坐針氈,再也無心飲酒聽曲。

宴罷,蔡挺立即提審營伎領班。

可憐這紅顏弱女,嚇得魂飛魄散,不知自己犯了什麼罪,使主帥大人如此震怒。

等主帥問起《喜遷鶯》詞曲的由來時,她才知道其中緣由,便一五一十説了出來。

但蔡挺仍然一陣後怕,怕惹出事端,竟把這女子投進了牢獄之中。

眾營伎見領班蒙冤下獄,就聚到一起想辦法營救。

一個説:“詞是蔡大人自己寫的,是軍吏要我們唱的,我們有什麼罪?”

又一個説:“我們是供官府取樂的人,要生要死都由不得我們,到哪裏論理去?”

商量來商量去,眾人決定去找那位宦官:“既然詞是大人寫的,他自己定是喜歡的,只要公公不見怪,蔡大人也就不會怪罪我們了。”

於是,她們紛紛解囊,湊集了一些銀兩,買了酒菜果品,派了幾個口齒伶俐、姿色出眾的營伎去宦官下榻處求情。

宦官見眾營伎前來説情,陪飲彈唱,就一口應允了。

過了些日子,宦官要回京覆命。

蔡挺在州府設宴餞行。

席間,仍是班營伎彈唱歌舞。

酒過三巡,宦官突然説:“蔡大人,上次酒宴上,我聽得有一羣營妓唱了支曲子,叫《喜遷鶯》,可否讓她們再彈唱來聽聽!”

聽到這話,蔡挺心中不禁一驚,“果然要大禍臨頭了!”

他暗暗叫起苦來,剛才還堆笑的臉頓時像黑了天,嘴僵舌硬,竟説不出一句話來。

宦官見蔡挺這副模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説:“蔡大人難道不喜歡此曲?此曲一反邊塞詩詞雄渾粗獷之風,悽婉蒼涼,娓娓動人,是一曲難得的塞外之音。自古帝王都派樂官四方採風,以觀民情,這支曲詞,如能上達聖聰,説不定聖上高興,還會降恩於你們呢!”

蔡挺見宦官説得真誠,立即放了心,臉上又堆滿了笑,説:“既是公公喜歡,就再叫營伎唱來。”

宦官走後,蔡挺料到不會因此招禍,也就放出了營伎領班。

宦官回到開封之後,還將《喜遷鶯》曲詞給了宮女習唱。

宮女們識字不多,只見詞中有“太平也”三字,想必是歌頌昇平盛世的,便爭相傳唱。

不久,就唱遍禁宮。

有一天,宋神宗趙頊聽到這支詞曲,詢問從何而來。

等他聽説是渭州知府蔡挺所寫,便下了一道詔書:“玉關人老,朕甚念之。樞管有闕,留以待汝。”

蔡挺接到這道聖旨,大喜過望。

“誰念玉關人老”之嘆,終於博得了皇上的顧念。

他當即打點行裝,進京上任,做他的樞密副使去了。

至於那些長年戍邊的士卒,何年才能還鄉與親人團聚,皇帝老子大概連想也沒有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