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以“五嶽獨尊”之美譽名揚四方。其實,我們遊覽泰山除了觀景之外,還應該看看泰山石刻,它們可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對我們也能有所啓發。比如,泰山上有一個最勵志的口號,很多人以為是舶來品,但其實是地地道道的國貨。究竟是什麼口號呢?如果您也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泰山石刻數量繁多,類型龐雜,而且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在這些石刻中,既可見帝王的豐功偉績,也可見文人的生活情趣,甚至還有不少的勵志格言。比如,泰山烈士紀念碑的北部有塊巨石,上面刻了六個大字—不成功,毋寧死,並且下部還篆刻了幾行跋文,但可惜年代久遠只能辨析出“徐公”二字。
需要説明的是,因為在蘇教版高中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不成功,毋寧死》,其作者是美國著名演説家帕特里克·亨利,他在這篇演講稿中表達了對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泰山上這句“不成功,毋寧死”的勵志口號是舶來品,但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專家們經過研究,確定“不成功,毋寧死”是地地道道的國貨。
專家們給出了幾個原因。首先,在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講中,被翻譯成“不成功,毋寧死”的原文是“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如果您仔細思考,再結合原文就會發現這句話的翻譯並不準確,而翻譯成“與其得不到自由,不如為自由而死”,要更符合作者在原文語境中表達的意思。其次,從考古發現來看,專家們根據篆刻的手法和題跋確定,泰山這件石刻有數百年的歷史,而帕特里克·亨利是十八世紀的人,兩者的時間完全對不上。
最後,我們可以認為翻譯帕特里克·亨利的人也是在看到泰山石刻之後,才將他的原文翻譯出來,而不是有了他的翻譯之後才有這件石刻,因此一定要注意二者的先後順序,才不會以為它是“舶來品”。
上文提到,題跋已經被侵蝕得模糊不清,勉強能辨析出“徐公”二字,而這也或許是作者的名號,但至於徐公是何許人,還有待考古專家們的進一步考證,不過綜合可以確定它不是近代歷史的產物。不管怎麼説,“不成功,毋寧死”這句口號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譽為最勵志的口號,可見作者對成功的渴望,甚至將它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而且和《論語》中的“不成功便成仁”有着同樣的意思。不過對我們來説,學習這種精神就好,切不可真的為了成功而放棄生命,畢竟成功可以不斷爭取,但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
在泰山石刻中,類似的勵志名言還有很多,不僅展現了古人的雄心壯志,也反映出不同時代的不同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值得我們去揣摩和研究。最後,如果您將來有機會登頂泰山,也不妨尋找勵志名言激勵自己。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