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
卧榻之旁豈容他人憨睡,這是北宋太祖趙匡胤的豪言壯語。有此壯志,太祖南征北戰,逐漸結束了五代以來天下大亂的局面。
但是繼太祖之後,北宋後繼之君卻一代不如一代。太宗趙光義雖然兩次征伐契丹,但均是無果而終,自己還落了個“高粱河車神”的戲稱,但他好歹有膽氣主動出擊。太宗之後,號稱中原正統的大宋萎靡不振,每遇戰事都是以歲貢求和為主要國策,給世人留下了“慫朝”的印象。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大宋王朝終於迎來了一位不想再裝孫子的帝王——宋神宗趙頊。
他是北宋繼太祖之後最具雄心壯志的帝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窮一生精力試圖改變大宋多年來被外族欺負的局面,但最終卻是徒耗國力,神宗自己也落了個英年早逝、抑鬱而終的淒涼下場,歷史君帶大家一起來看下這位帝王的一生。神宗生平
宋神宗趙頊,英宗長子,在位19年,北宋第六位皇帝。
歷史上廟號是“神宗”的帝王極少,因為這個廟號有點不倫不類。看似是褒揚的意思,但實際在古法解釋中,“神者,名無能曰神”。也就是説這個廟號是後人的無奈之舉,説好吧有點牽強,説不好吧,當事人有點冤,神宗趙頊的一生就處在這種十分尷尬的局面。
史料記載,趙頊生得儀表不俗,而且天性聰慧。繼位之初就對北宋的懦弱很不滿:
“及神宗繼統,材雄氣英,以幽、薊、雲、朔淪於契丹,靈武、河西專於拓跋,交趾、日南制於李氏,不得悉張置官吏,收籍賦役,比於漢、唐之境,猶有未全,深用為恥,遂慨然有徵伐、開拓之志。”
宋神宗對太祖的雄心壯志很是仰慕,繼位後對朝廷重臣充滿了期望,鋭意進取以圖革新大宋的暮氣沉沉。但是朝臣們的意見卻讓他大失所望,整體來説都是不思進取的意見,宰相富弼更是直言:“須是二十年不説用兵二字”。
也就是説趙頊雖然有進取的遠大志向,但朝臣們的意見都是維持現狀。可是年輕氣盛的趙頊不甘心做一個庸碌的帝王,他還是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繼位初大宋的現狀堪憂
趙頊雖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大志,但是在繼位之初,大宋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根據可靠史料記載,公元1065的時候,大宋的朝政虧空已經高達1750萬兩。因此,剛剛繼位的趙旭曾對大臣説道:“養兵備邊,府庫不可不豐”。
更嚴重的是大宋官員很多,但真正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能臣幹吏卻嚴重缺少。北宋的冗官冗員現象十分嚴重,高薪養廉最終讓朝堂上擁擠不堪,但大多是碌碌無為之輩。
面對如此窘迫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神宗最初的目標,於是神宗剛剛繼位,便將王安石召回了京師,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變法。革新變法,為此不惜得罪天下人
趙頊很看好王安石,在改革這方面,這對君臣可謂是相見恨晚。為了支持變法,首先是將王安石破格提拔。短短兩年時間,王安石從一個知府升到參知政事、再到宰相。
而王安石也沒有辜負神宗的期望,先後頒佈了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等等一系列改革新法。為了給王安石的變法行動“保駕護航”,對於反對攻擊王安石變法的朝臣,趙頊的處理方法是一律罷免,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只要是王安石看中的人才,神宗也會迅速提拔,全力支持王安石。
解除了朝堂上的麻煩,神宗還得面對後宮的質疑。雖然神宗可以無視反對變法的朝臣,甚至將參奏王安石的官員貶斥罷免處理,但後宮還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她們聲淚俱下,責備少年天子的改革會壞了祖宗家法。而面對兩宮太后的斥責,趙頊只能默默忍受着。
為了支持王安石的變法,神宗幾乎是得罪了天下人。但最終的結果如何呢?很可惜,變法的結果讓神宗大失所望。
趙頊扛住了來自各方的壓力,但王安石並沒有給他提交完美的變法結果,而且王安石還是個大文豪,脾氣古怪,沒有結果也就罷了,還動不動甩臉子罷工,多次要請辭休假。
對於變法結果,司馬光曾毫不客氣的指出這是瞎折騰。
他曾上奏説道:“陛下日出視朝,繼以經席,將及日中,乃還宮禁。入宮之後,竊聞亦不自閒省,閲天下奏疏、羣臣章疏,遠至昏夜,又御燈火,研味經史,博覽眾書,雖中宗、高宗之不敢荒寧、文王之日昃不食,臣以為不能及也。然孜孜求治,於今三年,而功業未著者,殆未得其體要故也。”
簡單來説就是皇帝夜以繼日的忙碌,日日殫精竭慮,忙了三年多,結果沒有任何效果,純屬瞎折騰。
神宗為了自己的大業,勵精圖治搞變法,卻是徒勞無功,最終以失敗告終。
那麼在對外軍事如何呢?很可惜,也是虎頭蛇尾。大國打不贏小邦,堪稱奇恥大辱
神宗最終的目標是能效仿太祖,一改軟弱無能的大宋局面。他的軍事戰略是“先西后北”,也就是先解決西夏,再圖燕雲十六州,要説上天也給了大宋機會。
神宗上位後,為了解決西夏問題,他任命王韶統轄諸軍,一舉蕩平宕、疊、洮、岷、河、臨(熙)等邊境六州,斬獲敵酋近20W,史稱熙河開邊。
公元1081年,西夏皇帝李秉常被太后囚禁,西夏爆發內亂,這是收復西夏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神宗派五路大軍進攻西夏,以圖一舉蕩平西夏國。
但是結果並不如意,西夏雖然屬於邊番小邦,但在此戰中,幾十萬的大宋軍隊卻不堪一擊,與西夏軍對抗幾個月都沒有佔據優勢,最後由於糧草不濟被迫撤退,還損失了幾萬兵馬勞役。
但是神宗並不甘心,於1082年再舉大軍攻伐西夏。這次收復西夏的軍事行動,宋軍吸取了上次無屏障可依的教訓,在夏、銀、宥三州的邊界之外修起了一座堅固的城池,並取名永樂城。
雖然城池修得十分堅固,也屯有足夠的軍糧,但宋軍還是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此地水源是個問題。西夏偵悉北宋的軍事部署後,傾全國之兵力,來攻打永樂城。
雙方在永樂城外爆發了多次大戰,互有勝負,但西夏軍一直圍在永樂城外,時間一久,永樂城的飲水問題就成了大麻煩,最終城內的宋軍正是因為水源問題軍心大亂,不攻自破。
永樂城陷落的消息傳到宮中時,神宗嚎啕大哭,想自己繼位後殫精竭慮,日夜無暇休息,正是為了重振大宋的雄風,無奈變法無疾而終,軍事戰略兩次都打不贏西夏,更別説收復燕雲十六州了。
公元1085年,年僅38歲的宋神宗趙頊病逝於福寧殿。縱觀神宗的一生,可謂是北宋為數不多胸懷大志的帝王,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空有一腔抱負的神宗也沒能改變北宋軟弱的局面,抑鬱而終,北宋逐漸內憂外患國力日下,最終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國所滅。
參考文獻:《宋史》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瞭解更多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