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之戰:楚國孤注一擲,打到了秦國都城附近!

公元前312年,秦國張儀耍了楚懷王,許諾給楚國六百里地,楚懷王信以為真,與齊國絕交。張儀卻説,他答應給楚國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懷王不由得怒火沖天。在此背景下,楚國發動大軍進攻秦國,樗裏疾率秦軍與韓國軍隊在雍氏擊敗楚國景翠的軍隊,繼而與魏章的部隊會合。秦國、韓國聯軍與10餘萬楚軍在丹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一帶)作戰,結果楚軍慘敗。

在丹陽之戰中,楚軍被斬首八萬,楚將屈匄等七十餘名將領被俘。並且,秦國還在楚國漢中之地六百里設立漢中郡。這對於楚懷王來説,可謂奇恥大辱。於是,楚懷王衝冠一怒,發起了藍田之戰。此戰,楚國第一次調動全國的兵力來攻打秦國,差一點就打到了秦國都城咸陽。

藍田之戰:楚國孤注一擲,打到了秦國都城附近!

戰國中期,尤其是楚懷王在位前期,楚國在整體實力來到了巔峯。彼時,楚懷王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當然,這也引起了秦國的重視,將楚國視為重點打擊的目標,這才有了張儀欺楚這一歷史事件。丹陽之戰後,楚國自然不甘心接受這一局面,因為不僅兵馬上損失慘重,楚國還丟掉了兵家必爭的漢中之地。

於是,楚懷王即“悉國兵復襲秦”,這意味着楚國集中了幾乎所有精鋭的孤注一擲,這十分冒險。對於藍田之戰,本該是一場十分精彩的戰役,但是,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藍田之戰的知名度,顯然無法和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鄢郢之戰等戰役相提並論。在藍田之戰初期,楚國的全力出擊,也即調集全國兵馬攻打秦國的行動,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藍田之戰:楚國孤注一擲,打到了秦國都城附近!

一方面,楚軍成功收回了漢中之地等失地,另一方面,楚軍擊破了武關,到達距離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武關,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成為“秦之四塞”。因為楚國是從漢中一帶進攻的,所以不需要攻打函谷關,就可以攻入到秦國腹地,甚至來到了秦國都城咸陽的附近地區。

藍田是商於之地北側的關隘,是防守咸陽的重鎮,雖然距離咸陽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只要接下來的進攻順利,楚軍完全可以在數日內抵達咸陽。由此,對於秦國來説,形勢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面對隨時可能包圍自己都城的楚軍,秦國採取了兩個應對之策,第一個策略就是立即從秦國各地調集軍隊,從而在都城咸陽一帶構築防線。

藍田之戰:楚國孤注一擲,打到了秦國都城附近!

對於秦國來説,軍隊分散在多個地區,比如有的在北方防禦匈奴,有的在函谷關一帶防禦魏國、韓國、趙國等關東諸侯國,這也是楚國大軍可以攻入到秦國腹地的重要原因。因為在整個春秋戰國歷史上,極少有諸侯國可以攻入到秦國都城附近。另一方面,秦國立即派人遊説韓國和魏國,促使韓國、魏國襲擾楚國的後方。藍田之戰的過程缺乏記載,有説楚軍大敗,也有説秦戰不利。

但是,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楚國還是從秦國都城附近撤軍了。至於楚國撤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韓國和魏國的出兵,暴露了楚國後方空虛的問題。前面已經説到了,在藍田之戰中,楚懷王是“悉國兵復襲秦”,也即把全國的精鋭力量都投入到藍田之戰中了,所以後方自然沒有兵力來防備韓國和魏國。

藍田之戰:楚國孤注一擲,打到了秦國都城附近!

最後,對於韓國和魏國來説,既擔心秦國的步步緊逼,同樣不願意楚國過分強大,因為楚國一直在向中原之地擴張。因此,在藍田之戰中,韓國和魏國發現楚國、秦國之間的平衡即將被打破的時候,這才出兵進攻楚國,讓楚國在這場戰役功虧一簣,沒能繼續重創秦國。藍田之戰和此前的丹陽之戰使得楚國軍力損失慘重,並且,屈原所在的屈氏家族,更是遭到了重創,關於楚國屈氏家族的封地,有説法在今陝西丹江上游的商縣附近。因此,在丹陽之戰和藍田之戰後,楚國徹底失去了這一地區,也讓屈原所在的屈氏家族丟掉了封地和食邑。

從長遠來看,這兩戰使得秦國完全控制了漢中,進一步將漢水流域與長江流域打通,從而可以俯視楚國,為白起發起鄢郢之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鄢郢之戰,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都城郢的戰役。綜上,藍田之戰的功虧一簣,可謂楚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如同長平之戰之於趙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1 字。

轉載請註明: 藍田之戰:楚國孤注一擲,打到了秦國都城附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