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出腳與收腳技巧,講的這麼細,不要再説你不懂了
開合變換、出腳收腳時,如何有效地控制重心,使重心得以平穩轉移,從而實現行拳的輕靈、沉穩呢。
如欲收回一腳,先外旋另一腳相應的腰胯,將欲收回之腳跟旋離地,使欲收回之腳全虛或近乎全虛(腳尖不離地);再內旋該腰胯,並將腰部之勁運於胯,達於腿,牽動腳,將腳輕輕提起收回。
注意:其勁必須節節連貫,也就是拳論中所説:“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設我們要收回的是左腳。先外旋(右轉)右腰胯,將左腳全虛或近乎全虛。
它的作用是:通過右腰跨的外旋,使重心平衡地向右腳方向轉移。但此時身勢已失去完全中正,即便左腳全虛,重心也不在右腳腳掌當中的正上方。再內旋(左轉)右腰跨,並運用腰跨之勁將左腳提起收回。
它的作用是:通過右腰跨的內旋,將身勢調整中正,在提起收回左腳時,重心完全位於右腳腳掌的正上方。
這樣,在提收左腳時,右實腳只有垂直向上的承重之力,腳掌滿地踏實;全身其它部位的肌肉、關節,處於完全放鬆狀態。特別是左腳的胯、膝、踝三大關節,得以充分鬆開,去完成下一個動作。
讓我們以左摟膝拗步掌接右摟膝拗步掌為例,來説明這一方法。腰帶左腳外撇約四十五度,外旋(左腳)左腰跨,將右腳腳跟旋離地,直到右腳接近全虛(右腳腳尖不離地)。
內旋(右轉)左腰跨,左跨微沉,用腰跨之勁將右腳輕輕帶起收回左腳的右側。右腳不停,順勢向正前方沉出。
二:微微着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松肩是太極拳要領之一。
但是,在太極拳的走架中,一般説來兩肩的放鬆並不是完全均衡的,常常是應略着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
這樣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調節身體重心,實現重心的平穩轉移,從而求得走架中的自身平衡。
在前面所舉的左摟膝拗步掌轉移接右摟膝拗步掌的例子中,倘僅靠左腰跨的外旋、內轉,尚不足以輕靈地完成這一轉換。
若在左腰胯外旋、內轉的過程中,再結合以微微着意去松(沉)右肩,則提收右腳就會變的輕靈、圓活。
這就是楊公澄甫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所説:“但遇開合變化時,有含胸拔背、沉肩轉腰之活動”。當右腳不停,順勢向正前方沉出時,繼續微微着意去松(沉右肩),讓在沉出右腳的過程中,將重心穩穩收控在左腳腳掌的正上方,直到右腳腳觸地。這樣的出腳,也就會像貓兒般的輕靈。
在太極拳的走架中,兩腳的虛實變換,應當是漸進的,不可以突變,要此虛一分彼實一分地過渡。
這就是説,身體重心的轉移,應當是連接的、平穩的。如此才能使行拳如行雲流水,既無斷續處,也無凸凹處。
如果在兩腳虛實的轉換中,略微着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略微着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就能完成身體重心的平穩轉移,從而實現上述對腳的虛實變換的要求。
一步一太極,一步一陰陽,一步一樁功,一步一平衡。虛實漸漸變,美麗又好看。松透了松空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慢慢的悟,悟透了就成了你自己的了。
讓我們再以雲手為例,來説明如何應用這兩種方法。在左雲手的過程中,右腳由實變虛,此時略微着意去松右肩,幫助身體重心向左腳方向轉移;
當左腰跨外旋到右腳腳跟離地,右腳近乎全虛(右腳腳尖不離地)時,左腰胯內旋,並運用腰跨之勁,將右腳提起收回到左腳的右側。
注意,在左腰胯外旋、內轉的過程中,要繼續略微着意去松右肩,幫助將重心完全轉移到左腳腳掌的正上方。
在右雲手的過程中,左腳由實變虛,此時略微着意去松左肩,幫助重心向右腳方向轉移;當右腰胯外旋到左腳腳跟離地,左腳全虛時,右腰跨內旋,將身體重心完全轉移到右腳腳掌的正上方,才緩緩提起左腳向左橫跨一步,並在左腳橫跨一步的過程中,繼續略微着意去松左肩,將身體重心收控在右實腳的上方,直到左腳腳尖接觸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