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補知縣死了,為何皇帝卻下令摘掉總督和巡撫的烏紗帽?
候補知縣死了,為何皇帝卻下令摘掉總督和巡撫的烏紗帽?
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都與封建統治有關。中央集權的國家從皇帝往下一級級劃分,等級制度可謂是嚴明至極。處在高位之人權力大,自然義務也大。他們掌管着天下,若是清白為官自是對自己對人民,對國家都有好處,可若是誤入歧途動了不該有的心思,那將是一個巨大的禍害。當然,官吏有多大的膽子去做這些事,與皇帝的管教也有着關係。清朝一個候補知縣之死 皇帝下令讓一個總督一個巡撫掉了烏紗帽。
十九世紀初,嘉慶皇帝在位,自他繼位以來,黃河水連年暴漲。當時江蘇中部地區又發了大暴雨,附近地區的莊稼村莊,道路都被洪水衝的不成樣,山陽縣是洪災最嚴重的一個地區。面臨這等慘狀,自是有人上書給皇帝請求賑災。嘉慶皇帝自知洪水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籌集了20萬兩送給到兩江總督鐵保手裏。鐵保是個廉潔的官吏,體諒災區人民,可是一級一級分發下去,到了災區人民根本領不到多少銀錢。災區人民不得不再次求助於皇帝。皇帝氣憤於官吏貪污,可是又沒辦法,只能再撥30萬兩讓鐵保務必送到災區人民手中,起到真正的作用。當時的鐵保就派了候補知縣——李毓昌親自前往災區,可是沒想到這個候補縣令卻死了。
這個候補縣令李毓昌剛入官場,為人清廉,不猜與官場黑暗的貪污奪權之中,鐵保派他去也是很相信他能辦好事情的。李毓昌不負所望把錢送到了山陽縣,看到災區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幫助百姓修復家園。後來無意之中發現了當地縣令王伸漢貪污賑災銀款的事情。王伸汗想用銀錢打發李毓昌。可是李毓昌絲毫不動搖,無奈之下,這個縣令王伸汗就勾結李毓昌的三個隨從用毒藥將李毓昌毒死了。
事後,王伸汗有賄賂上級,使得李毓昌的死歸結與懸樑自盡而翻篇了。後來,李毓昌的妻子林若蘭覺得自己的丈夫不是那種能自殺的人,翻丈夫留下的舊物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着王伸汗貪污自己處理不了恐負所望。林若蘭當時就找人告到了嘉慶皇帝那裏。嘉慶皇帝自是容不得有人誣陷清白的官員的,一查之後發現他的死的確有冤,氣的嘉慶皇帝當時就下令罷了鐵保的總督之位和一個巡撫的官位。
皇帝瞭解到,這個山陽縣的縣令王伸汗不學無術,早早退學,靠父親賣豬肉掙得的銀錢買了個縣令的官位,當官以來,常貪污銀錢,不為百姓做好事,這次賑災撥下來的銀錢他談了一大半,面對這種官吏可是總督跟巡撫都沒有發現,其他的官員也是放任不管。想要管好天下的皇帝自是不允許這種事情存在的,於是罷了總督跟巡撫的烏紗帽,以儆效尤。清朝一個候補知縣之死 讓一個總督一個巡撫掉了烏紗帽,這件事情説大不大,説小不小,卻是一個皇帝做給百姓不官員看的,皇帝不想讓貪官存在,也不想百姓因此寒了心。不知道各位朋友們還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