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由於它的特殊意義,也一直被人們反覆討論。在慘烈的蘇德戰爭中,斯大林格勒戰役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有很多令人想不通的地方。德軍的失敗,也預示了他們徹底的敗亡,對於希特勒來説,他可能對保盧斯恨得咬牙切齒。保盧斯帶領的第六集團軍不僅沒有順利突圍,還選擇了投降,這對德軍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保盧斯也因此成為德國的罪人,不過對於蘇聯這邊來説,保盧斯這樣的選擇也讓他們省了不少的事情。
其實保盧斯的上位本身就有些偶然,可能他回顧這段歷史,也會覺得自己當初應該堅決拒絕赴任的。戰役開始前,原本負責第六集團軍的人是德國名將賴歇瑙,保盧斯更多是擔任參謀的職位,可賴歇瑙的突然死亡,讓保盧斯得到了機會,他負責指揮第六集團軍進行接下來的大戰。可誰都沒想到,希特勒這個大膽的用人,也給戰局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保盧斯沒能創造奇蹟,他反而成了蘇軍俘虜的第一個德國元帥。保盧斯在投降的時候,第六集團軍還有大量的官兵,作為訓練有素,實力強勁的第六集團軍,按理説他們應該能突圍出去,可保盧斯沒有這麼做。
為何他放棄了突圍的選擇,還主動選擇了投降呢?其實保盧斯這個人最大的問題還真不是戰敗,只能説是投降,如果保盧斯死在了戰場上,他會成為德國的英雄,也會成為一個悲情的人物,哪怕他讓手下全部投降,自己以身殉國,或許也沒有那麼多麻煩事了。可惜他選擇了親自帶着軍隊投降,這才是他備受詬病的主要因素。那麼保盧斯所面臨的形勢是怎麼樣的呢?他真的就沒有想過突圍嗎?顯然,保盧斯不僅一開始就沒想過投降,他甚至還非常積極打算要帶着軍隊突圍。
保盧斯確實有着一定的軍事能力,他對戰場的判斷也是比較準確的,在蘇軍11月21日發起冬季攻勢的時候,保盧斯就意識到了撤退的必要性。因為第六集團軍已經無法依靠着空中運輸,搭建起空中後勤線從而頂在那裏了,空軍方面並不像戈林吹噓得那樣給力,他們也沒能實現給保盧斯提供後勤的計劃。當蘇聯軍隊開始發起圍殲第六集團軍的戰鬥時,整個戰役已經到了後半段,第六集團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留給他們好的戰機也不夠多了。保盧斯一開始積極想要撤下來,如果他能抓住蘇軍冬季進攻剛剛發起的機會撤退,還是有希望撤下來的,不過軍隊要捨棄不少的輜重,可能還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問題是希特勒並沒有給他下達撤退的命令,倆人在不斷的溝通中,希特勒始終沒有讓他撤退,這就讓保盧斯非常猶豫,他知道撤退才能保住部隊,可自己沒有得到命令,擅自撤退那就是犯了兵家大忌。隨着時間的推移,蘇軍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實際上保盧斯在戰場上得到的支持是非常少,為何第六集團軍會被包圍呢?因為德軍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武器補給,導致第六集團軍側翼的僕從軍們沒辦法有更好的裝備對付蘇軍,為數不多的武器補給只能優先提供給德軍。保盧斯也沒能遇到意志不堅定的蘇軍統帥,蘇軍拼死和他耗在了這裏,他又不能隨意違抗希特勒的命令。
當到了12月的時候,保盧斯想要撤退已經不可能了,因為在冬季作戰中,軍隊要想突圍的話,就必須要想辦法把機動優勢發揮出來,可要想利用機動力量,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補給才行。可是第六集團軍每天能得到的空投補給實在太少了,遠遠不夠大部隊使用的,再加上軍隊不斷被消耗,已經失去了全面突圍的力量,部隊大部分的步兵貿然突圍就和送死沒什麼區別。保盧斯也清楚自己手上的牌已經不行了,他無論是發起反擊還是突圍,都只有死路一條。
可能保盧斯也意識到了,他和第六集團軍已經開始成為一個棄子,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住蘇軍的軍力。希特勒可能也考慮到了實情,蘇聯方面對於保盧斯沒有撤退也做出了同樣的答覆。因為在集團軍突圍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補給,只有少數的機械部隊能突圍出去,而數以萬計的德國士兵將會成為潰敗之師,在毫無遮蔽的雪地裏面成為蘇軍圍剿的靶子。有過一些軍事常識的人應該會非常清楚,大部隊一旦潰散了,那造成的影響會非常恐怖,甚至會影響到整個戰局。因此保盧斯沒有撤退,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既沒有送死進攻,也沒有作死跑路,他反而給其他戰線的德軍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可問題是他投降了,這就讓他之前的努力都失去了意義,一個投降的元帥會成為背鍋大俠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