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門,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的4層噴泉水景,削掉真山建的假山瀑布羣……這不是大都市的星級酒店,而是陝西摘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商洛市鎮安縣的一所新建中學。近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鎮安縣這個中學項目總投資達7.1億元,該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而鎮安縣2019年僅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78億元,公共預算支出主要靠財政轉移支付。此事被曝光後,輿論一片譁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地方在教育上投入大一點,把學校建得漂亮一點,一般不會惹來太多非議。就算是貧困縣,只要把錢花在孩子們身上,花在改善教學上,大家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充滿正能量的事情。但鎮安縣舉債建校的行為,顯然不在此列。面對記者的採訪,當地有幹部表示,高標準建學校體現了“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即使建得超前一些也無可厚非。這樣的説辭也是無法服眾的。
“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不管是建大學還是建中學,道理是相通的。任何一所學校,教書育人都應當是它的主業。學校辦得好還是不好,關鍵在於培養了多少人才,而不是有多少亭台樓閣、多麼富麗堂皇。鎮安縣的“豪華中學”之所以遭人詬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量的資金並沒有真正用在服務師生、改善教學上。不必説面積超標的辦公室、紅木鋪地的餐廳,也不必説假山、水車、棧道、水景、石拱橋等景觀,僅從西安拉來的校訓石碑,就花費了五六萬元。這些東西看上去很“高大上”,卻不知道跟提高教育質量有什麼直接關係。如果這就是所謂的“高標準建學校”的話,那辦教育是不是也太簡單了——躺平了等人花錢蓋樓就行。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對於一個剛摘帽不久的貧困縣來説,方方面面都需要錢,每一分預算都應當精打細算。在教育上大方一點當然可以,但目前絕對不是展示自己多麼“壕”的時候。據媒體報道,鎮安縣今年“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激增、收支矛盾更加尖鋭”。我們可以想見,一擲千金建設的“豪華中學”在一段時間裏肯定會讓當地面臨“吃不了兜着走”的尷尬。此外,鎮安縣委一位幹部介紹,之所以要將校園建設為仿唐式建築風格,是由於當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一個“寅吃卯糧”蓋起來的“豪華中學”,竟然承擔了這麼花樣繁多的功能,難怪大家心裏犯嘀咕:這到底是“不能窮教育”還是“不能窮形象”?
浮誇的“豪華中學”已經建起來了,你見或不見,它都在那裏,不增不減。在全社會厲行勤儉節約的今天,它帶來的巨大浪費顯得尤為刺眼。這樣的校舍,拆掉當然行不通。不過,各地不妨以此為戒,把諸如此類的形式主義、奢靡之風統統“拆除”,把寶貴的資源真正用在造福羣眾、造福社會上。(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