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朱德兒媳,20歲嫁進朱家,48歲守寡,66歲給康克清送終
1937年,史沫特萊採訪朱德時,朱德第一次披露了他人生中的幾段婚姻和孩子。
這幾段婚姻裏,只有原配蕭菊芳給朱德留下了一個兒子,他就是朱德唯一的兒子,朱琦,是蕭菊芳1919年所生,他出生後不足百日,母親就因為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去世。
而朱琦因為右耳後有一根細細的“栓馬柱”,朱德便為兒子取名為保柱。
由於父親常年在外,朱琦從小就和第二個媽媽陳玉貞生活,從1932年起,朱德就再也沒有回過四川老家,幾年後,他和陳玉貞母子失去了聯繫。
長征結束後,紅軍將領的生活相對穩定,作為總司令朱德總在工作繁忙時想起兒子,他向在重慶的周恩來求援,希望他替自己找一找兒子。
周恩來沒有辜負朱德的期望,終於在1938年5月份時,找到了朱琦並送去延安。
朱德見到兒子第一面,就細細的去看他耳朵後面,當看見那根“栓馬柱”時,朱德激動得説:“沒錯,是我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
幾天之後,朱琦被送到中央黨校學習,3個月後,朱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習結束後,他聽從父親的安排,去了基層部隊工作。
情定趙力平
光陰似箭,朱琦很快就在基層部隊裏度過了五個年頭,1943年的冬天,他在山西省萬山縣的一次戰鬥中受傷,傷好之後右腿落下了殘疾,被調到延安抗大七分校工作。
他同父親和繼母的交流也多了起來,作為父親的朱德,對兒子的學習也十分重視,但在言語談話中也表露出對他個人問題的關心。
於是,細心的康克清請七分校校長彭少紹輝幫朱琦物色一個女孩子,當然,他也提出了朱家對女方的要求。
彭紹輝在學校裏選了又選,最後決定把女生班長趙力平介紹給朱琦。
趙力平是河北保定縣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1年,不滿15歲的趙力平就在家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五一大掃蕩之後,她告別了虛弱的母親,跟着部隊徒步3000裏來到延安上了抗大,在抗大學習一年之後,趙力平年滿19歲,她不僅相貌俊俏,為人也是老實本分,而且做得一手好女紅,在班裏是個很有威信的班長。
彭紹輝把趙力平的情況向康克清做了介紹,康克清十分滿意,彭紹輝又把趙力平叫去了“校部”談工作,朱琦也對這個端莊秀麗的姑娘一見鍾情。
於是彭紹輝開始找趙力平細聊,沒想到,當趙力平知道介紹的對象,是朱老總的兒子,當場就嚇了一跳,她對這樁婚事堅決不同意。
理由就一個,那就是朱老總的“官”太大了。
朱德
彭紹輝也不能干涉趙力平的私生活,這事也就耽擱了下來。
抗大畢業後,趙力平留校當了參謀,這下,不管她願不願意,她與朱琦的接觸都多了起來,一次沒人的時候,朱琦直接向趙力平表白,趙力平仍舊固執,她只回了一句:“我不願意”。
朱琦着急了,立即問趙力平為何不同意,趙力平只得扯謊説:“你是四川人,”朱琦忙問:“四川人怎麼了?”趙力平笑着回答説:“我不愛吃大米,不愛吃辣。”
趙力平的話逗樂了朱琦,他這才知道自己被這個小八歲的女孩,戲耍了一番,隨後朱琦笑着説:“生活習慣不同可以改變,慢慢相互適應。”
這不笑還好,朱琦笑着回話反而惹惱了趙力平,她怒瞪了朱琦一眼,掉頭就跑。
但二十來歲的姑娘,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隨着和朱琦的交往,趙力平對他的攻勢也開始動心起來,對於這段姻緣,她矛盾又喜歡。
左右為難的趙力平去徵求女伴們的想法,沒想到朋友們都不大同意,理由竟然與趙力平的一樣,因為朱老總家的地位太高了,趙力平是農家女孩,就怕進門之後受委屈。
1945年的秋天,趙力平和朱琦所在的部隊要離開延安,前往晉察冀,臨行前,朱琦請趙力平去家裏做客,並説明是母親康克清想要和她聊一聊。
趙力平無法回絕,只得去問朋友的意見,朋友直接了當地説:“如果你同意和朱琦戀愛就去見,如果不同意就別去了。”
聽了這話,趙力平更加為難,她暗道:“如果和朱琦去見了總司令,那麼就意味着自己同意和朱琦戀愛,如果不去就是對老革命家的不尊重,這可怎麼是好?”
考慮很久之後,趙力平向朱琦提了個條件,那就是帶着幾個女性朋友一塊去,朱琦卻一口回絕,趙力平的執拗勁也上來了,二人的談話不歡而散,朱琦回家後,悶悶不樂向講述了趙力平的“無情”。
康克清卻很瞭解趙力平的心情,因為她也同樣出生在農民家庭,她16歲同朱德結婚時也有諸多顧慮,因為此事,康克清對於這個沒有見面的女孩,多了幾分説不清的好感。
於是康克清就勸朱琦説:“人家思想不通就別勉強,你要慢慢做些工作,”朱琦也實在沒辦法,只得把這事耽擱下來。
康克清
眼看兒子打算放棄,康克清卻着急了,她把趙力平的事告訴了李貞,因為她實在是捨不得趙力平這個好女孩。
李貞知道此事後,開始給趙力平做工作,她講述了朱老總的經歷,講述了康媽媽的為人,趙力平聽完後還是不吭聲。
賀龍知道此事後,也找到了趙力平談話,趙力平一到,他便直接問趙力平什麼時候與朱琦結婚,此話一出,趙力平卻糊塗起來,她從未考慮過於朱琦的婚事啊。
看着眼前迷茫的女孩,賀龍又接着問她的年紀,當趙力平説自己二十歲時,賀龍故作驚訝:“二十,都二十了,還小哇?”
趙力平不敢吭聲了,她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逃不過去見朱老總的事了。
隨後,賀龍速戰速決,他直接問趙力平:“下個星期結婚怎麼樣?”趙力平擺弄辮子,好長一段時間才開口説:“既然是組織決定的事,那我就照辦吧。”
賀龍依舊不依不饒,回了一句:“小鬼,説清楚,如果你不同意就沒辦法包辦。”
趙力平也不再多説,她站起來朝外走去,邊走邊扔下一句話:“那就同意唄。”
一個星期後,朱琦在家忙活拆被子、佈置新房。
1946年3月23日,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在賀龍的主持下,趙力平和朱琦結婚了,婚後,他們就向遠在延安的朱老總和康媽媽報告了這一喜訊。
首次見公婆
儘管已經嫁給了朱琦,但是趙力平第一次見到公婆,還是在新婚的兩年半後。
那年,中央成立了土改團工作,朱琦和趙力平都分區了鄧穎超同志那一組。
8月,在完成了土改工作後不久,一天,朱琦突然提出説要去西柏坡中央駐地彙報工作,順便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父親和媽媽。
結婚兩年多以來,趙力平一直沒有機會拜見公婆,這次終於能和丈夫一起去看看他們,她心裏是又高興又拘謹,在延安的時候,她曾聽過朱總司令的報告,也多次見到過他偉岸的身姿。
但那時候的趙力平,只是個普通的戰士,而朱德是總司令,她從未想過,她會喊朱德為“爹爹。”
雖然總是聽到人們説,朱總司令和康媽媽沒有架子,趙力平卻並未親自體會到,所以當她真正站在他們面前時,才真正發現這是一對多麼和藹可親的父母。
剛一見面,朱德就笑着和趙力平説話,這讓緊張的趙力平瞬間放鬆下來,在談話過程中,幽默的朱德讓離家多年的趙力平終於有了家的温暖,她開始和公婆説説笑笑。
談話間,康克清問趙力平為什麼不要孩子,趙力平羞澀地回答説工作忙,她和朱琦聚少離多。
其實在這之前,趙力平有過一個孩子,只是孩子僅僅活了三天就夭折了,趙力平知道公婆盼孫子,怕他們傷心,所以沒有説出這事。
朱德一家
土地工作組在西柏坡呆了一個月,趙力平見到了公公婆婆都是在機關吃大鍋飯,直到她和朱琦去辭行時,朱老總和康媽媽才請他們吃了一頓飯。
飯後,朱德拿出一套《毛澤東選集》送來趙力平,作為見面禮,吃完飯後,趙力平夫妻便告辭回了家。
從西柏坡回家後,趙力平和朱琦分別從部隊轉業,去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石家莊鐵路局工作。
1950年,趙力平懷孕,消息傳到北京,朱德和康克清都非常高興,64歲的朱德要當爺爺了,為了不影響兒子和媳婦的工作,朱德提出孩子生下來之後,可以送到北京讓自己與妻子撫養。
康克清對於懷孕的兒媳婦更是關懷備至,她買好各色小布託人帶到天津,又一次次給趙力平寫信囑咐她不要一直側躺,眼睛不要盯着陽光看,吃東西要注意營養。
1951年的元旦剛過,趙力平第一個孩子就出世了,在北京的朱德和康克清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激動,當時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參戰之際,朱德便給孩子取名為朱援朝。
五一勞動節時,趙力平和母親一起帶着四個月的嬰兒來到中南海,朱德和康克清熱情款待了裹小腳的親家母,其真摯的態度令趙力平和她的母親大為感動。
朱德一家
很快,趙力平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也是朱德取名,叫做朱和平,孩子八個月的時候,就被康克清接去了北京照顧,這個孩子一直留在朱德身邊,陪伴爺爺和奶奶,給了朱德夫妻極大的歡樂。
那時候的康克清雖然很忙,對待孫子卻體貼入微。
儘管孩子不在自己身邊,趙力平卻一百個放心,因為她知道,公婆對待孩子是呵護備至。
1955年,賀龍到天津去開會,順便請朱琦和趙力平去賓館見面,此時的朱琦已經和趙力平生了四個孩子。
賀龍看着一臉幸福的趙力平,笑着颳了刮她的鼻子,並説:“如果那時候不結婚,也就沒有這幾個孩子了。”
丈夫去世,她挑起家庭重擔
1974年,趙力平經受到了她嫁到朱家28年的第一個打擊。
那天,趙力拖着疲憊的身體從單位回家時,發現丈夫朱琦心臟病發,躺在牀上昏迷了過去,趙力平趕緊把丈夫送到了醫院。
丈夫病危期間,趙力平不敢把他病重的消息告訴朱德,因為此時的朱德已經88歲的高齡,他無法承受這個刺激。
而承受精神和身體雙重打擊的趙力平,流着淚悄悄給康克清打了個電話,並説明了朱琦的身體狀況。
康克清也十分悲痛,她多次打電話詢問朱琦的狀況,還兩次前往天津探望。
婆婆的關心給了趙力平很大的安慰,在朱琦去世後,趙力平瞞着朱德為丈夫辦了簡單的追悼會。
過後,趙力平帶着孩子們去了北京,康克清在家門口迎接他們,她勸趙力平節哀,還叮囑此事不能告訴朱德。
晚年的趙力平
趙力平也忍住淚水,叮囑孩子們不許讓爺爺知道父親去世的消息,而後,她強忍着悲痛走進了客廳,雖然她沒有露出任何情緒,可是孩子們胳膊上的黑紗,還是暴露了。
朱德得知兒子去世的消息淚流滿面,卻極力壓住痛苦,安慰兒媳要堅強,並且要好好教育孩子,如果遇到困難,一定要告訴他,聽着朱德的話,趙力平擦去眼角的淚水,發誓要堅強面對生活。
丈夫去世那年,趙力平只有48歲,不少好心人勸她再找個老伴,但她都搖搖頭拒絕了,朱家唯一的兒子去世了,如果她再一走了之,那麼對公婆是多大的打擊啊。
在人生之後的十幾年裏,趙力平獨身在天津工作,直到1988年離休後,她才回到北京和婆婆一起生活。
1976年7月1日,趙力平剛開完會回到辦公室,就聽見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她拿起電話,立刻聽出這是朱老總秘書的聲音,秘書告訴她説朱老總住院了,趙力平心急如焚,立即帶着孩子趕去了北京。
在北京一間病房裏,趙力平見到了躺在病牀上的公公,朱德慢慢向趙力平和孩子們問好,他的聲音很微弱,趙力平一下子哭了出來,如今的朱德和她在兩個月前見到的,簡直判若兩人。
她不敢相信公公的病情惡化的如此之快,就在前幾天,她還在廣播裏聽到朱德接見澳大利亞總理的消息,那時他的身體還好,怎麼短短5天就惡化的如此之快呢?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趙力平和朱德所有的親人,都在病房守着,但朱老總這位風雲人物,始終沒有擺脱死神的侵擾。
1976年7月6日下午,朱德去世,享年90歲,他給家人留下的最後遺言是:革命到底。
晚年的趙力平
1988年,隻身在天津工作十幾年的趙力平,離休後回到了北京萬壽路的那棟小房子,在這裏,她陪着康克清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1991年12月,趙力平和家人陪同康克清前往四川省參加了公公朱德元帥的銅像奠基儀式。
次年的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病重,悲哀再一次籠罩在朱家後代上,康克清老人離世前,留下遺言:“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
趙力平懂婆婆的心思,對於婆婆的遺言,她一一照做,她替康克清設了一個儉樸的靈堂,把婆婆生前一件補了又補的襯衣留作紀念。
晚年的趙力平
每年的清明節,包括公公和婆婆的誕辰以及忌日,趙力平都要帶着子女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骨灰堂,向她敬愛的公婆獻上一束鮮花。
晚年的趙力平和女兒一起生活在北京,她身體硬朗,説話仍如年輕時一樣直爽,每次有年輕人來探望時,她總會提起朱老總和康媽媽生活趣事。