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普職分流”,如何讓家長不心慌?(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於忠寧
閲讀提示
孩子考不上高中,被“分流”到職校怎麼辦?為此,一些家長焦慮不斷。近日,教育部強調,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中考“普職分流”有其必要性。不過,要緩解人們的焦慮,中職教育需要調整定位,增加升學機會和發展通道,提高質量提升形象,避免“普職分流”變成“普職分層”。
過完了第一個沒有校外培訓的寒假,孩子們陸續返回校園。2022年是“雙減”第二個年頭,落實“雙減”依然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儘管全社會認可“雙減”的氛圍正在形成,但一些家長的焦慮情緒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孩子考不上高中,被“分流”到職校怎麼辦?
那麼,有沒有必要推遲或者取消“普職分流”?如何讓“普職分流”不至於變成“普職分層”?這些話題引發了社會熱議。
能推遲或取消“普職分流”嗎
家住山東省青島市的李慧,其孩子今年讀小學四年級。去年“雙減”後,她和另外四名家長攢了一個奧數班以及語文班,在輔導老師家裏偷偷上課。“不敢放鬆啊,我們這裏中考競爭太激烈了,不少孩子被擋在普高門外。”李慧對記者表示。
像李慧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長期以來,取消或者延後中考“普職分流”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在“雙減”背景下,今年這種聲音更為強烈。
“被分流到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年齡都很小,十五六歲心智還不成熟。是否可以到18歲以後分流呢?”1月份,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武向平委員向全國政協提議,適當延長義務教育階段,等學生高中畢業後再推行“普職分流”。
在日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也有代表、委員提出,推遲或者取消“普職分流”。如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許旋呼籲,爭取國家授權廣東部分城市試點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乃至取消中考分流,減輕家長學生的焦慮。四川省政協委員、遂寧市政協主席楊軍也呼籲,普職過早分流,否定了學生後期成長轉變的可能,導致部分地方中考之難堪比高考。
針對近期人們對中考“普職分流”的高度關注,在2月23日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做出了回應。他強調説:“堅持‘普職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陳子季講到,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推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重任。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既可以滿足不同稟賦和潛能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空間和通道。同時,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在擴大就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職教高質量發展是“良方”
如何能讓“普職分流”切實推行下去,吸引學生和家長主動選擇職業教育?陳子季表示,最根本的還是要把中職教育辦好,提升自身的質量,在普職融通上下功夫。
陳子季講到,一要提升中職辦學條件,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辦學條件短板。二是要暢通升學渠道。高質量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完善“職教高考”制度,擴大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三是要優化辦學定位,中等職業教育要按照升學與就業並重的辦學定位,為學生提供升學、就業、職普、融通等多種發展路徑。
“普”與“職”應該分流,但是“普”與“職”之間各佔多少比例,依然存在很大爭議。多名專家表示,把中職教育自身辦好,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固然是根本,但我們也不能罔顧現實一刀切推行“1:1普職分流”。
北京師範大學職業教育學院院長和震建議,在“普職分流”及普職比的政策設計上,要堅決避免簡單化的行政指令,應該把追求職普比的均衡發展與加強對職業教育的規劃保障、資源投入、提高辦學質量、辦學條件水平等等各方面實現同步發展,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在投入、質量等各方面都大體相當。
為此,教育部表態,將積極推動各地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本地產業發展需要、健全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等因素,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
“普職分流”不能變成“普職分層”
“我們普通家長關心的,無非就是孩子的未來,工作收入、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空間如何等,但這些家長最在意的東西,現在來看職校生和大學生差距還是挺明顯的。”李慧對記者講道。
李慧的觀點在現實中得到了佐證。以就業出口為例,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就業藍皮書顯示,相比大學畢業生,高職生工作的流動性很大,畢業3年內平均換過2.4個工作,一半的人會換行業或者換工種。離職原因排名靠前的是:工資低、發展空間不夠、 工作壓力大、就業沒有安全感。
如何能夠實現一個理想化的狀態,使得“普職分流”不會最終變成“普職分層”,從而不再成為大家按照分數被迫、被動選擇的一個結果?
和震認為,這需要社會中由學歷本位逐步向能力本位和貢獻本位轉變;人們主要追求在學校中的學歷提升發展轉變為追求既在學校中發展,也要在職業繼續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地提升,而不完全要依賴學歷提升的這種向上發展;在教育的內部是要促進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多樣化,從現在比較單一的供給走向多樣化的供給,為不同的學生人生的出彩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和自由。
在2月23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講道,山東在2012年就進行“職教高考”制度的探索,學生不但就業有優勢,升學還有渠道,有力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成長的路徑。去年全省中考有2.95萬人達到了普高線,卻選擇上職業學校,還有1.7萬名學生在普高學習,之後轉到了中職學習。他説:“每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稟賦、興趣,這是人才成長的規律,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陳子季表示,今年教育部將把“提高質量、提升形象”作為職業教育發展兩大任務,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
人們期待,隨着社會各方合力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完善,職業教育也可以成為學生的第一選擇,從而讓“你讀了普高,我上了職中,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